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贵阳网 > 双龙频道

双龙航空港经济区多举措打造“黔聚人才·筑梦双龙”品牌

  贵阳网·甲秀新闻讯   送岗上门,开办人才夜市、开展校园招聘;培训赋能,举办“双创”沙龙、跨境电商培训;实施科技特派员、人才服务专员制度,为各类人才搭建干事创业平台……近年来,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紧跟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聚焦引、育、用、留“四大工程”,人才招引方式不断创新,人才培育范围愈加广泛,人才干事活力更旺,人才服务举措更全。

  经过不懈努力,经济区打造“黔聚人才·筑梦双龙”品牌的目标已初见成效,各类人才纷纷投身这片投资创业热土。据统计,仅2022年以来经济区就引进高层次人才242人、制造业人才2071人、大数据人才1917人、创业人才49人(其中省级创业人才10人)。

  聚才汇智 打造人才集聚高地

  历经十年发展,如今的经济区不仅是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也是贵州省“1+9”国家级开放创新平台之一,还是贵州省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和改革开放的先行区,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要建成“空港开放门户·区域经济枢纽”、打造临空创新经济引领区,迫切需要一支强有力的人才队伍。近年来,经济区立足发展之需、事业所急,通过创新引才方式、拓宽引才渠道、加大引才力度,让人才心之所向变为纷至沓来。

  “通过校园招聘获得工作机会,对于刚毕业的学生来说,是最快捷、最方便的途径。”在经济区工作的周凯感叹说,回想毕业那年,因受到疫情影响,他外出找工作不便,各类考试推迟,每天为了工作的事情总是焦虑不安。这时候,经济区不仅组织了一批企业进学校招聘,还宣传推介经济区的住房、落户等一系列政策,正是这次招聘,让他获得了工作机会。

  自市委、市政府部署“筑人才·强省会”工作以来,经济区紧紧围绕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深化党工委、管委会领导领衔包保机制,由经济区主要领导带队走进高校,开展“送岗位、送服务、送政策”活动,并开展高校书记、校长访企拓岗及政校企座谈交流活动,为高校学子精准推送5000余个就业岗位。同时,与贵州大学等四所高校签订校地战略合作协议,推动10余家企业与省内外高校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帮助3128名高校毕业生解决就业问题。

  此外,经济区还用满满的诚意向莘莘学子传递温暖。为帮助高校学子提前了解就业市场、打通就业渠道,2023年“人才日”期间,经济区邀请贵州大学、贵州财经大学、贵州民族大学三所高校的师生团队走进经济区,深入企业、园区,为高校学子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提升职业技术能力奠定基础。

  为进一步拓宽引才渠道,经济区还聚焦产业发展、企业需求,围绕重点领域创新、重点项目建设,创新开展“小新引才”“直播带岗”活动。依托“人才之家”“企业之家”“同心荟”等人才工作平台,积极发挥龙头企业、高层次人才的号召力、影响力,开展一系列人才交流互动活动,形成人才聚集效应。

  培训赋能 助力人才成长成才

  在不断引进各类人才的同时,经济区还坚持畅通育才渠道、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建立起多元化、一体化、精细化、全链条的人才培养机制。

  “在创业过程中,一定要坚持自己的梦想,为之拼搏,不要害怕失败,要行正道、做正事、为正人。”在贵阳学院——双龙协同创业创新基地,创业导师魏大焜围绕“传承在于‘志’”这一主题,多方面、多角度地向经济区的青年人才分享自己的创业经验。

  “类似的‘双创’沙龙活动,每年要开展10余次,让我们受益匪浅。”贵州雾岭贡茶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金宗宏表示,他们正处于创业起步阶段,这样的“双创”沙龙活动对公司的项目规划、项目落地以及营销都有很大帮助,公司不仅能够直接跟创业成功人士“取经”,还能借助这个平台,与更多创业人才交流,实现资源共享。

  截至目前,这个校地合作基地已先后聘请了50多位双创导师,定期为经济区初创团队、高校毕业生提供创业指导、创业咨询,同时也为不同行业领域的创业者提供互相交流的平台,在培养一批产业发展所需的优秀人才的同时,助力经济区双创项目孵化成长。

  电商产业人才是当前各行各业急需人才,经济区依托贵阳跨境电商产业园搭建起了“案例讲解+经验分享+交流答疑”的跨境电商交流学习平台,通过定期开展跨境电商专题培训,帮助跨境电商从业人员等参训人员及时把握业态模式的运行逻辑、监管政策的最新动向、产业发展的前沿动态等,推动“黔货出山、黔货出海”。

