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溪区:栉风沐雨砥砺行 乘势而上再扬帆

发布时间:2022-10-16 10:05   来源:花溪频道  

十年奋楫,古浪巨变;十载春秋,硕果累累。展开波澜壮阔的十年画卷,秀美花溪的每一处风景都让人流连忘返、每一步跨越都令人印象深刻。十年来,花溪人民同心同德、矢志不渝,在抢抓机遇中稳步前行,在苦干实干中决战决胜,大笔如椽,一幅幅繁荣发展的似锦华章精彩迭现。

这是蓄积动能的时代征程——花溪区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顺应时代大势,抢抓发展机遇,创新思路方法,产业结构深刻演变,脱贫攻坚历史巨变,城乡面貌破茧蝶变,全域旅游华丽蜕变,生态文明完美嬗变,社会事业丰实聚变,走出一条符合花溪区实际的发展新路。

这是满载荣誉的崭新名片——花溪区成功创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先后荣膺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百佳县市、中国最美乡村百佳县市……一项项金闪闪的荣誉、一块块沉甸甸的奖牌,见证了花溪拾级而上的蓬勃势头,散发着花溪高质量发展的耀眼光芒。

贵阳市第一个5A级旅游景区——青岩古镇。

优化产业布局

助推工业强区

今年6月份,花溪区达沃斯光电产业基地正式投产,这是花溪区首个区属国有企业建设的标准厂房招商项目,从签约到首条生产线投产仅历时3个月,实现了花溪区电子信息制造业的“零”突破。

“电子信息制造业是花溪区创新发展的主动选择,是花溪区全力打造的主导工业产业,重点聚焦印制线路板、芯片封测、汽车电子、智能终端等细分领域,从延长产业链、完善供应链、提升价值链方面进行谋划,主动承接东部发达地区、粤港澳大湾区等电子信息制造产业转移,打造电子信息制造产业集聚区,引领全省全市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花溪区工信局副局长杨钢说。

表面处理产业基地项目是花溪区电子信息制造业的又一得意之作。该基地是贵阳市唯一的电镀处理中心,拥有“工业强基”的先进工艺,能够提高金属产品的耐磨性、导电性、反光性、抗腐蚀性。花溪区产投公司总经理杨鹏介绍,“项目以服务电子信息制造产业为主导,兼顾贵阳市现有航天航空、汽车零部件、装备制造等产业的功能性需求,立足花溪、服务全市、辐射全省新型工业化发展。”

近年来,花溪区坚定不移走“工业强区”之路,大力发展“以电子信息制造业为主导、生态特色食品为特色”的“一主一特”的新型工业化产业体系。“花溪特色食品产业基地项目(一期)将在今年底完成主体建设,目前正在推进中意食品、黔福香、汇美添喜等特色食品企业‘退城进园’集聚发展。”花溪区产投公司副总经理唐扬富说,通过助企升级、扩大产能和招商引资,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形成10亿级规模的生态特色食品集聚区。

作为新型工业化的主阵地,花溪燕楼产业园区从无到有、从弱到强,逐步成为花溪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花溪园区建设服务中心副主任李迎春说,园区围绕“一主一特”规划布局,不断完善园区污水处理配套设施和道路、供电、供水等公共服务配套,优化园区服务队伍建设,让园区事园区办,帮助园区企业集中精力发展生产。

与此同时,为助力项目建设“加速跑”,花溪区还制定出台《花溪区工业发展战略研究及燕楼园区产业规划》《花溪区产业园区空间布局规划》两个子规划,促进园区企业发展升级,工业经济迎来高质量发展新态势。

预计到2025年,全区工业总产值超过280亿元,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30%以上。

花溪区十字街片区改造后焕然一新的明珠小区。

守牢“两条底线”

共享“绿色福利”

退休后,家住花溪区清溪路的李明祥几乎每天都要到花溪公园走一走。花溪河水清澈见底,两岸树木郁郁葱葱、花香鸟鸣,山清水秀的环境,让他赏心悦目。

一方好山水,满眼皆覆绿。这样生态宜居的美好生活,是花溪干部群众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始终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收获的“绿色福利”。

作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花溪区始终坚持“生态立区”战略不动摇,不断实践、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提升绿色发展优势,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坚持绿色产业发展路径,守住了青山绿水,升级了生态产业,探索出一条富有当地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发展道路。

生态环境一路向好的背后,凝聚着花溪区上下一以贯之的决心和干劲——

因地制宜推出《花溪区环境保护履职年度报告制度》《花溪区环境保护大数据运用机制》等系列制度机制,执行《花溪区生态环境损害党政领导干部问责暂行办法》,畅通群众投诉监督渠道,及时解决群众关切的环境问题,坚决打赢生态环保这场输不起等不起的战役,严格落实“河长制”“林长制”,打好固废治理攻坚战……花溪区始终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道路,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之路中最鲜明的底色。

同时,花溪区也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着力推动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把“绿色+”理念贯穿到生产生活各个领域,让绿色发展释放更多惠民红利。

在花溪区贵阳中电环保发电有限公司门口,不断有垃圾运输车驶入。这里是一家垃圾处理厂,却不见浓烟滚滚的烟囱,甚至空气中都闻不到一丝异味。

垃圾吊控室内,工作人员认真操作控制设备,玻璃墙外,发酵发热垃圾正被机械手投入焚烧炉。垃圾在这里经高温燃烧产生热能,在余热锅炉内产生蒸汽,推动汽轮发电机组转动产生电能,再通过电网输送至千家万户。

贵阳中电环保发电有限公司是花溪区引进的绿色高端龙头企业之一,以垃圾焚烧发电逐渐代替传统“填埋式处理”,实现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进一步改变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式。

