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中国节·春节】赓续文脉 坚守传承!贵阳孔学堂2023年春节系列活动回眸

发布时间:2023-01-27 19:51   来源:贵阳网·甲秀新闻  

贵阳网·甲秀新闻讯  1月27日,贵阳孔学堂承办的“芳随意远 遇兔呈祥——我们的节日•春节”传统文化系列活动圆满落幕,在历经3年抗疫后,热闹新春民俗活动驱散了疫情的阴霾,此次活动受到市民游客的热烈欢迎,据统计,春节期间,孔学堂共接待游客共 2万余人次。

线上线下活动多多

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孔学堂将传统文化融入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中,让传统文化焕发生机,“活”在当下。此次春节活动以跨界“线上+线下”相融合,打造沉浸式全场景体验,线上互动,线下体验,双平台模式融入展、演、学、玩等多方于一体,集中呈现中国传统年俗文化。

春节写福贴福,是每位中国人对美好未来的祝愿,1月8日至16日,孔学堂发起“写福字”短视频接力赛,正式拉开了线上春节系列活动的序幕。年味不仅有美食、烟火和团圆,还有诗和远方,孔学堂推出“H5互动”小游戏,把传统文化知识和“兔”元素融入其中,邀请广大市民积极参与知识大闯关和成语填空,让大家一起过“文化年”“知识年”,充分感受到春节里的热闹与诗意。

线上红火,线下活动也陆续拉开序幕, 1月16日,孔学堂“2023年写春联·送福字活动”举行,邀请了20位贵州省书协的优秀书法家现场泼墨挥毫,为广大群众写春联、送福字, 共送出1500余幅春联,现场参与活动的市民达到500人。此外,活动开启同步网上直播,线上观看人数破30万人次。

在四面牌坊前往棂星门沿线,各种与兔相关的古诗词和成语装饰在主干道两侧,游客从“棂星门”走过石拱桥,沿着贴着红色“福兔”的石梯拾级而上,来到大成门前,孔子石像巍然耸立,各式各样的灯笼、兔年生肖地贴、兔景观摆件等元素,让孔学堂活动园区内弥漫新春气息。为营造兔年氛围,孔学堂通过创新氛围等呈现手法,提升场景感染力,呈现浓厚的节日氛围,让不同群体从不同角度都能感受到新春的吉祥喜庆氛围。

民俗打卡年味十足

1月22日,正月初一,贵阳孔学堂“芳随意远 遇兔呈祥——我们的节日•春节”传统文化系列活动全面启幕,线下设置主题游园打卡、年俗体验互动、新春市集三大活动,以传统文化的当代路径转化为手段,助力“新六艺”传承普及,实现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美美与共。

主题游园打卡活动中,在棂星门、大成门、六艺学宫、奎文阁、杏坛五处设置大展宏”、前“兔”无量、奋发“兔”强、“兔”飞猛进、遇“兔”呈祥打卡点,以谐音方式为大家新年生活事业学业送去满满祝福。不少游客在可爱的萌兔造型前停步拍照打卡,脸上溢满喜悦笑容。

年俗互动体验分为射箭、投壶、剪纸、点花名、打糍粑5大内容,这些传统活动深受游客欢迎。射箭体验区围满游客,家长孩子齐上阵,互相比拼射术;在点花名区域,一双双小手一个接一个的拿着竹签点花名,排着队一个个背诵自己喜欢的诗句。剪纸区域,红纸上都已经画好了浅色的线,按照线依次剪就能得到一个好看福字;打糍粑区域,大人小孩接力亲手把糯米打成糍粑,全家一起品尝劳动成果;投壶区域,每中一只都引来围观群众的欢呼,现场一派热闹喜气,充满年味。另外,孔学堂还准备了“新年礼物”,打卡的游客和市民可获得新春福袋一份。 

“射箭过程中与孩子齐心协力,共同拉弓射靶心,孩子非常高兴,不仅体验了一把射箭,我觉得更多的是增进了亲子关系。”来自云岩区的市民张超说,一家人到孔学堂游玩,体验着不同的民俗文化,同时还丰富了孩子的传统文化知识。

在墨达广场,新春市集也热火朝天,在欢快的音乐声中,游客穿梭在各个展区,体验汉服、吃传统小吃、购文创礼品。摊位老板付琴是毕节人,靠着一手纯手工制作的美食在贵阳发展,她制作的手工麦芽糖深受游客喜爱。在开心的吃喝玩乐游中,无数市民游客过了一个新潮的文化年,体味民俗的中国年。

初心不改十年传承

此次“芳随意远 遇兔呈祥——我们的节日•春节”传统文化系列活动,孔学堂按照“爽身、爽心、爽眼、爽口、爽购、爽游”的宗旨,聚焦“沉浸式体验”,让市民游客切身融入到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设置君子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相关游戏、品尝贵州美食等,既丰富节日期间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让市民游客在“爽口”“爽心”中“爽游”一番。

据了解,贵阳孔学堂自2013年1月1日对外开放以来,连续举办十年的春节文化庙会,已是我市重要的文化活动,每逢辞旧迎新之际,广大市民都会到孔学堂祈福迎春,已成为筑城的一种新年新风尚,既丰富了百姓节日生活,又寓教于乐,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传播。

“我们的节日”传统文化系列活动是贵阳孔学堂重要的传统文化品牌,从2013年开始,举办的“我们的节日”·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民俗活动深受广大市民朋友的喜爱。十年来,贵阳孔学堂始终坚持以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己任,已建设成为贵州省、贵阳市一张重要的文化名片。

记者 舒锐/文   郑宇潇/图

  编辑:周谊

  统筹:赵子滟

  编审:干江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