  为培养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经济区还积极探索校地企共育共享培优模式,推动校地企“订单式”培养人才,评选出首批三家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与高校共同培养学生专业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帮助毕业生实现零距离教学、零距离就业。近两年的时间,这三家实习实训基地已吸纳600余人就业。

  此外,经济区还聚焦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等各类人才,依托“同心·智慧课堂”平台,开展“企业业务共享”“技能提升”等方面培训,助力人才不断成长,凝聚发展动力。同时,积极配合省市做好“筑才卡”等省级、市级人才培养计划的申报工作,努力将经济区的人才“送出去”培养,助力他们开拓视野、增长才干。

  目前,经济区已累计组织500余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人力资源负责人、青年人才等各类人才开展HR技能培训、跨境电商培训、法律知识普及科普讲座等培训活动,协助70名人才申报认定“筑才卡”(高层次人才卡)。

  搭建平台 激发人才干事热情

  事业因人才而兴,人才因事业而聚。为激发人才干事热情,经济区在积极组织建设一批省、市创新创业平台,充分利用好现有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为各类人才搭建干事创业平台的同时,制定了“科技特派员制度”,为人才搭建起充分体现知识、技术价值的干事创业平台,引导和鼓励人才各得其所、尽展其长。

  截至目前,经济区通过“政府搭桥+企业出题+科技特派员解题”的方式,已选派了30余名科技特派员到企业开展政策讲解、技术攻关、科技项目申报指导等多种服务,帮助解决技术问题200个,协助申报项目9个,不仅有效对接行业、企业的关键技术需求,助力企业创新发展,也推动人才与产业实现资源共享、协同创新。

  贵州味特食品有限公司是经济区龙洞堡工业园区一家致力于健康“蔬菜链”生产、加工及配送的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也是经济区“两主一特”企业中的航空偏好型特色食品企业。每年,味特食品要保鲜的原材料就有8000来吨,但传统的冷库保鲜有其局限性,且成本不低。为此,企业向经济区人才服务专员求援,希望通过技改改变现状,不久,贵阳学院的王瑞博士以经济区科技特派员的身份,协助企业解决了这一保鲜难题。

  据味特食品副总经理王登荣测算,技改后降本增效,每年能让企业增收1000万元至1500万元。

  经济区还将持续聚焦相关平台打造,支持和鼓励企业申报企业技术中心、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省、市级平台。对新认定的市级、省级、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将分别给予20万元至80万元的补助。同时,基于年度运营情况对孵化器(众创空间)进行考核,并按照结果给予10万元到20万元的运营补助。截至目前,已为贵阳学院——双龙协同创业创新基地(贵阳博雅众创空间)发放运营补贴46万元。

  优化环境 厚植人才发展沃土

  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针对不同层次人才的不同需求,经济区倾力为人才提供具有针对性、多样化的服务,解决人才在创业、租房、落户、能力提升等方面的后顾之忧,让各类人才在经济区安心、安身、安业。

  围绕“卡、钱、户、房、岗”五大要素,近年来,经济区为人才提供了全面、细致、周到的服务。

  贵州一树药业员工石本铁,从北京回到贵阳工作,首先面临的生活问题就是住房问题。回到贵阳第一年,他就向经济区申请到了一年6000元的租房补贴。

  “光我们那一批,就有20多人享受到了租房补贴、落户奖励、‘双创’奖励、人才公寓等优惠政策。”石本铁感激地说,此外,经济区还组织各类青年人才开展团建、培训,扩大朋友圈,增强大家的归属感。

  吴本禄是经济区一家企业负责人,对他来说,孩子能否就近入学,是他最焦虑的事情。2023年,通过向经济区管委会提出了孩子入学的诉求,很快,相关部门就协调解决了他孩子的入学问题。

  2023年,经济区共为40余名青年人才兑现了租房补贴、能力提升等政策奖励资金80余万元,为15名高层次人才提供人才公寓13套,并帮助企业高管解决子女就学问题,让他们在经济区安心发展。

  “人才兴则双龙兴,人才强则双龙强。”双龙航空港经济区相关负责人表示,2024年,经济区将持续做优建强“黔聚人才·筑梦双龙”品牌,进一步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为“强省会”行动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简小玉 记者 杨源

编辑:李红丽

统筹:李华莹

编审:王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