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贵阳网 > 花溪频道 > 花溪要闻

奋楫扬帆立潮头 满眼生机日争新——花溪区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岁月流转又一年。

  翻开花溪区2023年发展成绩单:高质量发展绩效半年评估、前三季度监测排名全省同类地区前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10.9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6.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5%,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7%、8%……一串串亮眼数字、一项项创新举措,彰显着花溪区高质量发展蓬勃向上的喜人局面。

  花溪区紧紧锚定“一城一副四区”发展定位,大力实施“四大战略”,把稳进提质、攻坚克难作为全年工作的鲜明主题和贯彻始终的清晰主线,向稳前行、向优奋进、向实发力,多项指标晋位升级,多类主体加速成长,多次大考圆满交卷,多个领域获得殊荣,多件实事惠民利民,高质量发展在真抓实干中迈出了铿锵有力的步伐。

高原明珠花溪。 杨小平 摄

  探索转型升级

  夯实产业基石

  走进花溪达沃斯光电产业基地生产车间,机械手臂抓取原料上线,历经多道工序后,不同尺寸的玻璃盖板产品源源不断下线,生产场面热气腾腾。

  “公司项目落地花溪以来,生产经营情况一路向好。”贵州达沃斯光电有限公司董事陈卡斌说,公司除了生产传统的玻璃盖板,还研发推出UTG、3D盖板、3A表面处理和智能触摸显示一体化产品等系列新产品。相比公司其他工厂,花溪基地在产品种类、技术改造、设备更新等方面都走在前列。

  花溪达沃斯光电产业基地是达沃斯在贵阳投资建设的第三家工厂,更是实现花溪区电子信息制造业“零”的突破。项目落地后,达沃斯积极发挥自身在产业领域的优势,带动一批上下游企业落户于此,加快技术创新,延伸产业链条,形成产业发展的雁阵集群效应。

  一直以来,花溪区坚定不移抓转型升级,全力以赴构筑产业发展的厚实基础。如今,工业支撑更加有力,主特产业快速成长,芯际探索、灵畅互动、表面处理产业基地一期等建成投产,电子信息制造业总产值同比增长54.7%。同时,引进特色食品生产及展示中心,花溪“牛肉粉”全产业链发展,生态特色食品产业总产值超过6亿元。以电子信息制造业为主导,生态特色食品为特色的“一主一特”新型工业化产业体系成效初显。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花溪区产业园区加快建强,优化调整工业集聚区红线范围,新增产业用地3450亩,收储工业用地超450亩,标准厂房开工、建成分别超70万平方米、50万平方米。“园区事园区办”48项基础事项全面落地。

  在顶层设计、基础设施、营商环境等多重利好因素的加持下,花溪区企业培育、招商引资、数字经济等工作同样成效显著。

  去年,全区新增规上工业企业3家、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5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家;引进项目88个、优强企业25家,产业到位资金40.06亿元,工业占比42.02%;引进优强数字经济项目11个、软件企业6户;数字农业项目建成投产;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达30.7%。

  主特产业加快壮大、传统产业加速转型,支撑力、聚合力、竞争力进一步提升,花溪区谋势长远、蓄势待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起势在即、成势可望!

  推动乡村振兴

  勾勒和美图景

  每逢冬季草莓上市,花溪草莓都深受市场追捧,占据贵阳市场的“半壁江山”。

  “这是公司种植草莓的第二个年头,随着经验和技术的累积,2024年预计草莓产值可超过百万元,草莓育苗更有数倍于此的收益。”贵州高源草莓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筱婕说,公司除种植草莓外还有育苗业务,未来,育苗业务将是公司发展的“重头戏”。在她看来,是“花小莓”品牌让“小草莓”种出“大产业”。

  花溪区已有近40年的草莓种植历史,草莓已成为花溪区具有地理标志意义的特色农旅结合产品。花溪区农业农村局果树站站长何娟介绍,目前,花溪区草莓种植面积达5000余亩,年产草莓约7000吨,产值约3.2亿元,打造的“花小莓”品牌价值4.92亿元,在2023年贵阳贵安首批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中排名第三。

  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头戏。为保持农业发展势头向好,花溪区聚焦稳粮、保供、优种、活市、联工“五个关键”,完成粮食播种6.26万亩、蔬菜种植23万亩次,建成高标准农田5000亩,建成草莓种繁资源圃2个,15个农作物新品种获省级认定,“花小莓”跻身年度受市场欢迎草莓区域公用品牌20强、成为年度全国受市场欢迎草莓企业品牌、入选“乡村振兴赋能计划”电商助农典型案例,花溪辣椒、黔陶香葱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花溪黄桃获贵州桃品鉴一等奖。同时,农产品深加工建成冷藏保鲜设施3处,建设辣椒加工和烘干生产线2条,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64%。

  在此过程中,经营主体全面壮大。去年,全区新增种养大户68户、家庭农场11家、规范化农民专业合作社8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家,建成省级示范家庭农场5个,认定市级“一村一品”示范村9个。

