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贵阳网 > 文明贵阳 > 文明创建 > 文明村镇

【绿色文明】开阳县苗寨村“无废乡村”的创建密码

  “无废乡村”是指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通过采取措施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及无害化处置,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降低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推动形成绿色发展、绿色生产及绿色生活方式的乡村。

  2023年11月,开阳县南江乡苗寨村通过评估,达到“无废乡村”创建标准。

  残枝败叶有了好去处

  清晨,记者来到开阳县南江乡苗寨村,村道干净整洁,道路两边的田地山间随处可见挺拔生长的批把树。

  “枇杷产业是苗寨村的主导产业之一,目前,我村共种植5000多亩枇杷树。”苗寨村村委会副主任林勇介绍,为了枇杷树更好生长,每年的6月和10月左右,是农户对枇杷树进行修枝的时期,这段时间,枇杷树的残枝败叶如果不及时处理,很可能会滋生病虫害。以前,这些修理下来的琵琶枝叶和掉落的枇杷叶主要通过焚烧处理。但焚烧这种方式不仅会污染环境,而且也有造成森林火灾的风险。

  刘兵察看收购的枇杷叶

  2023年1月,贵州恒勤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落地南江乡,收购枇杷叶、枇杷花等销往重庆等地的制药企业。废枇杷叶有了好去处。

  “根据枇杷叶的品质,我们的收购价在每斤5角到9角之间,截至2023年12月,已在当地收购了50吨左右枇杷叶。”贵州恒勤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兵介绍。

  “回收枇杷叶给我们解决了大难题!我家共投产枇杷20多亩,2023年仅售卖枇杷叶就收入超4000元。如果不方便把枇杷叶运过来出售,公司还可以安排上门收购。”开阳县苗寨村村民陶秋运开心地说。

  村民售卖枇杷叶

  农用薄膜回收迎转机

  “以前,农户们使用的农用薄膜废弃后往往成为土壤难分解的白色垃圾,田地里随时随处都能看到。”苗寨村村委会副主任罗旭回忆,随着“无废乡村”建设进程的推进,迎来了转机。

  近年来,苗寨村以“企业(资源化、能量化)+村集体+用膜主体”的模式,建立“谁使用、谁回收”的回收责任制,聚焦重点用膜区域和用膜作物,健全回收网络体系,推进标准地膜应用、机械化捡拾、专业化回收、资源化利用和妥善处理,推广应用全生物降解地膜和加厚高强度地膜,开展地膜科学回收。

  贵州省现代种业集团有限公司种繁中心

  位于南江乡苗寨村的贵州省现代种业集团有限公司种繁中心是当地重要的农业基地。“薄膜等白色垃圾如果处理不当会破坏土壤结构,对作物产量产生不当影响。我们始终分类处理各类垃圾,定期转运,并建立台账制度监督运营。”贵州省现代种业集团有限公司种繁中心技术员彭泽川说。

  “现在,我们还在探索倡导6斤废弃农用薄膜可换取1斤新农用薄膜使用的方式,引导农户积极参与科学回收方式。”罗旭说。

  助力“无废” 村民齐动员

  创建“无废乡村”,群众的力量更是不可小觑。

  “秸秆、枇杷枝叶等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农用薄膜的污染防治是开展‘无废乡村’创建的重要工作,各类垃圾分类投放、污水处理等工作更是遍及村民们的生活。每一个项目的开展都离不开村民们的支持和配合。”罗旭说。

  由于缺乏环保知识等原因,刚开始时,村民们并不习惯新的变化。

  罗旭察看枇杷叶

  “我们给村民们算了一笔账,如果不妥善处理垃圾和残枝败叶,土壤里可能会滋生出病虫害,长期影响作物生长,收益也难以提升,但是如果把它们收集起来,还可换得零用钱,这可比随意扔掉或烧掉划算多了。”召开主题宣讲坝坝会、张贴宣传资料、走村入户上门宣传、建立互相监督机制……在罗旭与村干部的努力下,村民们渐渐改变了想法。现在,对大多数村民来说,“无废”的生活方式已成为了习惯。

  “下一步,我们计划继续寻求和引进对可综合利用秸秆、农用薄膜等固体废物的做法和思路,做绿色发展、绿色生产、绿色生活方式的乡村。”罗旭说。

编辑:刘慕轩

统筹:苏舟

编审:汪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