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贵阳高新区处处彰显着高质量发展的喜人成色:新引进产业项目到位资金累计完成97亿元,引进优强企业45家,产业发展一片火热;142家企业成功获批为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创新活力越发澎湃;新增各类人才4500名,充实着高新区的人才“蓄水池”……一幅精彩的高质量发展画卷正徐徐展开。
▲贵阳高新区一角。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振兴的根本。在过去的一年里,贵阳高新区进一步凸显“高”“新”特色,瞄准产业、科技、人才三大主攻方向,着力在工业经济、数字经济、民营经济上突破,努力交出高质量发展成色更足、发展韧性持续彰显的亮眼答卷。
■ 下好产业“先手棋”
经过卷制、绕丝、检测等系列工序,一张膜元件产品就形成了,而这正是沃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核心产品。
别小看这简简单单的膜,每张膜上都有无数小孔,小孔直径为亚纳米级,最大尺寸的膜元件直径达20厘米,长1米,每天能够净水40吨;最小的膜,单手就能轻松握住,通常用于野外生存净水。
▲沃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线。
凭借着优秀的产品,沃顿科技成为了目前国内品类最全的反渗透干式膜元件生产制造商和服务商之一,产品远销印度、俄罗斯、越南等13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3年,沃顿科技产值成功突破10亿元,成为贵阳高新区重要支柱企业之一。
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企业是经济的细胞。为下好产业这步“先手棋”,贵阳高新区锚定“高”“新”定位,聚力构建以电子信息制造业、先进装备制造业为主导产业,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特色产业的“两主一特”产业体系,通过建立“一个产业链、一个目标企业清单、一个招商团队”的工作机制,大力引进行业头部企业、链主企业,培育壮大产业链和产业集群。
在电子信息制造业方面,该区重点在汽车电子、半导体芯片方面实现突破,加快推动园区关联企业链式发展,全力打造振华生态圈;先进装备制造业则重点在发动机、电机“两机”方面实现突破,深度挖掘上下游产业链,全力打造黎阳生态圈、电机生态圈;新能源方面,重点在动力电池、储能方面实现突破。
▲贵州航宇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线。
同时,贵阳高新区还在重点领域实施“专精特新”企业成长计划,建立了分类分级梯次企业培育库,挖掘一批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和新模式的优质创业项目,开展精准扶持服务,着力催生一批“战略专一化、研发精深化、产品特色化、业态新型化”的专精特新企业。目前,该区累计培育了12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4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67家企业获批贵州省第一批创新型中小企业。
■ 握稳科技“指挥棒”
去年11月,大自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植物纤维弹性制品工业设计中心获评“第六批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该中心经工信部认定,代表着我国工业设计最强创新能力和最高先进水平。
▲大自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厂房内。
自2013年成立以来,大自然工业设计中心依靠自主创新,完整地掌握了植物弹性材料生产工艺及装备核心技术,形成了完善的技术开发体系和生产制造体系,先后研发出国内首创的植物弹性材料生产工艺及装备核心技术、多段式理论植物纤维弹性床垫关键技术,填补了国内绿色生态睡眠床垫产品的行业空白;累计拥有有效授权专利274件,其中发明专利67件。
如今,提到贵阳高新区,常常与无人驾驶汽车、AI全科医生、3D打印技术、5G应用等“高科技”关键词挂钩。在这里,一家家企业成长为行业龙头,一项项技术引领行业发展,为贵阳高新区在高质量发展的赶超中开足马力、踩足油门。
▲贵阳弗迪电池有限公司生产线。
去年以来,该区陆续出台《贵阳国家高新区高新技术企业引育工作实施方案(2023年)》《贵阳国家高新区关于进一步加快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的政策》等文件,进一步健全高新技术企业引育工作机制,紧扣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受理要求,从申报意愿、到期复审、知识产权、研发投入、财务数据等关键环节入手,推动区属各部门下沉企业,做好高企引进、培育及服务等工作,组织328家企业完成高企申报,142家企业成功获批为高新技术企业。