  得益于产业发展和优渥政策,农民增收稳收稳中有进。数据显示,全区脱贫人口家庭人均纯收入稳定高于1万元,易地扶贫搬迁人口实现就业率97.4%。村集体经济“1+1”市级试点建设成效显著,122个村经营性收入均超过20万元。

  农业产业更旺,农村环境更优,农民收入更多,花溪区宜居宜业宜游的和美乡村正挥毫泼墨、呼之欲出。

  擦亮特色旅游名片

  融合创新焕发活力

  繁花四季,溪水长流。“溪山春兴”“花溪之夏”“秋语秋寻”“冬霁悦游”四季主题活动亮点纷呈……好山好水好好玩,穿行在花溪的四季,时光变换,玩法各异,总有一种际遇让你喜出望外。

  “大明志·彩”夜游、幻黔城·流光溢彩夜天河、IDea沉浸体验空间等融创业态目不暇接,露营、赛车、攀岩、探洞、穿越、滑翔等山地运动新玩法迭代出新,路边音乐会、创意市集、美食节、时装秀、艺术展等游艺新场景人气爆棚,文旅、农旅、体旅、茶旅、城旅等融合“朋友圈”不断刷新,乡村旅居、康养度假、Citywalk等成为新潮流……“爽爽贵阳·秀美花溪”大秀其美,吸引五湖四海的游客到此一游,体验花溪魅力。

  冬日里,青岩古镇景区依然游人如织。作为贵州四大古镇之一,青岩古镇是明清两代军事重镇,古镇内明清古建筑交错密布,2017年2月古镇被评为中国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23年12月,青岩古镇南北明清街旅游休闲街区入选第三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按照这一思路,花溪区立足本地实际,多措并举擦亮旅游名片,展现融合创新的蓬勃生机,文旅活动精彩纷呈,亮点爆点纷至沓来,全域旅游全面开花。

  为此,花溪区不断加快旅游项目建设,去年实施文旅项目19个,花溪旅游环线、中铁望山水街、乡贤里东部片区、山乐鸣夜游板块等文旅项目相继建成投用,中龄大健康生命养护中心、微宿产业集群、暗夜暮曙公园等项目建设有序推进,有效推动青黔高山地运动休闲度假区基础设施及业态提质升级,丰富拓展花溪河沿线风光带夜间经济消费场景,青岩·寻坊盘活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随着全域旅游积厚成势,花溪区将多项殊荣收入囊中。连续四年获评市辖区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区,青岩古镇入围5A级景区影响力百强榜,青岩古镇南北明清街获评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十字街获评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旅游休闲街区,高坡乡、马场村分获全省乡村旅游重点镇、重点村。

  数据显示,2023年,花溪区接待游客人数同比增长22.65%,旅游收入同比增长35.78%,过夜游客和人均花费增速排名全市前列。

  书写民生幸福答卷

  提升百姓“三感”指数

  作为花溪区传统的核心街区,十字街承载了很多人的时代记忆。随着城市更新项目的实施,十字街摇身一变,不仅成为兼具“烟火气”“时尚范”的崭新街区,更是花溪区高标准“一圈两场三改”建设样板。

  身处“15分钟生活圈”,从十字街首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明珠小区出发,1分钟就到十字街社区养老服务站,2分钟可达智慧停车项目,5分钟抵达花溪区中心农贸市场,12分钟可至花溪区中医院……“15分钟生活圈”的便利,让群众的幸福生活近在眼前、触手可及。

  为让品质生活触手可及,花溪区深入推进“一圈两场三改”“15分钟生活圈”全面建成,新建和改造农贸市场1个、新增停车位2252个,改造棚户区1072户、老旧小区3961户、背街小巷8条,新建人行过街天桥1座,启动徐家冲片区城市更新改造。

  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农村图景更是生动如画。“五治”扎实推进,改造宜居农房1200户,盘活闲置农房150栋;完成农村供水工程2个、乡镇污水治理提升工程5个,实施9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68%;建成提升自然村寨垃圾收集点30个、可回收及有害垃圾收集站(点)104个、绿色超市30个,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全覆盖;改造提升户厕122户、整改问题厕所119个,基本实现农村卫生厕所全覆盖;“两书一约一会两榜”常态长效运转。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一直以来,花溪区把保障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财力向民生聚焦,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78.27%。

  过去一年,优质教育扩面提质,健康事业稳步提升,强化就业优先政策,认真落实提标扩面……多管齐下,花溪区全力让每个市民共享发展红利,让公共服务优享度更高,社会保障普惠度更强,把惠民生的事办实、暖民心的事办细、顺民意的事办好,老百姓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

  回首过往,花溪区坚定不移抓转型、提能级、强基础、活旅游、护生态、增活力、保民生、促稳定、优效能,转型升级、提质增效、行稳致远的图景正次第呈现。展望未来,一个个重大项目接踵推进,一项项创新探索紧锣密鼓,一系列部署举措密集落地,经济暖流不断涌动,花溪区发展脉动愈发强劲。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李春明

编辑:李华莹

统筹:胡家欢

编审:王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