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勤春光好 田间农事忙 —— 黔西南春耕备耕生产走笔

发布时间:2021-04-30 09:44   来源:黔西南日报  

  记者 韦 欢

  眼下,正值春耕生产大好时节,行走在广袤的盘江两岸,各地群众正抢抓农时,积极开展春耕春种工作,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

  4月16日,在贞丰县挽澜镇优质稻种植基地,种粮大户王天轰与三四名村民正操作着旋耕机翻耕水田,为接下来移栽早稻秧苗做准备。

  “犁完田后,马上就可以插小秧了。”王天轰走到田埂边,脱下长筒鞋,点上一支烟,笑声格外爽朗:“今年我家的稻田将继续实施‘稻+鱼’种养模式,最终实现‘一季多收、粮鱼双赢’的产业目标!”

  另一边,王天轰的妻子张大秀和几个村民正忙着搬运秧盘,只等王天轰翻耕水田,便可将秧苗移栽下田。

  挽澜镇水资源极为丰富,有连片的良田,是贞丰县粮食主产地之一,素有“鱼米之乡”之称。当前,正是水稻插秧的关键时期,该镇抢抓“稻+鱼”示范样板基地建设契机,集中力量打造千亩绿色“稻+鱼”优质水稻生产基地,为全年粮食稳产增收夯实基础。

  人勤春光好,田间农事忙。同样,在贞丰县丰茂街道纳山村香葱高标准种植基地,30多名村民在贵州凯驰发展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刘洋的带领下,正忙着拔葱、捡葱、分葱,田间地头,洋溢着“春收”的喜悦。

  “2020年,我就来基地务工了,一天有100元的收入。今年,成了熟练工,一天可以领到150元!”纳山村村民田兴国顾不得擦拭脸上的汗水,乐呵呵地说。

  “我原来在广东佛山打工,现在哪也不去了,就在家门口种葱、采葱,一个月下来也有3000多块钱的工资!”纳山村村民田应琴也乐滋滋地随声附和。

  “我们基地种植出来的香葱,主要销往湖南、上海和浙江等地。”刘洋介绍,基地主要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由贵州凯驰发展农业有限公司投入生产设施、技术、管理、营运,合作社以土地、基础设施等参与建设,为基地提供劳动力,当地群众除了流转土地获得收益外,还达到了种植一片、成活一片、增收一片的效果。

  据了解,纳山村香葱高标准种植基地每年可产4季香葱,每亩每季可产香葱5000斤,每亩年产量在2万斤以上。按每斤香葱2元计算,年总产值将有8000万元以上,极大地带动了易地扶贫搬迁新市民和周边群众就近就业增收。

  节气不等人,春日胜黄金。连日来,在兴仁市巴铃镇大普村薏仁米标准种植示范基地里,村民们正忙着耕地、开沟、起垄、培土、覆膜,种植薏仁米,田间地头,处处呈现热火朝天的劳动景象。

  今年,巴铃镇以大普村为薏仁米种植示范点,引进贵州兴仁薏仁米产业有限公司进驻大普村薏仁米科研基地,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模式,统一育苗,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机械采收,统一储藏,统一加工销售,打造集“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生态循环产业链。

  与此同时,该镇还采取“增一推二强三”全产业链发展模式,与贵州食品工程职业学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大普村共建校外实训基地和薏仁米产业孵化基地,着力打造“薏仁米+”产业示范带,助推薏仁米产业向品牌化发展,以此促进乡村振兴和农民增收。

  春耕生产对于夺取全年农业丰收具有重要意义。早在3月下旬,黔西南州就制定下发《黔西南州2021年春季农业生产指导意见》,明确以坝区、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为重点,加快推进20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高标准农田的建后管护;把撂荒地恢复种植作为扩大粮食种植面积的突破口,坚决打好撂荒地歼灭战,实现满栽满种。

  截至目前,黔西南州春播总面积已达164.61万亩,犁田面积45.66万亩,全州各地正迅速行动,掀起了春耕生产热潮。

  编辑:杨丽娟

  统筹:汪东伟

  编审:干江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