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党史记忆·百年瞬间|中共贵阳特别支部建立

发布时间:2021-05-11 15:03   来源:贵阳网  

1948年下半年,为配合人民解放军的正面作战,中共中央上海局先后派中共党员梁燕和姚国安(姚重华)分别于1948年8月和9月到达贵阳,以清华中学教师身份为掩护,以清华中学为据点,开展革命活动。

1948年12月,安粤(安毅夫)受党组织派遣,从上海返回贵阳,与原认识的进步青年取得联系,以“西南少数民族解放同盟”的名义,在社会青年中开展工作。1949年2月,姚国安和安粤接中共中央上海局通知前往上海,上海局领导指示其回贵阳后建立中共贵阳特别支部(简称“特支”),直接由上海局领导。

1949年3月初,姚国安回到贵阳,3月中旬发展朱厚泽入党,接着又发展杨光文入党。4月,上海局为了加强贵阳特支的工作,派遣清华大学化学系学生,共产党员黄培正来贵阳。贵阳特支由姚国安、梁燕、安粤、黄培正、朱厚泽、杨光文组成,姚国安任支部书记。

特支分成四条线活动,前三条分别由朱厚泽、梁燕、安粤在清华中学、贵州大学、贵阳市内开展工作,第四条由黄培正负责与杜蓉及其周围青年联系。

特支的重点工作是建立和发展新联。1949年春,姚国安、梁燕共同研究,并由姚国安执笔,拟定了《新民主主义青年联盟章程》。明确规定新民主主义联盟(简称“新联”),其任务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团结和教育进步青年,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建立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而奋斗。并规定了盟员的权利和义务,组织和纪律。

3月,特支发展了赵西林、梅德生(梅放)、陈庐山、李惠华等第一批新联成员。在贵大建立了秘密读书会,组织了30多人参加清华歌咏队,利用少数民族上层人物做统战工作,搜集国民党贵州当局的内部情况,短短的时间内发展盟员几十名。编辑出版了一份油印刊物《理论与实践》,翻印了《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新 民主主义论》及《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等书籍的部分章节,在进步青年中秘密传阅。

贵阳反饥饿运动爆发后,国民党大肆搜捕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姚国安、梁燕、黄培正、安粤先后撤离贵阳,后特支和新联工作一直由朱厚泽负责,直至解放。

特支在特殊又残酷的环境中,带领新联成员,在白色恐怖的环境中,坚持独立开展地下斗争,为迎接解放做了大量的工作。

资料来源:《红色源泉——中共贵州省工委旧址》中共贵阳市委党史研究室编 贵州大学出版社

  编辑:范天一

  统筹:汪东伟

  编审:干江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