近年来,花溪区加快推进生态产业化,全面构建绿色高端产业体系,一批如中电环保一样的企业快速集聚,正在成为支撑当地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力量”。

在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花溪区还依托良好的生态优势和资源禀赋,不断拓展“绿”的底色,天河潭旅游度假区、高坡花海、“溪南十锦”乡村旅游风景线等景点知名度和美誉度越来越响,康养游、乡村游、研学游等旅游项目层出不穷,围绕花溪山水优势兴起的生态旅游经济同样活力迸发。

巩固脱贫成果

推进乡村振兴

黔陶乡骑龙村罗依新寨是全省第一个易地扶贫搬迁村。27年前,23户109名苗族群众从老鸦山搬迁至罗依新寨。如今,村里一座座“小洋楼”拔地而起,几乎家家户户的院落里都停着小汽车……得益于易地扶贫搬迁,村民过上了老一辈想也不敢想的幸福生活。

“以前的日子,想想都觉得苦,水电不通、土地贫瘠、吃粮靠救济……”曾住在老鸦山的杨文州经常“忆苦思甜”。当年,他们人均田土只有半亩多,一年忙到头,仍穷得叮当响。那时候,解决温饱是他们最大的心愿。

1995年,老鸦山23户109人在政府的帮助下搬进罗依新寨,住进统一修建的砖木瓦房,不仅水、电、路“三通”,还重新分配了田土。搬迁第一年,罗依新寨居民可支配收入净增500元,彻底解决了温饱问题。

解决温饱后,致富成为搬迁群众的迫切追求。从2000年开始,罗依新寨的村民在乡党委和政府的带领下,开始探索种植香葱。村里的年轻人农忙时在家种葱,闲时则外出打工,农忙农闲都有钱挣。初步统计,罗依新寨村民的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超过两万元,是搬迁之前的一百倍。

经过27年发展,老鸦山搬迁来的23户109人,已开枝散叶为42户181人,他们在这里脱贫、在这里致富,新的一代人还要在这里振兴乡村,辈辈有追求、代代有奔头,在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时代发展中,描绘出乡村振兴的大好图景。

在花溪区,像罗依新寨一样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村寨比比皆是。

面对脱贫攻坚历史重任,花溪区闻令而动、尽锐出战,全面消除区域性整体贫困和绝对贫困,书写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花溪答卷——3577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9个贫困村全部出列,290户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入住新家园,“两不愁三保障”全面完成,夺取了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历史性消除绝对贫困。

脱贫攻坚圆满收官,乡村振兴无缝衔接。建设高标准农田2.69万亩,建成精品果蔬基地1个,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62%。龙井村、大洪村入选贵阳市首批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花溪区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正全力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位于花溪燕楼工业园区的表面处理产业园项目正在抓紧二期工程施工。

聚焦民生福祉

书写幸福答卷

走进花溪区十字街社区,时尚的裸眼3D巨幕引人注目,街道装饰色彩明丽,富有现代气息的商业步行街和极具艺术特色的小街小巷,让到此一游的旅客印象深刻。 

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个位于花溪区传统核心商业区的社区,曾经因为人群聚集、业态粗放式生长、建筑结构混乱、设施老化,成为掣肘发展的问题。

让这片区域脱胎换骨的,是2021年6月开始建设的十字街新型城镇化暨“三改”示范项目。

针对十字街区存在的诸多问题,花溪区以“一圈”规划为核心,按照15分钟生活圈规范要求,补齐短板,完善功能配套;统筹布局“两场”,同步植入文化旅游要素,拉开改造大幕。

贵阳城南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负责十字街项目的改造工作,该公司项目负责人温俊介绍,十字街改造的顶层设计围绕“两大功能分区、三大主题街区、九条主题小巷、十二组团社区”发力,在北部区域打造“旅居融合示范区”,重在旅游产业化;在南部打造“高品质三感居住区”,突出新型城镇化。

根据这一构架,十字街社区对老旧小区分8个组团进行改造,拆除乱搭乱建、增设便民设施和景观绿化;对背街小巷进行改造,完善雨污分流,重建排水系统,强弱电缆全部迁改入地;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党群服务站等配套设施也同步跟进。

改造升级后的花溪十字街实现华丽转身,变成了宜居宜游宜业的幸福街区。

在花溪区,实现华丽蜕变的不止十字街。多年来,花溪区坚持协调发展,聚力统筹共融,城乡面貌实现破茧蝶变——

基础设施不断改善。花溪大道、花石路完成综合改造,贵惠大道、花冠路南段、孟溪路、松柏环线等建成通车,农村公路里程突破720公里,村组道路通畅率100%,入列“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

功能品质不断提升。改造棚户区、老旧小区1.82万户,建成美的国宾府、万科花溪大都会、印象花溪等一批现代化商住小区,新增城市绿地102万平方米。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75%以上,建成美丽乡村示范村寨26个、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9个,谷中村、镇山村成为全国文明村镇。

城市管理不断加强。整治背街小巷60条,新增停车位5700个,新建改建市政公厕16个,拆除违章建筑260万平方米以上,城市更加干净有序,多次获评全省文明城市……

一组组数字,透射出花溪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蓬勃生机。民生保障成色更足,公共服务品质更优,社会治理成效更好,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

发展成果最终惠及群众!这是花溪人民的热切期盼!这是花溪干群的责任担当!这是花溪区发展的奋斗誓言!

积小胜为大胜,积跬步至千里。十年回望,花溪聚能,稳步前行;展望未来,花溪努力,前景可期。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李春明/文

花溪区融媒体中心/图

  编辑:李华莹

  统筹:胡家欢

  编审:刘文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