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贵阳网 > 文明贵阳 > 文明创建 > 文明村镇

【非遗文化】乌当区偏坡乡:非遗赋能 乡村“出彩”

  冬日清晨,驱车从贵阳市出发,途经北京东路,继续沿着101县道方向行驶,约40分钟,就抵达了乌当区偏坡布依族乡。

  清晨的偏坡乡是安静的。房屋、树木、田野、小河都笼罩着一层薄薄的雾。风轻轻拂过,醇香浓郁的布依米酒和树木散发的清香迎面吹来。

  当太阳慢慢升起,白雾渐渐消散,才看清偏坡乡的原本面貌:村巷街道上,千年银杏、榔树、皂角等古树星罗棋布,一口口古井正滋滋不断冒着甘泉,古色古香的干栏式建筑依山而建,与周围的环境交相辉映、融为一体……一幅“房在林中建,人在画中游”的美丽风光尽收眼底。

  偏坡乡,是乌当区着力打造的“泉城五韵”之“醉韵”,位于贵阳市北面,距贵阳市中心30公里、区政府所在地20公里,与龙里县谷龙乡、醒狮镇接壤,与乌当区东风、永乐、下坝等乡镇一线相连。全乡总面积21.93平方公里,下辖2个行政村(偏坡村、下院村),总人口2064人,其中布依族人口占97%,布依文化浓郁,是贵州少有的“袖珍”美丽民族乡。

  乡村旅游是偏坡乡的主导产业。近年来,偏坡乡按照“生态立乡、科技兴乡、文化活乡、旅游强乡”的发展思路,以“古原生态之乡、布依文化走廊”为发展定位,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和生态农业,走出了一条生态与经济发展并重的新路子,先后被国务院、中央文明委表彰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文明村镇”,被评为“全省30个最具魅力自然村寨”、省级卫生乡、省级生态乡等。

  走进“绣印象”非遗作坊,素雅、明快、庄重的布依族服饰陈列其间,湛蓝的布料上绣着花鸟鱼虫、草木藤蔓、山川河流,为简单的布料赋予了灵感,增添了立体效果。一旁,国家级非遗项目布依族服饰传承人陈慧珍正一针一线地缝制图案。经过针线来回穿插、手法不断变化,一幅精美绝伦的画卷呈现眼前。

  在“绣印象”里,有一件近两百多年历史的服饰,是陈慧珍的母亲程国芬祖上传下来的,也是其曾外祖母结婚之时所穿,衣服上的图案立体清晰且精湛,仿佛想要脱离绣布的束缚,一跃而起……

  布依族的刺绣技艺图案大都来自花草鸟兽,布局对称又多变,构图夸张但得体,线条流畅且自然,呈现了布依族人民的丰富想象和匠心智慧,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寄寓着人们对美好的向往。

  陈慧珍是“绣印象”非遗作坊的创始人。自创办以来,“绣印象”按照“非遗体验+餐饮”的模式运营,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打卡,成为偏坡的文化艺术符号。此外,“绣印象”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布依族服饰所在地、贵阳市乌当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站。

  从“绣印象”非遗作坊走出,再步入“仲家衣人”非遗工坊,又能看到别样的风景。这里,布依特色玩偶,蜡染、扎染服饰琳琅满目,300多平方米的生产车间里,游客正在体验蜡染、扎染制作过程。

  与“绣印象”截然不同的是,“仲家衣人”是由汉族女子贾流萍所创办,但所展陈的服饰又结合了布依族的文化特征,将布依族热情好客、心灵手巧、勤劳质朴的特点融入蜡染、扎染作品中,深得游客的喜爱。

  除了量身定制布依族蜡染服饰外,游客们还会在这里体验蜡染、扎染制作工艺。只需一把蜡刀、一碟熔蜡、一块织布,就可以把自己的想象和创意展现在白布上,再把作品浸泡进天然的蓝靛草染缸中,用不了多久,就可带走专属于自己的DIY蜡染作品,有趣又充满成就感。

  …………

  不仅如此,偏坡乡还有很多非遗文化,拥有1个国家级非遗项目、6个市级非遗项目,如布依族服饰、布依族土法酿酒制作技艺、布依盘古歌、布依“六月六”、印染技艺、姊妹萧、灰豆腐制作技等。

  同时,偏坡乡大力挖掘布依民俗文化,引入社会资源发展文创产业,鼓励民间艺人、民间工匠兴办文创工作室,打造民族文化创意产品和旅游商品,促进乡村特色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截至目前,全乡累计非遗工坊10家,文创工作室、文创作坊11家。

编辑:刘慕轩

统筹:苏舟

编审:汪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