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贵阳网 > 新闻频道 > 本地新闻

一部剧的传承与创新之道——京剧《阳明悟道》晋京演出剧目研讨会综述

贵阳网·甲秀新闻讯 4月14日, 新编历史京剧《阳明悟道》全国巡演首站在国家大剧院举行。

次日,《阳明悟道》晋京演出剧目研讨会在中国文联举行。会上,中央文史馆馆员、中国文联原副主席仲呈祥如是评价该剧:“《阳明悟道》的创作实践是贵州京剧人在学习领悟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利用京剧艺术践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一次生动实践。”

当天,来自中国文联、中国戏剧家协会、国家京剧院、北京京剧院、人民日报海外版、光明日报、中国文化报、中国艺术报等单位和组织的业内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该剧的艺术价值和时代价值。

一个处理好导演与演员关系的模版

《阳明悟道》是贵阳市重点打造的艺术成果,由国家一级编剧陈泽恺担任编剧,中国话剧协会副主席钟海担任总导演,贵州京剧院院长侯丹梅担任艺术总监,贵州京剧院副院长冯冠博领衔主演。自2022年6月在贵阳首演以来获得大量好评。今年,该剧入选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继北京首演后,还计划在天津、郑州、武汉、长沙、杭州、宁波、绍兴、上海、成都、赣州、深圳、南宁等城市巡演。

研讨会上,导演钟海、主演冯冠博率先介绍了《阳明悟道》的创作历程。

在谈及导演与演员之间的关系时,冯冠博回忆初创期间,导演对京剧艺术传统的尊重与敬畏。在精准把握作品高度与核心理念的同时,导演给予演员充分的创作空间,让他们能够尽情调度自身能力,深化对舞台的认知。

“京剧是角儿的艺术。”钟海也表示,这部戏的编排是为演员量身定做的。观众走进剧场,他们渴望听到动人的唱腔,看到演员扎实的功夫。因此,在编排过程中,无论是音乐、舞蹈、形态还是武打设计,都是根据演员的个人特色与优势量身定制,以最大程度地展现他们的艺术魅力。

听了主创人员的介绍后,中国戏剧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陈涌泉表示对这部戏体现的导演和演员之间的合作创作方式高度赞许。他表示,剧作家写戏要因人设戏,导演排戏要因人排戏。导演要充分尊重演员,而不是导演带着理念要求把演员变成提线木偶,这种创作观念永远产生不了真正的表演艺术家。

一个新时代戏剧生态发展的典型案例

近年来,贵州京剧院的演员们在全国舞台大放光彩。去年,冯冠博凭主演《阳明悟道》,荣获第31届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今年,贵州京剧院5名青年演员在首届青年京剧演员大会中脱颖而出,他们中大多和冯冠博一样都是非黔籍演员,因贵州京剧院而定居贵阳。贵州京剧院广纳人才、独具慧眼的“吸精”属性,吸引了专家们的关注。

“致敬当地政府对戏剧文化的深度扶持和关注。”陈涌泉表示,贵州京剧院之所以能够吸引众多人才,与贵州贵阳对戏剧艺术的重视密不可分。正是由于相关配套政策的日益完善以及待遇的支持,才使得人才纷纷汇聚于此。

国家京剧院原院长、艺术总监宋官林称:“贵州京剧院在新时代戏剧生态的发展方面是值得关注的。”首先,贵州京剧院有一位资历颇深的编剧陈泽恺,他毕生书写贵州戏曲。作为《阳明悟道》的创作者,他今年已届81岁高龄,他笔下的《巾帼红玉》《布依女人》《黔人端棻》《龙冈悟道》等京剧作品,无不体现出贵州独特的地域风情和文化底蕴。

此外,贵州京剧院院长侯丹梅作为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上海戏剧“白玉兰”主角奖得主以及中国艺术节“文华表演奖”的获得者,不仅致力于深入挖掘和传承京剧传统文化,更是为贵州京剧院引进了大量优秀人才,创排了一系列精品力作,带领着贵州京剧院成为全国备受瞩目的剧团。

一个深耕本土题材的贵州实践

以阳明文化为灵感创作,在贵州京剧院已践行30多年。自上世纪90年代起,剧院便倾心打造了《龙冈悟道》这一经典剧目,经过岁月的沉淀与打磨,逐渐凝练成《王阳明龙场悟道》。如今的《阳明悟道》是汇集了贵州京剧院30多年心血的作品,这不仅是对阳明文化的深度挖掘与传承,更是对京剧艺术不断创新发展的生动体现。

对于深耕同一主题的做法,《剧本》编辑部主编、编审武丹丹表示,一个城市看得见的自然资源,是可以被挖掘光的,但是看不见的文化资源可以一挖再挖,值得深耕。 

中国文联戏剧艺术中心主任李小青认为,贵州文化和京剧《阳明悟道》是互相成就的,贵州贵阳对创作者、角儿、演员的尊重,难能可贵。京剧《阳明悟道》也有效的传播了贵州的影响力。

一条守正创新的道路

京剧《阳明悟道》是阳明文化在当代转化发展的艺术成果,秉承“守正创新”理念,巧妙地将阳明文化这一中华传统文化精髓与贵州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相融合,呈现出了一场既传统又现代、既典雅又热烈的视听盛宴。

贵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邓谦表示,贵阳是阳明心学的诞生地。2014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贵州代表团审议时指出:“王阳明曾在贵州参学悟道,贵州在弘扬传统文化方面有独特优势,要继续深入探索、深入挖掘,创造出新的经验。”创作京剧《阳明悟道》,是贵阳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工作重要指示精神,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推动阳明文化转化运用的具体举措。这部作品坚持守正创新,既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又充分展现贵州多彩民族文化特质,力求用京剧讲述哲学,以美学感染观众,赓续历史文脉,书写艺术华章。

主创冯冠博强调:“充分尊重传统是我们这部戏的初衷。” 在创新的道路上,该剧大胆尝试,将反二黄、二黄等传统京剧版式以交响音乐的形式演绎。在人物形象上,第一场将王阳明塑造成既有武生的形象,又有老生的内在的形象,后面再通过髯口的变化外化人物内心的成长。

“这个戏是对当代中国京剧艺术的一个贡献。”北京京剧院原院长刘侗表示,《阳明悟道》这台戏是京剧在当代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典型案例,在守正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创新尝试。比如,在音乐方面,交响乐以及贵州民族的器乐运用,使这个戏的典型环境和典型人物的特指意义非常鲜明。

在舞蹈方面,中国文联戏剧艺术中心主任李小青评价道,该剧的舞蹈编排不输舞剧,无论是传习布道时,门生弟子们手捧书籍来回穿梭的优美舞蹈,还是龙场悟道后充满民族风情的舞蹈表演,都令人惊喜。这些场面的精彩呈现,丰富了现代戏曲的表现形式。

在中国评剧院艺术指导王亚勋看来,这台戏突出了京剧的本体特色,彰显了演员的四功五法,喝彩了演员的技术技巧与能力,技艺相融,相得益彰,这个戏还展示了剧团的阵容、行当和实力,让观众看到了京剧的生旦净丑,文武行当,传承创新和雄厚的艺术实力。

“这部剧蹚出了一条守正创新的道路。” 仲呈祥评价《阳明悟道》是在京剧这种旧的传统艺术形式中,旧中出新,新中有根。

记者 董容语/文 张晨/图

编辑:邓景文

统筹:汪东伟

编审:干江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