贵阳经开区为工业大突破提供“经开动能”

发布时间:2021-04-01 09:19   来源:贵阳网-贵阳日报  

今年以来,贵阳经开区聚焦新型工业化发展的要求,把推动新型工业化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以园区为载体,以项目为抓手,全力推动工业大突破,为全省闯新路、开新局、抢新机、出新绩提供“经开动能”,展现“经开作为”。

贵州玖行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在调试设备。

调结构

增强产业发展质效

今年,贵阳经开区将全力实施工业倍增计划,其中,计划实现非烟部分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这是经开区在调整产业结构上自加压力的举措。

经开区是贵阳实体经济发展主战场和工业经济“顶梁柱”,小孟工业园更是全省工业园区的“排头兵”。产业规模虽然逐渐壮大,但却存在产业结构不够优的问题。

为改变这种局面,近年来,经开区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形成了“4+1”主导产业发展格局,围绕主导产业铸链、补链、延链、强链。比如在电子信息制造方面,相继引进落地一批优强项目和企业,进一步壮大了主导产业规模。

今年是“十四五”起步之年,经开区将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在扶持烟草产业继续做大做强的同时,全力推进非烟产业结构优化与调整。

除了调结构,经开区还将做好“优存量”和“提增量”两篇文章。在提增量方面,围绕主导产业,聚焦优强企业,每年至少引进2个十亿级以上项目,1个50亿级以上项目,围绕龙头企业,促进上下游企业聚集,实现产业集群化发展,从量和质上实现招商项目大突破。

在优存量方面,基于前期的工业优势和基础,经开区将以“一企一策”为抓手,狠抓工业龙头企业提质增效,加大对传统企业技改扶持力度,促进企业“两化”融合,加快实现智能化发展。目前,经开区工业企业技改已实现规上工业企业全覆盖。该区将继续扶持规下企业上规,并借助大数据等技术,实现企业发展规模和发展质量的双重飞跃。

“通过调结构、优存量、提增量,我们希望打破此前产业发展的格局,力争到‘十四五’末期实现工业增加值500亿元以上,规上企业达140户以上,其中,力争非烟工业增加值能占到全区工业增加值的50%以上。”经开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顾霞说。

抓项目

加快产业发展步伐

在经开区南部区域,贵阳浪潮大数据产业园等一批产业项目正在加快建设中,相关基础设施配套项目和房开项目也在同步推进,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以项目为王,提产业增量。为打破优势产业龙头企业不足的局面,在“十四五”开局之年,经开区坚持企业为基,项目为王,以开局即冲刺的态度,全力推进项目建设,一切围绕产业干,一切围绕项目转。

为确保项目建设的质与量,今年,经开区出台了《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实施“强实体、兴产业、建新城”重大项目“双百工程”高质量打造千亿级开发区工作方案》,从顶层设计上定下目标、健全机制,高标准、高效率推进项目建设。“双百工程”即实施项目100个以上,年度投资200亿元以上,共涉及103个项目,其中包括50个产业项目,32个基础设施和配套项目,21个房地产项目。

招商是工业增量的来源,是实现工业倍增的前提和基础。今年,经开区工业投资在项目投资上的比重比往年更大,在今年拟招商的40个项目中,工业项目的引进计划不少于10个。

“今年以来,我们的招商工作就没有停止过,光是领导带队招商就达10多次,同时,通过深圳驻点招商等途径,我们全方位强化招商力度。”经开区投资促进和商务局副局长谌庆兰介绍,今年,投促局将聚焦先进装备制造业、首位产业和主导产业,聚焦龙头企业和项目,全力开展产业大招商,在助推新型工业化上、强化产业链上实现新突破,为全市工业大突破作出经开贡献。

为推进项目建设,经开区着力强化组织保障,专门成立了抓重大项目推进的领导小组,负责统筹调度、跟踪督促各项目标任务的落实,全方位做好项目建设的保障服务。

建立健全相关机制体制。严格项目包保制度,按照“一个项目、一个专班、一个方案、一套机制、一抓到底”的工作模式,实行重大项目包保制,倒排工期,狠抓落实。除了延续原有的项目包保机制外,经开区还紧扣省市领导领衔包保七大工业产业的机制,对照制定了经开区领导包保推进项目和企业的机制。

严格执行四级调度机制。为高效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问题,经开区严格执行四级调度机制,即管委会每两个月调度,项目推进领导小组每月调度,分管领导每半月调度,项目包保责任单位每周调度,通过层层汇报,明确职责,及时推进问题解决。同时,严格执行“三表一报告”清单管理机制,统好“土地、入库、投资”三张进度表,形成重大项目推进情况分析报告。

此外,经开区还创新建设了重大项目数字管理平台,实行一月一评分、一季度一通报、半年一考评、年终一总结,通过数字管理平台,高效推进、跟踪、调度、考核项目推进情况,倒逼项目快落地、快建设、快投产达产。

通过系列举措,经开区今年在推进“双百工程”上将力争实现重大项目100%落地、100%入库、100%入统的“三个100%”目标。通过“双百工程”的实施,该区力争在2022年促成一批优强项目建成投产,加快实现工业发展量和质的双提升。

强保障

提升产业服务水平

前几天,经开区在全市率先建成“7×24小时政务服务站”,该服务站打破了传统的政务服务固定模式,填补了办公时间外的服务盲点,让企业在非工作时间和节假日期间,享受到方便、快捷的政务服务。

“7×24小时政务服务站”的建设,仅是经开区强化企业服务保障,加快优化营商环境的又一项新举措。

今年,经开区将从土地、金融、政策等方面,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建强产业金融体系,按照“一年建机制、三年成体系、五年成全省标杆”的要求,增强经开区产业金融体系的服务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不断丰富政策性债权融资产品,加大产业引导基金等股权投资力度,充分引导金融机构吸收社会资本,支持企业和项目发展。

