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城筑迹·贵阳城建百年变迁(89)| 今昔的贵阳(30)

发布时间:2021-06-21 09:44   来源:贵阳市住建融媒体中心  

  编前:

  2021年正逢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一百年风雨兼程,一世纪沧桑巨变。值此重大历史节点,我们翻阅贵阳市城建档案,遴选出近千幅珍贵的资料,于七一前夕推出100集贵阳城建历史影像回顾,为您呈现这座城市的发展变迁。百年征程,多少奋斗之我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追寻《筑城·筑迹》,牢记初心使命,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为两个一百年建设再添华章!

  跨越·蜕变:今昔的贵阳(30)

  商品房住宅以房屋为商品,建设并出售、出租给使用者,仅供居住用的房屋。其出售和租赁价格,按市场价值确定。

图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有私营营造商建造房屋出售或自建房因故而变卖、抵押的行为。20世纪50年代初期,贵阳尚有少量私营营造商,1956年全部进入公私合营,再无房屋出售。

图片

  从20世纪80年代初贵阳开始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征地拆迁、统一开发的住宅建设。贵阳市城乡建设用地综合开发公司在1981年首次以120元/平方米的成本价出售在螺蛳山开发的20套住宅,对象是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这是贵阳市出售的第一批商品房。

图片
图片

  20世纪90年代,住房制度改革工作开始在各地铺开,由政府和单位买房的模式开始改为政府、单位、职工个人三方出资的方式来购买,逐步推行住房商品化,集资建房由此出现。

图片
图片
▲欣歆园

  2000年贵阳市固定资产总投资为113.65亿元,房地产的投资是31.05亿元。20年后的2019年固定资产总投资4494.61亿元,是20年前的39.6倍,房地产的投资是1176.24亿元,是20年前的37.9倍。贵阳房地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图片
▲花溪碧桂园
图片
▲美的林城时代
图片
图片
▲世纪城

  2000年至2019年,贵阳市总共销售商品房13673.26万平方米,销售金额为7522.13亿元,按照房地产行业划分,开发经营、物业管理、中介服务和租赁经营等门类测算,房地产行业的各个门类为贵阳市创造的各种税费收入在两千亿以上。

图片
▲阅山湖健步道
图片
▲观山湖一号
图片
▲远大生态风景

  为市民提供可支付、高品质的住房是贵阳房地产行业的目标,2000年贵阳市民的人均住房面积是9.05平方米,2017年达到35.6平方米,已超越2020年小康标准人均住房30平方米的要求。

图片
▲中天世纪新城
图片
▲观山湖区
图片
图片
▲保利温泉新城
图片
▲贵阳恒大城
图片
▲山水城市

  编后 每日寄语:

  住有所居,是最基本的民生问题。回顾历史,从大刀阔斧地将“福利分房”制度推至“住房商品化”,再到注重“商品房和经适房共同发展”,直至“规范住房交易市场”,应该说房地产事业发展的脉络日益清晰。

  人们生活愈发美好、城市进程更新迭代,这些都离不开住房城乡建设事业的锐意进取。展望将来,在中央一直强调房住不炒的基调定位上,宏观上房地产将不再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微观上不仅要让老百姓都能买得起房,还要从盖房子进化到城市运营,从满足基本需求到提高生活品质,切实增加百姓的获得感。

  上期回顾:筑城筑迹·贵阳城建百年变迁(88)| 今昔的贵阳(29)

  编辑:魏金豆

  统筹:汪东伟

  编审:干江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