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贵阳放心 “强省会”有我】生态立市 人与青山不相负

发布时间:2022-01-27 15:26   来源:贵阳网  

2021年,贵阳市委、市政府坚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以“强省会”行动为工作主线,紧密围绕环境质量改善、污染防治攻坚、环保督察问题整改等目标任务,花大力气、下苦功夫严守生态环境底线,各项工作稳步推进,生态环境质量稳中向好。

A 擦亮“绿”的底色 筑牢生态屏障

青山常在,绿水长流。

贵阳市始终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以坚如磐石的决心保护生态环境、筑牢生态屏障,擦亮“绿”的底色。

2021年,贵阳市初步形成生态环境“数治”能力。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基础,以贵阳市全国第二次污染源普查确定的5920家污染源数据为底层数据,通过叠加饮用水源保护区划、生态红线等40余个生态环境信息图层,以及数据汇总算法,开发形成“生态环境一本账、环境管理一张图、污染监督一张网”的生态环境管理系统。

同时,贵阳市逐步建立网格化管理机制,推动生态环境管理能力向乡镇延伸。2020年下半年,全市生态环境网格化管理工作启动,目前已划分出1个市级网格、14个二级网格(10个区市县和4个经济开发区)、148个三级行政网格(各乡镇、街道办),生态环境网格化管理办法正在同步拟制。由市级生态环境部门统筹,县级党委政府通过生态环境议事协调机构履行主体责任,乡镇街道具体落实的生态环境管理体系正在逐步形成。

B 孕育“绿”的产业 推进转型升级

贵阳市通过拓展农业的观光、体验、休闲、度假、康养、教育等多元功能,打造了“十里画廊”“泉城五韵”“蓬莱仙界”“桃源八寨”等一大批乡村旅游示范点,推出了水东乡舍等旅游业“三变”改革示范性项目。2019年,全市乡村旅游综合收入达180.85亿元,同比增长21%。

围绕“五子登科”主导产业,贵阳市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如今,全市以猕猴桃、桃、李、枇杷、樱桃、葡萄、杨梅等树种为主导的精品水果果园面积突破120万亩,茶园面积达28万余亩,中药材种植面积达35万亩,建成7大标准化牧场,一产增加值从“十二五”末期的129.9亿元增加到“十三五”末期的178.31亿元,年均增长5.5%。

C 共享“绿”的红利 亲近绿水青山

2015年,贵阳市启动“千园之城”建设,着力构建贴近生活、服务群众的生态公园体系,按照规划,“千园之城”必须满足“300米见绿,500米见园”,既要有标志性的大广场、大公园,也要有遍布全城的小公园、微公园,以充分满足市民的各类需求。

为做足做好“千园”文章,贵阳科学利用森林、湿地、山体等自然资源和绿色空间,高标准、高品质打造公园城市,一步步实现“城在园中、园在城中”的构想。如今,贵阳已经建成公园1025个,成为名副其实的“千园之城”。

山水总相依,碧水绕林城。穿城而过的南明河,是贵阳的母亲河。为实现南明河水清岸绿,贵阳经过了艰苦卓绝的努力。

数据显示,目前,南明河中心城区段水质稳定达到Ⅳ类以上,部分区域达Ⅲ类及以上,污染物浓度平均下降了11.2%。南明河干流城区段水生动植物种群类型日益丰富,生物多样性指数、水生植物盖度、生态系统完整性显著提高,沉水植物覆盖率由15%提高至75%。

呵护生态“颜值”,提升经济“含绿量”,让绿水青山“底色”更亮,金山银山“成色”更足,贵阳正执着前行,步履不停。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章婧/文

  编辑:宋德政

  统筹:吴亚鹏

  编审:干江沄

贵阳日报传媒集团原创内容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转载事宜请致电:0851-85865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