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当区:锐意进取创辉煌 砥砺前行向未来 | 2023市两会特别报道

发布时间:2023-02-09 10:27   来源:贵阳网·甲秀新闻  

贵阳网·甲秀新闻讯 时光的年轮刻下奋斗的足迹,历史的巨手翻开梦想的新篇。

刚刚过去的2022年,乌当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围绕主战略、主定位,紧扣“四主四市”工作思路,深入实施“强省会”行动,以加快打造“五个新高地”为主抓手,全面推进“美丽乌当·活力新城”高质量发展,全区各项事业取得了新成效。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凡是未来,皆可向往。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乌当区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踔厉奋发、锐意进取,埋头苦干、勇毅前行,加快打造“五个新高地”,奋力谱写“美丽乌当·活力新城”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环境优美的乌当城区一角。

A 加快打造“两山”理论实践 创新高质量发展新高地

新春已至,走进乌当区松溪河湿地公园,溪水波光粼粼,白鹭水边嬉戏,沿岸草木葱茏,一步一景,满目皆绿,市民在公园漫步,尽享惬意休闲时光。

行在乌当,城在山水间,车在林中行,人在画中游,一幅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画卷徐徐展现在人们眼前;放眼乌当,大健康产业加速集聚,全域旅游快速发展,乡村振兴全速推进……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过去一年,乌当区持续推动绿色转型发展,全力推进“两山”理论实践,“两山”转化通道有效拓展,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污染防治扎实有力,展现“城在林中、泉在城中、景城相容、园景相生”的诗意画卷,演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故事。

乌当区围绕“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培育威门石斛水、黔鲜铁皮石斛粉等生态品牌。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加快森林抚育项目建设,实现产值17.8亿元,带动就业7000余人,生态红利持续释放。全面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坚持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治理,区委常委带头开展巡河巡林69次,持续推进长江“十年禁渔”行动。

B 加快打造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高地

从智能车间到智能仓库,从标准厂房到项目现场,如今的乌当,处处涌动着工业经济发展热潮,呈现出蓬勃活力。2022年,全区预计完成工业增加值50.56亿元、同比增长1.90%,预计完成工业投资29.04亿元、同比增长94.9%……

一个个数据、一个个项目,记载着乌当区矢志不渝抓工业,凝心聚力抓项目,全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结下的硕果。

产业是发展之基、城市之本、富民之源。过去一年,乌当区坚持把新型工业化作为“主引擎”,推动“一主一特”产业和食品加工优势产业量质齐升,奋力实现工业大突破,为活力乌当加速腾飞、加快崛起注入新动能。

做强健康医药主导产业,抓住“两药一械”发展窗口期,实施医药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健兴药业、新天药业等龙头企业实现逆势上扬。依托国药西部医疗产业园,加快打造中国医疗器械贵州总部基地和医疗器械与医药生产基地,集研发、制造、包装、物流为一体的健康医药产业集群初步形成。

做优电子信息制造特色产业,按照“军工龙头+民营推进器”模式,推动中高端制造业系统集成发展,以电子元器件制造为核心的新天电子元器件产业园加快建设,招引项目入驻20余个,电子材料、电子元器件、机电组件、终端整机制造全产业链逐步形成。

做大食品加工产业,支持高新惠诚、五福坊等企业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打造药食同源类中高端保健品,加快建设火石坡特色食品生态园项目,全区食品产业完成工业产值7.56亿元,休闲食品、烘焙食品、调味品等多业态并进的食品产业集群逐步形成。

大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振华新云、振华云科等3家企业获国家级“小巨人”企业认定,新天药业、天安药业等14家企业获省、市“专精特新”认定。

C 加快打造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新高地

一项项富民强村的特色产业蓬勃发展,一座座干净整洁的农家小院焕然一新,一个个青山碧水的美丽乡村展现着乡村振兴的新气象……行走在乌当广袤的农村大地上,朝气蓬勃、风景正好,一幅农村美、农业强、农民富的乡村振兴画卷徐徐铺展开来。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过去一年,乌当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五大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这一年,乌当区不断夯实农业农村基础,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深入开展“3+1”保障全面“回头看”专项行动,搬迁户有劳动力家庭就业率96%。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粮食播种面积和粮食产量任务。扎实抓好高标准农田及冬修水利建设,全面完成1.5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和23处农田水利损毁设施修复任务。

加快发展特色高效现代农业,以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带建设为抓手,实施“百园百品”带富工程,促进“蔬果药花茶”和生态养殖“5+1”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发展,培育新增种养大户154户、市级以上龙头企业6家,省级龙头企业1家,创建乌当农产品“五零吾当”区域公用品牌,在新场镇、百宜镇示范种植水稻1500亩。

纵深推进和美乡村建设,坚持以“五个一”行动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主题鲜明、功能完善、产业兴旺的醉美偏坡、体验新堡、五彩百宜、食养新场等新型特色小镇组团加速构建。升级改造、新建乡村级电商服务站点59个,乡镇电商服务网点覆盖率100%。去年全区农业总产值完成37.63亿元,增长4.3%。

D 加快打造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新高地

一座座错落有致的特色民居,一条条干净整洁的石板路,处处是景的“星级农家乐”……山水入画,全域绘景。放眼乌当区,一个个精品景区风景如画,一个个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如花绽放,串联出“爽爽贵阳·活力乌当”的秀美画卷。

过去一年,乌当区充分发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金字招牌”的引领作用,坚持以全域旅游视角引领旅游产业发展,推动旅游景观全域优化、旅游产业全域联动、旅游服务全域配套、旅游成果全民共享,奋力实现旅游大提质。

