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党史记忆·致敬英雄|熊大瀛

发布时间:2021-04-20 11:38   来源:中共贵阳市委党史研究室  

  熊大瀛1917年5月15日出生于贵州省思南县城。1930年共产党员肖次瞻回到家乡思南,兴办教育,进行革命拓荒工作。熊大瀛参加了他筹办的中学预备班,开始接受革命思想的启蒙教育。

  1932年春,熊大瀛考入思南省立七中,在肖次瞻的指导下,他阅读了大量中外革命家的作品,从中明白了许多革命道理,对共产主义有了初步认识。1933年秋,学生推举熊大瀛等四人为代表向校方请愿,提出取消读经,允许写白话文,解聘不称职教员,改善师生生活条件,增订书报杂志,公布经费开支等要求,遭到该校第一任校长裘伯莹断然拒绝。在肖次瞻的领导和组织下,这场历时半年的罢课运动,最终以裘伯莹“辞职”而结束,熊大瀛始终站在斗争的最前列,崭露头角,锻炼了斗志,成了肖次瞻开展革命活动的中坚骨干。

  1934年末,熊大瀛毕业。不久,肖次瞻受继任校长、反动政客覃茂松的排挤,离开七中。1935年1月,肖次瞻赴贵阳寻找党组织,熊大瀛等进步学生同往,熊大瀛随即考入贵阳高等师范学校第24期。

  当时贵阳高等师范学校是中共地下组织活动频繁的地方,党的外围组织读书会也特别活跃。熊大瀛入校不久认识同乡商学礼,通过商又与龚永明、李长青等地下党员及进步教师李梦侠、曹养吾等结识,从而积极参加读书会等活动。这期间熊大瀛经常与商学礼、吴明歧等同学以及外校进步学生聚集宿舍,议论国家大事,探讨民族出路,关注时局变化。专心致志阅读各种进步书籍刊物,逐步认识到帝国主义的反动本质和封建社会的腐朽没落,分析中国的命运和前途,更加自觉地投入革命活动。在革命的风浪中,熊大瀛逐渐成熟起来。

  1938年1月,熊大瀛毕业,毅然放弃继续深造机会,回到思南,向肖次瞻汇报了贵阳的革命斗争形势及自己参加抗日救亡活动的情况。经过多次酝酿,肖次瞻认为正式建立思南地下党的条件成熟了。2月4日,熊大瀛参加了肖次瞻在大坝场商学礼家主持召开的秘密会议。

  6月,省工委派宁起琨(宁汉戈)来到思南,向肖次瞻、熊大瀛传达了中共贵州省工委恢复肖次瞻党籍,并以他为主筹建思南县临时工作委员会的决定。这时,熊大瀛经肖次瞻介绍入党。三人随即组成县临工委,肖次瞻任书记,熊大瀛任组织委员,宁起琨任宣传委员。9月初,经省工委批示,中共思南县委员会正式诞生,肖次瞻任书记,熊大瀛任组织委员。

  县委成立后,先后发展了一批党员。同时,建立了机关支部,熊大瀛兼任支部书记。县委举办了三期党员学习班,肖次瞻和熊大瀛分别上课,熊大瀛主讲《联共(布)党史》及共产党员、抗日英雄的斗争事迹。熊大瀛待人谦虚,特别对进步青年学生更是以诚相见,着意启发引导。1938年春,七中学生杨福琦慕名认识熊大瀛后,在他的指导下阅读了《辨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论》、《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垂死阶段》等革命书籍,加强马列主义的理论修养,积极在火热的革命斗争中锻炼。

  思南地下党建立后,大力宣传党的抗日方针政策,推动抗日救亡运动深入发展。熊大瀛的公开职业是教师,任城区小学五年级主任,并上全校十多个班六百余学生的音乐课。在他的教唱下,抗日战歌响遍校内校外,震撼思南山城。在1938年“五一”纪念集会上,熊大瀛登台讲演,号召青年学生学习英雄们反帝反封建的斗争精神。

  此时,为配合斗争形势,县委除继续以原有的办刊物、图书馆,组织宣传队、演剧队、歌咏队等形式宣传抗日、反对投降外,还在控制学生自治会,因势利导领导学生运动的同时,于晚上在城内制高点用土话筒呼喊抗日口号,随即又举行了声势浩大的夜呼火炬游行。抗日救亡宣传运动此起彼伏,迅速扩展到邻近各县城乡。人民群众纷纷献衣捐款,支援八路军、新四军抗击日寇。

