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丙安古镇:听岁月之诗

发布时间:2021-07-07 15:15   来源:天眼新闻  

  丙安古镇,藏在奔腾不息的赤水河畔。

  小镇不大,沿着河岸陡峭山势而建,只有一条青石板主街走向顺着河的西岸,长约500米,临水的一面全是吊脚楼,鳞次栉比,参差错落。而靠陡坡山地的房屋,则巧用涵洞、妙借山风、横穿岩壁而建。远远看去,整个小镇伫立在巨石之上,秀水之间。

  走进丙安古镇的大多数游客,给出的直观评价都是“有种浓浓的历史风味”。前人凿出的纤夫石、崎岖蜿蜒的运盐古道、旧迹斑斑的双龙桥……不仅给小镇增添了“旧味”,还用最直观的视角回答了这个问题。

  丙安古镇的“老”是有迹可循的,至今,这座小镇已经有2000多年历史。丙安历来为川南入黔古道上的码头,明清时代起一直为客商歇息之地。自清乾隆年间赤水河进行大规模治理后,丙安更是成为赤水河航运最繁荣的水陆码头,是中国西南滇、川、黔三省地区往来盐船和商家必经的夜泊之地,沿岸酒肆和酿酒烧坊林立,商贾如云。光阴流转,曾经那座繁荣喧闹的码头已经不在,她更像一位沉思的老人,饱经沧桑,逐渐趋于平静,不言不语看着时光成长。

  幸运的是,这份由岁月沉淀而得的“静谧”并没有过时,反而让丙安古镇散发着独特魅力,得到许多人的喜爱。

  走进丙安古镇,高低起伏、错落有致的古石板街道,大大小小的茶馆随处可见,原住村民依然保持过去的生活习惯,喜爱围坐喝茶。没有城市的高楼繁华,这里的建筑和街道也甚是妙趣横生。丙安东西两个出口各有两座保存完好的石门,分东华门和太平门,位于丙安乡古景社区东端、西端。石门旁,长着一株苍劲古朴的大黄桷树,一座座错落有致的吊脚楼掩映在绿树丛和芭蕉林里,沿着崖壁修建的石阶则一直延伸到河滩边。

  路随山转,从河边漫步到溪边,一座石板桥穿溪而过。桥有九孔八礅,桥礅上,有两条雕工精湛的石龙,昂首向上,一雄一雌,这便是丙安古镇有名的“双龙桥”。过了桥,拾阶而上至东华门前。站在门前,回头看河滩,谷水北流,山体连绵,天空高远。进了大门就算是和住在丙安古镇的人们“打了照面”,他们在自家门前摆上小铺,卖着当地的特产。

  小镇上有一条小街十分有趣,因其形状像葫芦一样,被称为“葫芦街”。沿街两旁是古朴典雅的建筑和商铺,衣着朴素的村民们坐在沿街旁晒着太阳,喝着盖碗茶,十分惬意。葫芦街上有一家名为“丙滩九大碗”的店,每逢农历的3、6、9日赶场天,小店里总是热闹不已,大家三五成群相约来店里吃饭相聚,吃的便是当地的酒席菜“九大碗”。

  赶集是丙安古镇最为繁荣而富有生机的时刻,各地商贩纷纷赶来设摊布市,村民们也从四方涌来会集赶场。午时,街道的两旁卖着瓜果蔬菜和五谷杂粮,吆喝声、讨价声、喧闹声此起彼伏,赶集的、做生意的摩肩接踵,人头攒动,往日的空寂充满了市井气息。

  毋庸置疑,丙安古镇是一座静谧的小镇,也是一座充满烟火气的小镇。它不会过分热闹,也不会因安静而陷于孤独,两者的交替是那样恰到好处。

  镇上有家叫“大顺店”的客栈,老板一家从北京来。起初是为了女儿的健康,也为了多点时间陪伴女儿,他们一家决定换个地方生活。来到丙安后,这里独特的风景和人文让他们爱上了这个黔北小镇,慢悠悠的时光陪伴着女儿长大。其实,闲适的丙安留住过很多像“大顺店”老板这样的外乡人,无论最后离开还是留下,他们都能在这里找到久违的乡愁。时间匆匆走过,但总有一些共情的记忆串联起人们的脚步,直至探寻到自己最向往的生活。

  文、图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赵相康 向秋樾

  编辑:杨娜

  统筹:汪东伟

  编审:干江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