同时,贵阳高新区通过举办“2023年科技创新暨成果交流周”等活动,以技术交流、项目路演、讲座等方式推动企业在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方面展开合作。截至目前,贵阳高新区“链·世界”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已汇聚南方科大等10余所高校近500项科技成果,首批发布南方科大科技成果155项、清华基地科技成果20项。高校与企业创新资源得到精准匹配,全区实现技术合同交易额21.7亿元。
■ 锻造引才“强磁场”
在去年开展的为期一个月的“人才日”系列活动中,贵阳高新区深入实施人才兴市战略,围绕引才、育才、用才、留才各个环节,组织举办了“人才集市进高校”“创业集训带就业”等各类主题活动共计12场,并首次推出《高新青年小蓝书》、“人才趣集市”等品牌,成功签约高校毕业生1203名,引进高层次人才206名。
人才是驱动创新、引领发展的第一资源,只有高度重视人才引进,才能引来“金凤凰”。
作为贵州省唯一的人才特区,贵阳高新区把招才引智摆在首位,积极构建动态化人才需求信息库,依托人博会、数博会等重大活动平台,打造“才聚高新”引聘活动品牌,帮助企业精准对接高端人才、创新创业人才,并围绕重大产业项目用人需求,搭建专场、走进校园、拓宽渠道,为企业扩充产业人才、技能人才储备。
该区把培养培育人才纳入重点,借助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省百千万人才、市管专家等人才培养计划,“一对一”开展跟踪辅导,自主培养一批重点专家;协同企业联合培育专业研究生,开展技术攻关;遴选优秀经营管理人才赴境外著名高校、知名企业交流学习,提升管理人才专业化、职业化水平。
在用才兴才方面,贵阳高新区引导重点企业与省内外高校联动,共建实训实践基地、设立专家人才工作站,推动人才密集的本土企业积极申报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人才基地等,同时依托重点产业链人才池组建重点专家人才库,对接联系一批全国范围内理论水平高、专业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的首席专家、发展顾问、假日工程师入库开展合作,为政企弥补高端智力不足的短板。
仅2023年,贵阳高新区就新增各类人才4500名,越来越多的人才看好高新、选择高新、落户高新。
数说2023
2023年,贵阳高新区完成软件业务收入134.35亿元;新引进产业项目到位资金累计完成97亿元;引进优强企业45家;“黎阳生态圈”产值突破百亿元;新增各类人才4500名;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42家;新增各类创新服务机构92家。
亮点点击
贵阳高新区打出“三端”组合拳 推动“三圈”高质量建设
今年贵阳高新区把新型工业化作为推动全区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以黎阳、振华、林泉“三圈”建设为抓手,聚焦生产、科研、保障“三端”,发挥产业链中的龙头企业作用,构建以“两主一特”产业为核心的地域产业多维网络体系和产业布局。
在生产端方面,贵阳高新区将强化“引领力、竞争力、招引力、协作力”提升,推动“三圈”企业进一步优化生产协作保障能力。通过支持企业研制保障条件建设、生产线数字化改造升级、精益单元建设等核心能力提升,促进主体企业(链主)发挥核心引领力。同时,以航发精铸、航宇科技为重点,着力提升配套企业竞争力,并联动链主企业开展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标房招商,强化目标企业招引力。逐步建设线上共享平台,打造共享物料、共享刀具、共享检测等共享服务体系,完善产业链协作力。
在科研端方面,该区将按照“平台化、项目化、持续化、品牌化”思路,助力“三圈”企业进一步加快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在实际工作中,将支持链主企业及其生态圈关联企业自建、共建或联合共建等形式建设研发平台;整合乌江实验室、贵州大数据研究生实践教育基地等优势资源,强化技术交流及供需对接撮合;构建“1+1+N”协同创新机制,即1个院士工作站+1个创新联合体+N个科技创新项目;全年围绕“三圈”企业持续开展丰富多样的创新活动及科技成果展示对接等活动,打造品牌。
在保障端方面,贵阳高新区将聚焦政务服务、公共配套、人才集聚、资金支持等方面,不断提升服务保障能力和营商环境。其中,围绕政务服务,建立“三圈”重大项目审批“绿色通道”,推行企业之家服务。围绕公共配套,将规划“15分钟生活圈”,推动“夸父社区·青年公寓”建成投用等。围绕人才集聚,将推动与职校合作“订单式”“定制化”培育人才,配备人才服务专员,构建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人才住房保障体系。围绕资金支持,区属各部门将结合上级对口政策,积极帮助生态圈企业(项目)争取省市资源倾斜,加大项目、资金、基金等方面投入力度。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杨婷/文 贵阳高新区融媒体中心/图
编辑:胡家欢
统筹:李华莹
编审:王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