  1940年春,熊大瀛领导思南中学支部,利用学生自治会名义,与国民党县党部代理书记长代正明进行了一场“三坚持”(坚持抗战、坚持团结、坚持进步)、“三反对”(反对投降、反对分裂、反对倒退)的大辩论,坚持了团结抗战,反对分裂投降的斗争。

  熊大瀛工作的热情和才能,赢得了家乡人民和教师、学生们的赞誉,1939年1月,他接任城区小学校长。是年寒假,熊大瀛代表县委去贵阳向省工委汇报工作,然后到桐梓,参加省工委书记邓止戈主持召开的工作会议。当时,国民党顽固派积极酝酿反共高潮,形势越发严峻,省工委决定贯彻中央关于“荫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的工作方针。

  思南地下党的创立和发展,革命力量的不断壮大,抗日救亡运动的巨大声势,引起了敌人的严重注意,急欲扑灭这熊熊燃烧的烈火。1940年6月,以国民党特务头子王庚新为首的贵州省“边远农村工作团”第二大队进驻思南,与县府反动势力互相勾结,密谋策划破坏思南地下党组织。

  鉴于敌情和陡然逆转的形势,熊大瀛在城区小学召开的党支部委员会上,传达了毛泽东《放手发展抗日力量,抵抗反共顽固派的进攻》文件,指出现在敌人提出“净化贵州”的口号,贵州的白色恐怖越来越严重,必须贯彻荫蔽精干的方针,百倍警惕,随时作好与敌人斗争的准备和牺牲。敌人加紧破坏活动的步伐,查封《思南教育旬刊》,搜查学生课外笔记,阻止办墙报,还窜进城小,胁迫校方成立“三民主义儿童团”。熊大瀛进行了义正辞严的讽刺和抨击。

  7月12日,“边远农村工作团”及思南保警队包围思南地下党活动中心——城区小学。熊大瀛等人不幸被捕。8月8日,敌人在思南设立军事法庭对熊大瀛等被捕的党员轮翻审讯逼供,始终一无所获后,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由县长杨仲皋亲率保警队将熊大瀛秘密押解贵阳,投入省保安处监狱六号牢房,正好与在贵阳被捕的肖次瞻的二号独牢咫尺相对。

  在肖次瞻递来的诗歌鼓励下,熊大瀛把监狱当作跟敌人短兵相接的战场,他组织狱中同志发动全狱难友进行了绝食斗争。同年12月7日,肖次瞻牺牲,熊大瀛忍受巨大的悲痛,更加坚定革命的斗志。在监狱里,熊大瀛组织难友们有秩序的生活、学习,教大家唱“囚徒歌”,同时将商学礼写的《乌江船夫曲》、《黄河行军曲》、《守住中条山》、《回春之曲》等词谱成歌曲,用五线谱记在本子上,署名“阿菲曲”,给难友们一一教唱。特别是《乌江船夫曲》那沉雄而催人昂奋的旋律,激励着革命者经受血与火的洗礼,前仆后继,勇敢地去冲破旧世界的锁链。

  1941年4月,敌人把熊大瀛等五人转押“贵州战时青年服务大队”集中营,进行所谓“感化教育”。经过严酷的囹圄生活,熊大瀛的身体受到极大的摧残,可是他仍然不忘党的事业,丝毫不减革命锐气。以各种方式同敌人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在敌人举行的“抗战与建国并行”、“共产主义适不适宜于中国”等论辩会上,熊大瀛的发言,逻辑严密,无可置驳,搞得敌人狼狈不堪。

  熊大瀛对敌人要下毒手已作了思想准备。亲笔写下一首七律诗:“漫忆桃林相碎语,而今翘首望天涯。一别兼年人已渺,春风两度拂桃花。漫漫长夜悲虫泣,悠悠清梦怕愁遮。愿借南归千里雁,带得青鸾到我家。”

  1941年8月27日凌晨,熊大瀛被敌人杀害于贵阳保安司令部防空洞里。牺牲时年仅24岁。

  编辑:吴艺舟

  统筹:汪东伟

  编审:干江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