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绿色发展文章 绘就乡村振兴画卷 ——修文县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见闻

发布时间:2021-08-19 10:14   来源:贵阳日报  

修文县桃源河景区一角。罗毅 摄

  走进修文,生态美的气息扑面而来。六屯镇桃源村积极退耕还林,让荒山荒土变成“金山银山”;六桶镇海马孔村积极保护古树名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桃源河景区以森林为屏障,让“凉资源”变成“热产业”……

  近年来,修文县按照中央、省、市的决策部署,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高度重视林业生态建设保护和发展工作,采取各项有力措施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退耕还林 提高森林覆盖率

  “这一片土地非常贫瘠,坡度大,水土流失严重,庄稼收成也不好,有些还撂荒了。以前一下大雨,就会发生滑坡,大家的生活、生产都很受影响。退耕还林后,这一片土地被栽上了李子树,这几年滑坡现象没有了,今年李子树还挂果了呢。”桃源村村民陈正勇指着山下郁郁葱葱的李子树说。

  2017年,修文县大力推进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六屯镇积极发动,鼓励百姓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在政府的大力动员和组织下,六屯镇新一轮退耕还林种植面积达3398亩,其中,桃源村种植酥李200亩。今年7月,桃源村的李子树初挂果,预计明年每亩产量可达3000斤以上。

  “我家的4亩地都拿出来栽上了李子树,今年果子结得不错。”陈正勇说,现在生态好了,空气也变好了,来六屯旅游的人也多了。

  退耕还林将荒坡荒土抹上了绿色,依托这抹绿,村民不仅有了产业,不少人还有了工作,实现了增收。

  “我是年初的时候成为一名生态护林员的,很感谢党和政府给我这份工作,让我的生活更加充满动力。”说起护林员的工作,六屯镇独山村村民罗永荣满怀感激,更觉责任重大。“我现在越来越意识到保护生态的重要性,在工作中,我将做好防火、防病虫害等防护工作,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好修文的山山水水。”

  生态就是经济,保护生态就是保护生命。2002年,修文县启动退耕还林工程,截至2020年,全县林地面积达71.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5.74%,2020年兑现退耕还林补助资金546.91万元。

  为确保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后不返贫,修文县积极落实生态扶贫政策,2020年向中央争取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生态护林员415名,按要求进行选聘、落实护林管护责任,按月考核、发放补助费,全年每名生态护林员给予管护补助费10000元。

  保护古树 促进生物多样性发展

  “那边有干枯的树枝,把它剪掉。”8月3日,六桶镇林业站工作人员在修文县自然资源局的安排下,对海马孔村的大叶榉树树枝进行修剪清理,并修建树池。

  这棵大叶榉树是国家三级古树,树龄已有250年。古树就生长在马路边,且处于峡谷地带,树高风大,若不及时防护很容易断枝。为给古树生长营造良好的自然环境,修文县自然资源局邀请专家现场指导,及时对古树划定了保护范围,并对古树周围的土壤进行疏松,采取修建围栏的方式,保护古树健康生长。

  “古树名木是绿色的文物,它承载的不仅是岁月的洗礼,更是历史的见证,具有经济、生态、文化、历史、科研和景观价值,是不可替代的资源。这棵古树在海马孔村已经生活了两百多年,就像村民的家人一样,是几辈人的记忆。”六桶镇党委委员、武装部部长陈洋说。

  六桶镇对古树的保护是修文县强化生态保护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修文县始终坚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爱护生命一样爱护生态环境,多措并举筑牢生态文明建设根基。

  在森林防火方面,修文县坚持“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工作方针,结合安全生产三年行动计划和“两个清单”工作的开展,全力做好森林防火各项工作;积极组织开展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做好陆生野生动物疫病预防工作,严格落实野生动物退出转产工作,加强对古树名木、湿地的保护;进一步强化对贵州景阳省级森林公园、修文阳明风景名胜区的管理,积极推进贵州修文岩鹰湖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对自然保护地资源进行有效保护。

  在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珍稀植物保护方面,今年4月,修文县人民检察院、修文县自然资源局联合行动,立足辖区实际,对分布在辖区各乡镇林区的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珍稀植物进行了抽样调查,切实加强对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珍稀植物的保护,促进生物多样性发展。

  依托山水 发展乡村避暑游

  “这边水清、空气好,我是第四次来漂流了,每次来都有新收获。”日前,从观山湖区前往修文县桃源河景区漂流的游客郭彩云说,良好的生态环境、优美的峡谷风光是她多次去桃源河景区旅游的原因。

  桃源河景区集峡谷、河流、瀑布、森林、溶洞等自然景观资源为一体,森林覆盖率达80%,生态环境良好,空气负氧离子含量高,是一个天然的“大氧吧”。

  如何让生态福祉惠及更多百姓、让绿色财富发挥更大效用?桃源河景区探索康养旅游、研学旅游、山地旅游等多种业态发展模式,并积极发展林下种养殖,让老百姓到景区工作、开店,实现增收。

  依托森林资源优势,2020年6月,桃源河景区获评国家(第一批)森林康养基地,2020年7月获评贵阳市劳模(职工)疗休养基地,2020年8月获评省级劳模疗休养基地。今年6月至8月,桃源河景区水上项目接待游客19万人次,漂流接待游客8万人次,经营收入达2000万元,较去年翻了一番,景区的发展带动当地村民400多人就近就业。

  “生态环境很重要,我们都应该好好保护它。依托这片真山真水,桃源河景区实现了发展,我们也将回馈给它更大的能量。在挖掘其价值的同时,景区每年都会组织人员补种树苗或栽种各种品种的植物,让生态实现可持续发展。”贵阳旅文旅游产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董事长赵继娜说。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周芸

  编辑:黄璐

  统筹:张强

  编审:魏成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