实施要素保障工程。加大人才引育和服务力度,强化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充实和建强人才智库;聚焦南部现代产业新城建设,推进经开区南部区域能源保障三年行动计划实施,强化水、电、气、讯等方面的服务保障;坚持土地集约发展,力争投资强度达500万元每亩;继续促进深化改革,如在土地方面,选取试点搞标准地改革,促进传统土地供应模式转变,为项目快速建设提供土地保障。

目前,经开区正围绕新型工业化发展,拟构建系列政策体系,制定经开区工业发展大突破倍增方案,并配套出台关于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十五条扶持措施,民营企业扶持壮大的十条措施,从招商、落地、建设、提质增效等方面,给予项目和企业更大力度的政策扶持,推动项目快速建设、企业快速发展。

“这次拟出台的新政策,将对企业和项目提供全链条式的扶持,覆盖面更广,力度更大,我们希望通过构建更全的要素保障体系,塑造好实现工业大突破的环境优势,进一步推动工业项目快速建设、工业企业提质增效,为全市、全省工业大发展贡献经开力量。”顾霞说。

■ 企业点击

贵州航天智能制造产业集群有限公司——

建好产业园区 实现产业链高度协同

在小孟工业园区南部,贵州航天智能制造基础件产业集群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正在进行。现场,数十名工人正在推进土石方的平场工作。

该项目总面积约715亩,两期总投资约44亿元,于去年落地经开区,今年全面启动建设。该项目由航天江南集团和贵阳联合打造,将建成一个基础件智能制造产业园,建成后对经开区、贵阳市的工业产业壮大和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的产品属于小批量、多品种类型,产业市场需求大,但产能规模受限,同时,经过近年的发展,无论是技术还是市场,我们都积累了优势,为企业做大做强、转型升级打下了坚实基础,之所以建设这个产业园,是因为我们计划聚集航天江南集团现有的电连接器、电源、电机和齿轮等优势产业的增量部分,实现基础件产业集群化发展。”贵州航天智能制造产业集群有限公司董事长孙贵东说。

该项目将重点布局“1+4”产业,“1”即航天电器的电连接器、继电器产业板块;“4”即传感器、齿轮、电机、电源等四个产业。项目将建设研发实验区、试验检测区、生产区、生活配套区等功能区,最大程度释放基础件产业集群效应。

项目将利用航天江南集团的技术优势,以智能制造、协同制造、云制造为抓手,通过横向集成、共享集成,将智能技术运用到科研、生产、物流、管理等全过程,打造基础设施网络化、建设管理信息化、服务功能专业化、产业发展智能化的智慧园区。

该项目分两期建成,一期建成可形成100亿元的产业规模,全部建成后可形成200亿元产业规模。项目建成后,航天江南集团下属贵州航天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贵州航天控制技术有限公司、贵州群建精密机械有限公司、贵州梅岭电源有限公司、贵州航天林泉电器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将携高端电连接器、继电器、精密传感器、高端齿轮、精密微特电机等优势产业同时入驻园区。

“我们将打造智能制造平台、研发创新平台和协同制造平台,三大平台建成后,将促进产业制造、研发的互融互通,实现产业链的高度协同。”孙贵东说。

贵州玖行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以质量为基石 助力新能源产业发展

“这台设备是步入式试验箱,主要做高低温交变湿热环境模拟测试,测试充电桩整机的环境可靠性。”在贵州玖行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试验现场,该公司制造总监许志辉正指导技术人员操作充电桩的试验设备。

贵州玖行是贵阳经开区优化主导产业结构引进的新能源企业之一。该公司副总经理王翔宇表示,之所以落地经开区,一方面是公司市场布局的需要,另一方面得益于经开区良好的发展环境。正因为有经开区无微不至的服务,企业在落地经开区一年不到便正式投产。

近年来,随着西南市场对充电桩的需求不断扩大,给玖行的产品线调整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市场份额的增长,是公司市场拓展的结果,但最根本的在于企业对产品质量的严格要求。”许志辉介绍,为严格把关产品质量,公司对于充电桩所需的零部件,都是选择国内排名前十名的厂家或是国际高端品牌,并且严格审核供应商的相关资质,从源头保障产品质量。

同时,该公司还引进了先进的检测设备,从耐压、功能、可靠性、环境、功率、效率、电能质量等方面模拟各类环境、状态,对组装完成的充电桩采取高标准的性能、功能、可靠性测试,确保产品在各类环境下均可耐久使用。

也正是对产品的严格把关,玖行目前已与南方电网、重庆交运、国家电网、玖能行等客户达成合作。按照计划,该公司今年一季度要完成2000万元产值。目前,一季度目标公司已超额完成。

由于充电业务的不断拓展,2020年12月开始,上海玖行(贵州玖行母公司)已经逐步将重卡换电业务向贵州公司转移,主要在经开区生产换电站所需的加载机、移动台、控制柜、吊具等部分设备,并立足贵州,向西南五省延伸业务。

王翔宇介绍,换电站的服务对象主要是重卡车,“这些车辆以往用的是燃油,以后通过换电站,卡车大约五分钟便可完成电池更换。这种为重卡车提供动能的电池,在动能不变的情况下,能实现零排放,助力行业变革。今年,玖行能源的设备已经助力贵州五座换电站建设。”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黄菊 文/图)

  编辑:徐冰娅

  统筹:汪东伟

  编审:干江沄

贵阳日报传媒集团原创内容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转载事宜请致电:0851-85865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