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贵阳网 > 文明贵阳 > 文明创建 > 志愿服务

白云区:深化志愿服务 弘扬文明新风

   三月春风四季暖,万朵鲜花送雷锋。初春的白云处处生机盎然、色彩斑斓,街头巷尾随处可见的“红马甲”更是白云一抹靓丽的色彩。为独居老人送医上门、为困难学子捐资助学、为辖区居民开展义诊……志愿者们用心帮助每个人,用爱温暖白云。

   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就延伸到哪里。近年来,白云区深入践行“12345”白云“强省会”奋战路径,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进一步健全志愿服务工作体系,志愿者队伍持续壮大、志愿服务活动蓬勃开展、志愿服务品牌效应日益彰显,为加快建设省会城市新中心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制度化,引领志愿服务质效提升

   白云区打造了立体化全域联动的文明实践和志愿服务体系,建成文明实践中心1个、文明实践所10个、文明实践站97个,实现文明实践阵地三级全覆盖和志愿服务队伍架构三级贯通,并综合协调文化、科技、生态、教育、民政、农业农村等部门系统力量,开展结对帮联,常态化开展挂钩联系指导,畅通了城乡精神文明建设和志愿服务渠道。创新实施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建设,在具有公共服务功能的阵地资源的基础上,突出便民利民导向,构建点多面广、互联互通、便民利民的文明实践服务圈,持续为群众提供服务,建立上级文明实践联系点2个(白云区第九小学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和白云区科协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区级文明实践点6个 (爱国教育“心驰延安·红色e站”、大山洞街道融合式新时代儿童发展中心、白云区文化馆、白云区图书馆、贵阳苗疆故事民族服饰博物馆、“梵华小镇·宜居泉湖”商圈党建综合体)。

  项目化,打造志愿服务特色品牌

   白云区积极开展文明实践系列活动,以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科技与科普服务、健身体育服务五大服务平台为基础,综合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各类阵地资源,将文明实践与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有机结合。以基层党组织作用发挥为核心,经常性组织丰富多彩、群众积极参与的理论宣讲、文艺汇演、体育比赛、技能培训、法制宣传、科学普及、“三农”培训等文明实践活动。截至目前,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组织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活动230余次,各实践所组织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活动900余次,各实践站组织开展各类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4000余次。成立了“白云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基金”,在财政资金引导下,灵活引入社会公益和爱心力量,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及志愿服务事业可持续发展。同时,强化数字赋能,充分运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云平台功能作用,从地域、时空两个维度拓宽延展文明实践组织网络,建立以群众下单、中心派单、属地接单、志愿完单、群众评单的“五单”工作闭环机制,推动志愿服务群体“多元”、服务时间“常态”、服务方式“互动”,实现线上线下同频共振、相映成辉。

  常态化,让志愿服务成为市民习惯

   白云区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根植基层、面向群众的优势,从群众实际需求出发,突出群众主体地位,开展爱心陪伴、健康义诊、卫生清理、政策宣讲、矛盾调解、避暑旅游等精准志愿服务。积极培育和实施了“新时代儿童发展”“公益暑托班”“医进万家”等10余个群众性普惠志愿服务重点项目。截至目前,白云区在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实名注册志愿者90002人,有服务时长志愿者60103人,志愿队伍297个,志愿服务项目3022个,分别服务于社区服务、乡村振兴、支教助学、卫生健康、法律服务、环境保护、科技科普、文化艺术等领域,涌现出了一大批学雷锋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白云区从弘扬传统美德、发展先进文化、培育时代精神的高度,切实加强对学习雷锋和文明创建、志愿服务活动的领导,坚持城乡共建,注重文明培育,让文明实践有引领、有吸引、有动感、有收获,力求更多展示切合本地实际、服务本地需求的志愿服务内容,在“移风易俗+”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实体化项目培育方面不断探索,在提升城乡文明道路上加大力度、拓展深度,在培育文明乡风中以点带面、以柔克刚、常抓常新,不断提升文明新风尚,使雷锋精神在白云大地生根开花、结出硕果。

编辑:刘慕轩

统筹:苏舟

编审:汪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