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南罗甸持续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

发布时间:2022-07-06 10:45   来源:黔南日报  

  “这个珠子按顺序放到线条格里,这样速度会快一点……”6月29日,在罗甸县边阳镇古镇家园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帮扶车间里,车间的负责人卢通桥正在给工人演示如何快速把细小的珠片镶嵌到特殊的材料里。

  “我是从去年10月份开始做工的,以前常年在外打工,照顾不到家里,现在离家近,很方便。”卢通桥告诉记者,由于家里有老人孩子需要照顾,夫妻俩一直在外打零工维持收入。2017年,卢通桥一家积极响应政策,从边阳镇深井村搬迁到边阳镇古镇家园,但是在外打工维持生计,不能照顾家里一直是让他头疼的问题。2021年,卢通桥与广东潮州的老板沟通后,可以在家为老板加工各种包的外装饰配件,于是,夫妻俩就开始忙着张罗。

  “社区干部在了解情况后,就动员我在安置点租个门面做加工车间。房租前两年免费,后三年减半,在这样的优惠政策下,我们决定试试。”卢通桥说。

  自去年10月份接手加工订单后,夫妻二人月收入1万多元,帮扶车间建立后,在社区干部的动员下,夫妻俩开始带动更多群众加入到车间中来。

  “现在我希望尽快教会工人,而且厂家有多少要多少,我不用担心销量的问题。”卢通桥笑着说。目前,该帮扶车间共带动群众就业60余人。

  如何让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扎实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工作,解决群众就业是“第一道必答题”。为答好这“第一道必答题”,罗甸县把“就业帮扶车间”搬进安置点,方便群众出门就能上班,实现挣钱管家“两不误”。

  在边阳镇各搬迁社区,易地扶贫搬迁与园区用工、技能培训等结合起来,规划建设了兴阳家园杨梅种植园等,为群众多渠道解决就业问题。搬迁社区还根据搬迁群众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多举措引导群众就业。

  “住上好房子,挣到‘红票子’,才算好日子。一直以来,我们多形式引导群众就业,提高群众的就业率。”边阳镇兴阳家园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社区通过举行招聘会、网格员入户宣讲就业政策、积极联系对外劳务服务工作站、动员有外出务工意向的群众外出务工等多种方式积极引导群众就业。

  “还没搬迁之前我就在这里上班了,2019年搬到边阳镇兴阳家园之后,更方便了,工资也还可以,娃娃上学很近,我也方便照顾家里老人。”在边阳工业园区贵州鑫威鞋业有限公司上班的何德甫说。

  目前,兴阳家园共有帮扶车间6家,共提供就业岗位400余个。除多渠道解决就业问题外,社区更加注重增强搬迁群众的自我“造血”功能,鼓励群众自主创业,用奋斗创造美好新生活。

  “我家之前是罗悃镇朗顶村的,家里地少、用水也不方便,由于身体原因不能外出打工,很是不容易,现在搬来这里什么都有了,太幸福了。”在兴阳家园社区开了便利店的罗应智乐呵呵地说。在开便利店的同时,她还接一些手工活、定制一些民族特色的服饰,以增加收入,她说,搬迁之后日子更加有盼头了。

  “下一步,我们将通过政企联姻、抓住东西部协作契机等,引进更多项目,带动更多搬迁群众就业。同时,也会采取一系列措施增加搬迁社区集体经济收入,不断增强群众的幸福感。”罗甸县生态移民局相关负责人说。

  为促进搬迁劳动力就业,大力推进和精准落实搬迁劳动力在城镇稳定就业,罗甸县多举措开发就业岗位,促进搬迁劳动力就近就业,通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围绕园区建设,引进企业入驻园区。加大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劳务组织化程度,巩固外出务工人员稳定就业,提高群众就业技能。同时,加大创业扶持力度,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搬迁劳动力积极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并出台相关创业扶持政策,加大小微企业培育力度,鼓励返乡创业人员创办企业,利用园区标准厂房或安置点商业门面开办帮扶车间等方式,促进留守妇女和老年人居家就业,同时,统筹全县各类公益性岗位,优先落实搬迁群众就业。

  据悉,今年上半年,罗甸县共开展易地扶贫搬迁专项招聘会5场,组织安排搬迁群众外出务工2万余人,完成搬迁群众厨师、缝纫工、叉车司机等技能培训280余人,提供公益岗位700余个。

  搬出穷山沟,迈向新生活。如今,走进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一条条水泥硬化路宽阔平坦,一幢幢现代化住宅楼整齐排列,小区内整洁干净、车辆停放有序,随处可见老人拉家常、小孩嬉戏玩耍,楼下超市、便利店、各类餐馆等应有尽有。罗甸县搬迁“新市民”同所有市民一道正在奋力谱写着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新篇章。

  (记者  朱柳柳)

  编辑:徐冰娅

  统筹:汪东伟

  编审:干江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