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贵阳】把“五治”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

发布时间:2022-06-28 11:56   来源:贵阳网—贵阳日报  

  “治房、治水、治垃圾、治厕、治风”,抓住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关键。修文县龙场街道党工委明确5名副科级领导安排统筹,8名包村领导督促落实,8个部门具体负责,10名工作人员下派驻村协助村支两委开展农村“五治”工作,发挥好党员、村民代表、乡贤等带头示范作用,扎实推进各项重点工作,把农村“五治”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

  多元宣传、发动群众。龙场街道召开群众坝坝会、村民代表会议等300余次,利用流动广播、宣传车、宣传栏、张贴标语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农村“五治”工作宣传活动,引导群众积极参与。按照政府主导、农户主体原则,明确政府的职责、群众的义务,通过政府适量补助,农户投工投劳投入的方式,激发农户参与农村“五治”工作热情。如“治房”工作,由街道提供材料或资金补助,农户自建进行圈舍、庭院改造,既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又节约了财政资金。

  健全机制、压实责任。“三方”协同发力,“治房”工作多点开花。开展宅基地问题排查摸底。重点围绕房屋未办证、超面积、一户多宅、建新未拆旧、空房闲置、已办证未建等情况进行排查统计,逐一研究处置,推进“三权分置”改革,盘活农村闲置资源。强化宜居农房建设。坚持政府主导,农户主体原则,订立整改标准、明确建设内容,落实厕厨圈改造提升,推动庭院整治提质。对厕厨圈改造提升按照每户最高不超过4000块标砖和1吨水泥给予材料补助;对开展庭院整治按照每户最高不超过4000元资金据实补助,开展厕厨圈改造砌墙及庭院整治所用砂由政府提供,对困难家庭实行代付代扣、分级验收激励政策。探索集中建房路径。整合村集体资金,参照征收标准回收建房土地,划定区域、统一规划集中建房,开展“五通一平”建设,打造美丽新农村。

  “二水”同步治理,“治水”工作纵深推进。完善设施保障安全饮水。将部分村寨组纳入县城供水,强化水源保护和水质监测,确保长期正常供水。精准把脉处理生活污水。将“治水”与“治厕”工作有机结合,污水管网接进化粪池集中处理达标后排放,引进专业水处理公司,采用集中、分散式处理的模式有效处理生活污水问题。

  “二推”合拍共鸣,“治垃圾”工作成效明显。推动落实主体责任。将卫生费收取制度逐步纳入村规民约,与各村民代表签订垃圾治理责任书,健全“门前三包”等长效管理机制。推动垃圾回收利用。持续推动“二次四分法”落地,按组或户建立垃圾分类利用试点,探索建立家庭厨余垃圾分类饲养区饲养圈、煤灰垃圾还土试验地、厨余垃圾沤肥池等,引导村民创新垃圾回收利用模式创新,提升村民垃圾就地处理能力。

  “三抓”齐头并进,“治厕”工作强劲有力。抓指导服务,保障改厕质量。组织村组干部、工匠和改厕户参加首厕现场培训,明确改厕技术标准。邀请技术指导员上门指导,严格按照标准修建,对无地修建、排水困难、特困供养户等群众,街道主动上门帮助协调,解决改厕困难。抓协同配合,提升“治厕”成效。在推进过程中,将改厕与宜居农房建设、庭院整治、星级文明户评选有机结合,整体考虑谋划,因地制宜选址,切实解决污水乱排和“黑水”“灰水”分离问题,将“治厕”后环境卫生、污水乱排等内容纳入星级文明户评选,对达到一定星级的给予相关物质奖励,激励群众参与改厕工作。抓提升改造,增强“治厕”效能。对已有水冲厕所或三格化粪池但需提升改造的农户,采取补助建筑材料农户按照标准自行施工的方式进行。

  “督评试”三步走,“治风”工作成效明显。健全督查网络,定期开展治风巡查,在各村(社区)成立红白理事会,实行包保到组,防止滥办酒席情况发生。开展文明评比,设置“红黑黄”榜,制定“文明积分制”,奖惩结合,以奖促优,被评为十星的“星级文明户”,由街道党工委书记上门授星挂牌,提升乡风文明意识。发挥好“6+N”人员作用,在评议过程中广泛发挥政策宣讲作用,使群众逐渐形成保星增星自觉。试点推进公墓建设,村民去世后一律集中到村公墓安葬,提倡丧事简办,厚养薄葬。

  (修文县龙场街道办事处 彭嘉)

  编辑:陈晨

  统筹:汪东伟

  编审:干江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