持续培育旅游业态,按照“一心三区”旅游发展格局,做足“山、水、林、泉、城”五篇文章,“医疗康体、滋补养息、温泉理疗”养生旅游产业持续发展,“乡村旅游、避暑度假、观光体验”休闲旅游产业巩固壮大,逐步构建起大健康为主题的“产、学、研、旅”目的地。

持续打造旅游品牌,围绕温泉第一区发展定位,开展“贵阳冬游到乌当”旅游推介等大型主题活动,持续擦亮“温泉景城融合·游憩医养共享”品牌。紧扣非遗文化爽心、城乡美食爽口等“六爽”主题,打造长桌宴市集,推出周末“庖汤大会”,形成冬日养身餐饮品牌。推进乡村旅游建设,偏坡村入选2022年贵州乡村旅游与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深度融合发展示范点,“泉城·五韵”乡村旅游品牌全面提升。

持续优化旅游服务,深入开展“四转一上”工程,支持规上住宿企业申报“避暑度假酒店”和星级酒店,组织全区旅游企业申报文旅基金项目9个,引导68家规上涉旅企业入驻“贵商易”平台。去年全区累计接待过夜游客64.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8.7亿元。

E 加快打造产城融合高质量发展新高地

高楼林立、道路宽敞、产业兴旺、生态宜居,行走乌当,一幅宜居宜业宜游的高品质城市画卷跃然眼前。

城市建成区面积增至31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67.1%,交通路网结构加速优化,棚户区、老旧小区和背街小巷改造全面推进……凝心聚力奋进新时代,乌当城市面貌日新月异。

过去一年,乌当区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树牢“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融合、城乡互动”发展理念,建设宜居宜业宜商现代化新城,促进“人、产、城”良性互动,有效提升乌当在黔中城市群的发展能级。

坚定不移“优”城镇布局,按照贵阳市“一核三中心多组团”总体布局,严守“三条控制线”,高标准编制国土空间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村庄规划,科学划分都市区、工业区、农业区、生态功能区等功能板块,城市建成区面积增至31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67.1%,“一轴双核多组团”的产城融合发展格局加快构建。

坚定不移“强”城镇经济,大力发展楼宇经济、总部经济等现代服务业,高品质建设打造乌当核心中央商务区,不断提升乌当城市承载力、竞争力和综合实力。东风片区与新添城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水平不断提高,狮岩路、区医院地标性商圈加快推进。

坚定不移“提”城镇品质,深入推进“六网会战”基础设施建设,马东路(民大附中段)建成投用,北龙路、大坡路基本建成,轨道交通3号线(乌当段)、智慧路、云锦路等加快建设,路网结构加速优化,“对外大贯通、对内大循环”的城乡互联互通交通路网格局初步构建。

点击2022

坚持改革为源“活力乌当”活力更强

改革开放是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过去一年,乌当区坚持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解难题促发展的关键一招,以深化重点领域改革为突破口,推动发展提质、治理增效,着力破解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问题。

深化改革蹄疾步稳。全区13个乡(镇、街道)、110个村(社区)均建立“一站式”政务服务中心和便民服务站。914项区级行政权力事项实现全程网办,1584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100%“一窗办”,省政务服务中心与省税务局联合在乌当区开展全国首例系统融通试点。全年完成增值税留抵退税2.48亿元、累计减免各类税费30亿元,进一步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

内外开放持续扩大。2022年,区党政主要领导赴省外招商46次,全区新引进项目93个,重点签约招商引资项目14个、投资总额130.5亿元,成功引进联德液压(贵阳)有限公司等优强企业26家。目前已开工项目85个,项目开工率达91.4%。全区外贸进出口总额全年预计完成4250万美元,同比增长25%。

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健全“招—安—扶”全生命周期工作体系,对全区10273户企业开展大走访大宣传,共收集企业诉求200件,办结率100%。全力推行“一网通办”,“网上办税”网报率达99.7%,最大程度做到让企业和办事群众“零跑腿”。新开办市场主体6617户,注册资本67.4亿元。

坚持惠民为本“活力乌当”保障更优

一座活力之城,需有鲜明的民生底色。过去一年,乌当区坚持推动各种资源向民生倾斜,促进全区人民得到更多实惠,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推进保就业促增收。全力开展春风行动等招聘活动33场,提供岗位28520个,达成就业意向2330人。围绕扶持创业人员和小微企业,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721.67万元。全区累计完成城镇新增就业6016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317人,城乡“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为零,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46018元、24233元,分别同比增长7.4%、8.6%。

提升医疗卫生水平。着力提升“一老一小”健康服务覆盖率,全区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率达70.47%、每千人口托位数为3.28个,每千人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为2.7个,各项指标均完成目标任务。建立“医联体+医共体”模式,初步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医疗格局。投入1.5亿元建设龙广路、新光路和洛湾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打造区卫生健康信息化平台。区、乡、村医疗机构实现电子医疗应用全覆盖,实现60%常见病不出乡镇、90%常见病不出区的目标。

全面筑牢社会保障网。累计保障城乡低保等各类特殊人群110401人次,发放保障金、救助金、生活费、护理费、高龄老人长寿补贴及惠民殡葬费等2496.68万元,实现应保尽保。实现“一刻钟”养老生活圈全覆盖,全区共建养老服务机构城市社区覆盖率达52.94%、乡镇覆盖率达92.3%。

记者 樊荣/文   乌当区/图

  编辑:李奕璇

  统筹:汪东伟

  编审:干江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