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贵阳网 > 新闻频道 > 本地社会

【高质量发展蹲点采访】黔东南:一个寨的新变迁

  谷雨时节,丹寨县南皋乡清江村,在烟雨濛濛中显得更加迷人。

  狭窄的村落石巷,每一块石板都在讲述着古老的故事。不断有村民们来来往往,扛着农具挑着担,脚步飞快,爬坡下坎轻松自如。

  清江村2019年被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天然石拱桥、青山环绕的木质吊脚楼,都展示着苗族人与自然的和谐理念。参天古树下的袅袅炊烟,似乎在呼唤远方游人的归来,乡村里掩藏着的传统文化,让无数过往游人惊叹。

  雪中的清江村

  传统村落,传承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和生产生活智慧,留下了大量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民族文化的“活化石”。

  黔东南,就是一座原生态博物馆。目前,黔东南州共有415个村落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是中国传统村落分布最密集、保存最完整、最具民族特色的地区。

  让传统村落“活”起来,不仅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需要。

  藏在山腰间的登鲁村。杨晓波摄

  为统筹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工作,黔东南州从顶层设计出发,出台了《中共黔东南州委黔东南州人民政府关于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新时代黔东南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将“推进旅游业与文化产业融合、推进旅游业与传统村落融合”纳入《黔东南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统筹推进实施传统民居保护修缮、消防安全提升、民宿打造、文化传承等项目建设。

  “传统村落保护,就是在保护村落格局和建筑风貌的同时,更加系统专业地保护村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空间、文化生态。”黔东南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发展中心负责人杨勇富告诉记者。

  黔东南州为更好地将传统村落保护与传统村落惠民相结合,累计投入18.54亿元,把传统村落保护利用作为后发赶超的优势来推动,践行传统村落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相辅相成、和谐共生的理念,积极探索保护、发展、利用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路子。

  清江村翻鼓节跳芦笙

  陆续推出侗族大歌百村歌唱大赛、传统戏剧展演等品牌活动,同时开展传统村落非遗资源深度普查工作,建立非遗资源数据库,推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

  近年来,黔东南州大力发展“传统村落+”特色旅游,推动了乡村旅游、农耕旅游、康养旅游、研学旅游、体育赛事融合发展,形成了醉美肇兴、神韵黄岗、民俗纪堂等一批各具特色的旅游村寨。截至目前,全州建成传统村落精品民宿2000余家,可接待游客的床位数2万余张,带动3800余户农村群众增收致富。

  同时,把推进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推出中国乡村旅游1号公路,整条线路全长488公里,包含以肇兴侗寨为中心的侗乡传统村落精品旅游环线、以西江千户苗寨为中心的苗岭传统村落精品旅游射线和西江肇兴连线,将42个传统村落、民族村寨串珠成链。

  黔东南的415个传统村落是黔东南的宝贵文化财富,颗颗明珠在保护与发展中熠熠生辉,正以前所未有的姿态让世界惊艳。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晏惠轩欧阳章杰

  编辑何涛

  二审李劼

  三审闵捷

编辑:李奕璇

统筹:

编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