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镇市枫渔社区:让搬迁群众过上幸福生活

发布时间:2021-05-14 10:03   来源:贵阳网-贵阳日报  

清镇市站街镇枫渔社区是为服务清镇市易地扶贫搬迁群众而设立。枫渔社区有搬迁群众483户1966人,来自清镇市的8个乡镇。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枫渔社区党员干部聚焦“学党史、听党话、跟党走、感党恩”,全力保障群众就业创业,共同创造优质的生活环境,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

悉心服务

保障就业创业

上有老下有小,三个娃娃都在上学,作为家中顶梁柱的黄友华视力不好,靠四处打零工维持生计……了解到搬迁群众黄友华的困难后,枫渔社区党支部书记余萍立即让工作人员联系附近的企业。今年3月28日,黄友华顺利进入了一家铝材加工厂,每个月都有3200元的收入,加上妻子每个月在公益性岗位所得的工资,他家的困难得到了解决。

和黄友华一起被推荐到附近企业工作的,在枫渔社区还有20多人。

今年62岁的枫渔社区群众王乾贵,年纪偏大,还要抚养身体残疾的女儿,他家的生活过得紧巴巴的。

搬迁群众在广场聊天。

虽然一直都有创业的打算,但却苦于没有足够的经费和机遇,今年3月的一天,枫渔社区的党员干部给王乾贵带来了好消息:在社区党员干部的积极争取下,安置点的数十间临街门面以低价出租,支持群众创业。

王乾贵申请了一间门面,4月初,有过餐饮经验的王乾贵的餐饮店顺利开业,很快得到了搬迁群众和附近企业工人的青睐,每天能有几百元的收入,王乾贵家的生活越来越有奔头。

5月10日,记者在枫渔社区看到,临街的门面基本都已租出去,有7家店铺已经开张,其余的也在装修中,很快都能开业。

通过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主动对接附近企业用工等方式,枫渔社区想方设法为群众解决了发展的难题,为群众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得到群众的一致认可。

共建共享

营造优质环境

“多亏这个新修好的雨棚,我们的电瓶车都安然无恙。”5月9日晚,一场狂风“雹”雨袭来。但在枫渔社区,得益于新建成的雨棚,群众的数十辆电瓶车、摩托车,以及几辆装满回收废旧纸壳的三轮车免受冰雹的侵害。

电瓶车和摩托车是不少搬迁群众的出行工具,在安置点建设停车雨棚,是搬迁群众的心声。在“移民安置小区自管委员会”的申请下,枫渔社区于今年4月下旬为群众建设了免费的雨棚,并且加装了充电装置,方便群众给电瓶车充电。刚建成半个月,就为群众抗住了一次冰雹灾害。

“移民安置小区自管委员会”是由枫渔社区筹划、搬迁群众参与的一个组织,主要是为了助力搬迁群众解决“便民利民服务和公共服务配给跟不上”及“居民参与意识、自治意识淡薄、尽责意识淡薄”等问题。“自管会”坚持问题导向抓治理,逐步形成了政府保障、部门尽责、社会参与、共管共治、居民自治、常态长效的管理机制。

志愿者在“四点半课堂”为小学生辅导作业。

“我们的工作力量有限,要服务近两千名搬迁群众,如果没有基层自治,百姓办事不方便,基层社会治理也很困难。”余萍说,通过这种自管自治的形式,有效推动搬迁群众共谋发展。通过居民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方式,建章立制,实现公共事务共商共治。

“自管会”得到了搬迁群众的积极响应,热心群众纷纷参与进来。

“建立自管会,不仅让我们的生活环境得到提升,也增强了搬迁群众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增进大家的邻里感情。”余萍说,自管会也为社区和群众搭建了一个更为畅通的交流桥梁,党委政府的好政策能在第一时间得到良好的传达,群众的各种合理诉求也能在第一时间得到解决。

在搬迁群众通过“自管会”表达娃娃课后学习的诉求后,共青团清镇市委和站街镇人民政府积极推动,在枫渔社区设立了“四点半课堂”,借助青年志愿者的师资力量,为幼儿园到小学六年级的娃娃辅导学习和拓展课外兴趣,提升娃娃的综合素质。

这两天,搬迁群众又通过“自管会”提出安置点的活动广场缺少灯光照明,不方便大家夏天在广场纳凉和开展各类文娱活动,枫渔社区立即着手推进广场路灯建设。在“自管会”的协助下,枫渔社区已形成共建共享的良好风气。

铭记历史

感恩幸福生活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枫渔社区举行了多种形式的党史宣传,组织搬迁群众看红色电影、上党课、读党史书籍等,让大家铭记历史,感恩现在的幸福生活。

枫渔社区74岁的老党员邓书贵积极参与党史学习教育,在他和其他社区党员干部的推动下,社区群众办起了“老年兴趣班”,经常开展各类文娱活动,为那些对文学、书法、绘画、音乐等有兴趣的老年群众提供一个学习和交流的平台,丰富搬迁群众的老年生活。邓书贵说,“作为党员,即使退休了我也要继续发光发热,为群众带好头,做好模范作用。”

在枫渔社区,“学党史、听党话、跟党走、感党恩”已实实在在地融入到每一个搬迁群众的工作和生活中。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许发顺 文/图)

  编辑:徐冰娅

  统筹:汪东伟

  编审:干江沄

贵阳日报传媒集团原创内容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转载事宜请致电:0851-85865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