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贵阳网 > 生活频道 > 黔学帮

百日咳如何防控?这些提示师生家长要知晓

认识百日咳

01

百日咳定义

百日咳是由百日咳鲍特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为法定报告的乙类传染病。病程可长达2至3个月,故名百日咳,及时规范治疗可缩短病程。

02

易患百日咳人群

人群对百日咳普遍易感,但婴幼儿更为敏感,特别是无免疫史的婴幼儿发病风险更高。成人或年龄较大的儿童感染百日咳后,其临床症状相对较轻。患儿年龄越小,出现并发症和重症的风险越高,严重者甚至导致死亡。

《百日咳诊疗方案(2023年版)》指出“由于接种疫苗后产生的免疫力衰减和百日咳鲍特菌变异,全球很多疫苗覆盖率较高的国家出现了‘百日咳再现’,发病年龄高峰从婴幼儿转移至青少年及成年人”。

03

百日咳传染途径

人是百日咳鲍特菌的唯一宿主,百日咳患者、隐性感染者以及带菌者为传染源。

百日咳鲍特菌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如患者咳嗽、打喷嚏等将细菌播散到空气中,易感者吸入带菌的飞沫而被感染。

对婴幼儿来说,感染百日咳鲍特菌的父母或共同居住的人员,是其最主要的传染源。

04

百日咳病程及症状

百日咳的病程不一定是一百天,一般4至6周。若未进行抗感染治疗,其患病周期可长达2至3个月。

发病初期有阵发性痉挛性咳嗽、打喷嚏、流涕、流泪等上呼吸道感染的表现。多无发热,或一过性发热。该阶段患者的排菌量达高峰,具有极强传染性。

1至2周后,咳嗽会逐渐加重且频繁,进入痉咳期,临床典型症状为阵发性、痉挛性咳嗽,伴鸡鸣样吸气吼声。轻者一日数次,重者一日数十次,以夜间为多。

目前研究发现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和成人感染百日咳后没有典型的痉挛性咳嗽症状,部分婴儿(小于6月龄)可能出现发绀、气促、呼吸暂停等症状,甚至在部分婴儿中是唯一表现。

百日咳和普通感冒的区别

百日咳的早期症状与普通感冒很类似,患病前1至2周仅有流涕、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但可通过咳嗽声音与病程时间区别。

百日咳的咳嗽为阵发性、痉挛性咳嗽,严重者咳嗽末伴有特殊的鸡鸣样吸气性吼声,病程相对比较长,可达数周甚至2个月左右。

普通感冒多为间歇性咳嗽,排出呼吸道分泌物后,咳嗽会减轻或者消失,病程多为1至2周左右。

百日咳预防方式

01

规范接种疫苗

接种百日咳疫苗是预防百日咳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根据《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及说明(2021年版)》要求,儿童应在出生后3、4、5月龄和18-24月龄间各接种1剂百日咳疫苗。家长应遵从疫苗接种规范,按时带孩子完成全流程接种。

02

加强学校防控

落实晨午(晚)检制度,加强因病缺勤追踪和传染病防控,规范信息报送,执行“日报告”“零报告”制度,若达到学校传染病症状监测预警指标或发现传染病新增病例,第一时间按要求同步报告属地疾控及教育部门,不迟报、不漏报、不误报,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做好校园清洁卫生管理,确保教室和其他室内场所定期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流通;加强健康教育,积极开展传染病防控知识宣传,增强防病意识;保持充足睡眠,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增强体质,提高身体免疫力,抵御疾病侵袭。

03

保持良好卫生习惯

定时开窗通风、湿式扫除,勤晒衣被,养成规范洗手步骤、科学佩戴口罩等好习惯,避免接触感染者的呼吸道分泌物、注意咳嗽礼仪等,有助于减少百日咳的传播。

04

避免接触感染者

百日咳患者是主要的传染源,确诊后应立即进行隔离,避免与患者及疑似患者接触。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特别是传染病流行季节。如果必须前往,应科学佩戴口罩,并保持社交距离。

05

及时诊断治疗

如出现持续一周的咳嗽迁延,且进行性加重,或呈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并伴有深长的“鸡鸣”样回声时,应及时就诊;如有基础性疾病、或早产、或未(全程)接种疫苗,出现不明原因咳嗽、憋闷、青紫、窒息等症状时,应及时转诊到县级以上人民医院就医。按照临床医师医嘱,规范用药。早期诊断和治疗有助于减轻症状,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编辑:余杨智

统筹:崔林林

编审:罗海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