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地科学考察船“雪龙2”号开赴南极
发布时间:2022-01-17 17:53 来源:光明日报
南极洲,一艘巨轮,身披中国红,高昂起船首的破冰艏柱,犁开一条水道缓缓驶来。
这是中国“雪龙2”号!
2021年11月23日,中国第38次南极科学考察队第二批101名队员乘坐“雪龙2”号极地科学考察船,从上海启程,开赴南极。自2019年7月交付使用以来,这艘我国首次自主建造的极地科考破冰船已历经多次大考,成为咱中国人探索极地的“神兵利器”。
南极,蕴含着无数科学奥秘,早在百年前,欧美国家就已纷纷迈出了科考的脚步。
但直到1984年,我国科学家才首次“出征”南极。彼时,没有破冰船,仅靠普通船只开启了步履维艰的极地探索。
9年后,我国从乌克兰购买了一艘尚未完工的北冰洋运输补给船,经多次改造,成为我国唯一一艘极地科考破冰船——“雪龙”号。这艘功勋船“单兵作战”,一干就是20多年。然而,功能上的“半路出家”,加之船龄上的“老骥伏枥”,老“雪龙”已然不能胜任我国极地科考的艰巨任务。
“雪龙2”号因时而生。
它由自然资源部所属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组织实施建造。对标世界一流科考破冰船,“雪龙2”号船长超过120米,船头形似一个破冰的锤头,可以每小时2至3海里的速度在1.5米厚的冰层中连续“行走”。它的续航力达到2万海里,在额定人员编制的情况下,中途不补给,最长可以在海上连续活动60天。
让全球啧啧称羡的是,“雪龙2”号有一把独门绝活——双向破冰。船头、船尾不论是正向行驶,还是倒退时都可破冰。不仅如此,它的螺旋桨强度也比普通船舶高得多,在遇到难以破碎的冰脊时,可用船尾高速旋转的螺旋桨把冰“削”碎,开出一条水路。
以往,在“雪龙”号上,科考队员取样和布放探测器时,都须冒着坠海的风险站在船边,如果浮冰太多,取样更难。但在“雪龙2”号上,设计有一个直通海底的“井口”——月池,让科考仪器可以在船上直接入水,即便船外被100%海冰覆盖,也不怕了。

此外,各式各样的传感器遍布全船,组成了智能“神经系统”,使其在复杂的环境中也能实现自动驾驶。先进动力定位系统的配置,更能令船体在狂风大浪中“稳如泰山”。
“‘雪龙2’号不仅填补了我国在极地科考重大装备领域的空白,更彰显出我国船舶技术的不断提高。”“雪龙2”号总设计师吴刚说。
“雪龙2”号的命名人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研究员陈大可。对于这艘巨轮的期待,陈院士在命名词中这样写道:
“我命名你为‘雪龙2’号,愿你:承续永恒的南极精神,满载极地人和祖国的期许,承载起极地求索的使命与担当,承载起兴海强国的光荣与梦想,面向南北两极,劈波斩浪,破冰前行,顺利平安!”
编辑:苏舟
统筹:张强
编审:魏成华
-
中国绿茶新金三角:贵州!凭什么?
-
陈晏赴京拜会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靳诺
-
贵阳去年空气质量创历史最佳 全年357天优良好空
-
展示艺术精品 提供美育服务
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主题美术作品展在贵州美术馆展出...
-
阳光云海相约来
在送走2018年最后一场雪后,1月5日清晨,兴义市敬南镇...
-
贵州玉屏:茶花盛开引客来
正值茶花盛开季节,位于贵州省铜仁市玉屏侗族自治县的...
-
人尽其才 筑梦黔行!贵州奋力推进“人才大汇聚
-
摘帽出列后的三百六十五天!贵州全力巩固拓展脱
清晨第一缕阳光,铺洒在初冬的贵州大地,映照着欣欣向...
-
贵州运用大数据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一张网
“十四五”时期,贵州基本民生保障将更加完善,社会救...
-
创新一子落 发展满盘活!贵州各地开发区向改革
-
中超:北京国安平成都蓉城
6月30日,主裁判刘威(左二)与成都蓉城队球员阿不都海...
-
女子双人10米台:陈芋汐/全红婵夺冠
当日,在匈牙利布达佩斯举行的2022年世界游泳锦标赛跳...
-
世界女排联赛:中国胜波兰
当日,在保加利亚索非亚举行的2022年世界女排联赛分站...
-
温网综合:纳达尔、斯维亚特克挺进第三轮
今年法网的男、女单打冠军纳达尔和斯维亚特克从红土转...
-
中国篮球名人堂首届入堂规模确定:25人 1个集体
中国篮协名人堂委员会30日召开首次会议,确定了中国...
-
《农村教育发展报告》:教师队伍建设成效明显
东北师范大学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院13日在京发布《中...
-
司考改革:想拿双学位当“敲门”砖?没那么简单
几乎所有非法学专业的司考考生都拼了命地想在司考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