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贵阳网 > 花溪频道 > 花溪要闻

盘活工业遗产 厂区变身景区——花溪区一企业入选第一批贵州省工业遗产名单

  3月22日,贵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公布《第一批贵州省工业遗产名单》,位于花溪区的贵州华工工具注塑有限公司下属企业原贵州晶体管厂上榜。

  作为支援“三线”建设的老厂,原贵州晶体管厂早已改名贵州华昌实业总公司,后经合并组建成为贵州华工工具注塑有限公司。近年来,依托厂区优美的环境以及颇有年代感的老厂房,厂区变成小有名气的板桥艺术村,成为网红打卡新地标,还被评为3A级景区。

  走进板桥艺术村,光影斑驳的红砖厂房、老旧的大烟囱、怀旧感满满的涂鸦墙、造型奇特的巨大雕塑和钢铁机器人……工业与艺术深度融合的风格令人耳目一新,眼前的一切,仿佛都在诉说着过去辉煌的工业历史。

小朋友在板桥艺术村参观。

  在这里,最具“工业气质”的莫过于景区门口不远处的工业遗产科普长廊,数控电火花机床、炮塔铣床、加工中心、热固性塑机……一台台承载着历史记忆和时代使命的老机器见证着这里的工业故事。

  贵州华工工具注塑有限公司资产运营发展部副部长朱方硕介绍,原贵州晶体管厂在建设发展过程中有过三次重大变革:1969年建厂后,在1970年至1980年间,主要从事晶体管的研究制造,为航空航天事业和机械行业作出较大贡献;1980年,在国内家电行业发展之际进行转产,进军工程注塑行业,为贵州电视机、洗衣机制造提供坚实基础,同时也为汽车工业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2007年,依托上世纪60年代从上海、天津等地支援“三线”建设的贵州华昌实业总公司、贵阳工具厂、贵州汽车配件厂、贵阳黔光铝制品厂等企业整合重组形成贵州华工工具注塑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刀具、齿轮、汽车配件等生产。

  “不同阶段都有不一样的工业特色,遗留的机器设备就是当时历史的见证。”朱方硕说,长廊集中展示15台老旧机床设备,其他28台设备根据园区场景放于各个角落,游客走到哪里都可以看到工业的影子。

板桥艺术村内陈列的具有“工业气质”的老机器。

  从厂区变身景区的转折点发生在2015年。

  当年,经反复考察、调研、论证,贵州华工在工业遗产基地以板桥艺术村项目为载体,充分发挥老工业基地环境优美、老厂房建筑古朴、充满工业文明历史痕迹等优势,积极推进“文化+旅游+工业”融合发展,实现红砖绿瓦与时代元素的完美碰撞,为企业转型发展找到新的突破口。

  多年来,在各级政府、公司和艺术家的共同努力下,板桥艺术村按照“艺术、创新、特色”的发展主题,在保留原厂区建筑风格的基础之上,添加潮流元素进行创意包装,让原本的老旧厂区“变身”为集绘画、书法、雕塑、旅游、娱乐、餐饮为一体的文化产业园区。

  截至目前,板桥艺术村已入驻艺术家、各类与艺术相关的公司及餐饮等商户总计60家,并获得首批“贵阳市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贵阳市终身学习体验基地”“花溪区戏曲培训基地”和“国家3A级风景区”等荣誉称号,每年游客接待量约10万人次。

  “开发工业遗产,一方面可以盘活闲置资源,让沉寂多年的工业遗产走出历史、开发工业旅游新赛道。另一方面,新项目也可以承接部分年老工人,让他们有新的工作机会,对于企业而言,这是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贵州华工工具注塑有限公司董事长幸祯勇说。

  “过去我在厂里主要干注塑工作,做汽车仪表盘。现在做景区绿化,也要管些大大小小的事,工作繁杂但好上手。”今年50多岁的老工人黄金已在景区工作近两年,很适应现在的工作。像黄金这样的老工人在板桥艺术村有40多名,大多从事物业、日常管护、值守等工作,新景区让他们有了新岗位。

  “在家里只能搞一些小雕塑,在这里却能雕很多大家伙。同时,板桥艺术村有很多不同类型的艺术家,交朋友、找灵感、谈合作,都很方便。”知名雕塑家孙利平将工作室搬到板桥艺术村已有多年,不仅享受到租赁政策优惠,还在这里找到了作品展示的舞台,拓宽了朋友圈。

  年过70的孙利平性格爽朗,他把自己雕塑的20余个雕塑作品放在板桥艺术村进行展示,让这里增添了不少艺术气息。

  距离孙利平工作室不远的绣花溪非遗生活馆里同样作品云集,摆放着色彩绚丽的花溪苗绣产品,杯垫、手提包、抱枕、连衣裙、外套……每一件都很别致,极具民族特色。

  “我们以花溪苗绣为主,聚焦文创产品开发销售、研学课程体验、非遗集市、传承人群培训等,形成集设计、生产、包装、销售、体验、服务为一体的孵化模式,辐射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下一步计划将现有的研学课程进行系统研发,通过走进社区和学校开展普及教育,让不同年龄段的群众都能在寓教于乐中了解非遗、爱上非遗。”绣花溪非遗生活馆主理人徐超说。

  盘活工业遗产、开发工业旅游,涵养艺术文化气息……从厂区转型到景区,原贵州晶体管厂这棵根深叶茂的老树不但扎深了树根,还焕发了新叶。相信未来,随着更多政策和资金的加持,板桥艺术村必将带着新生的活力,与花溪这个旅游文化大区一起拔节生长。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李春明 文/图

编辑:李华莹

统筹:胡家欢

编审:王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