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乌当:党建引领促发展 乡村业兴“颜值”高

发布时间:2021-01-12 17:03   来源:贵州日报  

  乌当区依托全国首批“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全省大健康产业发展引领示范区品牌优势,认真按照贵州省、贵阳市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安排部署和开展“十百千”乡村振兴示范工程有关要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围绕建设“美丽乌当·花园之城”目标,率先在贵阳市开展乡村振兴示范区创建,2020年10月顺利通过市级乡村振兴示范区创建评估。

 偏坡濮越香街

  党建引领实体化

  乌当区积极探索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新路径,按照“一带一主题、一点一特色”思路,推动形成“以点连线、连线成片、辐射带动、集群发展”党建工作格局,新乡贤队伍建设等工作成效明显,乡村振兴“源动力”有效激发。

  强基固本增引力。重点围绕组织设置、队伍建设、党务工作、制度运行、阵地建设“五项规范”,开展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夯实乡村振兴组织基础。全区76个农村党支部全面完成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成功创建7个乡村振兴党建示范点和1条党建示范带。

  强才引智增动力。实施“头雁锻造”工程,建立完善村党组织书记区级备案管理制度;实施“墩苗培育”工程,持续优化村“两委”干部队伍;实施“人才回引”工程,加强新乡贤队伍建设。全区共选派26名优秀干部到基层挂职任职,储备村级后备干部216人,投入339万元培训新型农民5000余人次,吸引125名大学毕业生和新乡贤回乡创业。

  强村富民增活力。创新开展“百企帮千户”行动,建强村党组织领导下的“村社合一”农民专业合作社,鼓励党员创业带富,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组织方式,引导经营主体与农民群众建立多层次、紧密型、共享型利益联结机制。60家区属部门和114家企业结对帮扶58个村,累计投入413.9万元,农村致富带头人创办实施项目231个,24个村级集体经济达100万元以上,281户1072人实现“一户一人”就业目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8802元,增速为10.6%,高出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046元。

马头村村民在铁皮石斛基地里务工。韦登亮 摄

  特色农业现代化

  积极探索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的理念,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禀赋和大城市大农村的近郊区位优势,大力发展都市型山地现代农业,推动农文商旅深度融合,农业劳动生产率、乡村旅游人均消费等产业兴旺指标均超过目标值,产业“叠变”助推乡村“蝶变”。

  深化改革优结构。全面调减低效农作物,加快推进700亩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带建设,逐步形成“果蔬花药茶畜”“六大产业”发展新格局。建成3个500亩坝区、1个1000亩高标准蔬菜基地,平均亩产值达1万元,打造67个特色农产品示范园,菜篮子、果盘子、茶园子等5个产业种植面积达19.8万亩,特色优势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55%,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文化赋能树品牌。大力保护文物古迹、民族村寨、传统建筑等地标,深挖水东文化、廉政文化等文脉,提升“泉城五韵”美丽乡村示范带和贵开路生态旅游景观绿道,建成贵州苗医药博物馆和纸浆博物馆。香纸沟土法造纸技艺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新堡濮越雷神龙灯、花灯戏、赖氏酱酒酿造技艺等11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列入省级名录。

  全域旅游聚财气。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契机,探索“乡村振兴十全域旅游”模式,坚持“空间规划、全视角打造、全产业链接、全要素供给、全社会参与”,瞄准“山、水、林、泉、城”五大地标元素,整合温泉养生、山水运动、休闲度假等资源,打造全域旅游新格局。

王岗村传统布依美食“三盘四碟八大碗”。田菊 摄

  乡村治理高效化

  积极探索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结合的多元共治新体系,乡风文明与治理有效8项指标全部达标,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逐步形成,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序推进。

  自治为基建良序。建立以基层党组织为领导、村民自治组织和村务监督组织为主体的村级组织体系,完善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和村规民约,成立协商民主理事会、乡村治理委员会等议事平台,畅通群众参与村务管理渠道,共同管理乱办酒席、邻里不和等难题。2020年,镇、村两级化解矛盾纠纷773件,调处成功率达99.8%,村规民约100%全覆盖,4个村获批“贵州省村规民约示范村”。

  法治为本强保障。以平安乌当建设为抓手,持续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信访问题“清零”行动、禁毒人民战争;全面开展“法律进乡村”活动,整合各方资源,健全乡村基本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培育一批以村干部、人民调解员为重点的“法治带头人”,提升村干部依法治村水平。目前,已实现一村一名法律顾问,建成2个国家级和7个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

  德治为先扬新风。依托新时代农民讲习所、道德大讲堂,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深入推进乡村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引导广大村民自觉抵制不文明行为,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建成107个村(居)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成功入选全国“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区”。

  城乡发展一体化

  积极探索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新举措,健全城乡优势资源,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不断提升农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羊昌花画小镇

  夯实基础强里子。聚焦解决好农村基础设施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完善乡村主次街道和通组通户道路,加快农村集中连片规模化供水工程建设,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升级改造,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改造提升农村户用厕所,全面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初步实现农村供水城镇化、城乡供水一体化,30户以上自然村寨4G网络全覆盖,建成农村组组通公路256.6公里,成为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

  加强保障实底子。优化农村中小学校布局,加快标准化村卫生室和农村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健全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优抚安置制度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健全“老有所养、幼有所管、弱有所扶”服务保障体系。改造提升农村中小学校5所,推进8个区乡“医联体”建设,农村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00%全覆盖。百宜镇荣获“贵州省卫生乡镇”。

  优化环境靓面子。梯次推进现代城市、特色小镇、富美乡村建设,深入实施“千村整治·百村示范”工程,推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健全村收集、镇转运、区处理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强化村庄规划管理。累计投入14.58亿元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房风貌2634户,所有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村寨绿化率达71%。偏坡村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作者:田菊  来源:贵州日报)

  编辑:李奕璇

  统筹:汪东伟

  编审:干江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