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贵阳网 > 云岩频道 > 云岩要闻

传承文脉解决痛点 更新城市繁荣经济!访太平路片区城市更新改造项目方案设计者越剑

  贵阳网·甲秀新闻讯   作为贵阳构建“一河一道两片区”城市文脉体系的文化工程,太平路城市更新改造项目如何围绕“城市核心、老城灵魂、文化高地、精神家园”的定位,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底蕴和人文内涵,保留城市记忆、提升经济能级?近日,太平路片区城市更新改造项目方案设计者、上承建筑工作室主持建筑师越剑接受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的独家专访。

  “面对老城,我们该怎样去进行城市更新设计?”越剑认为,需要从“传承文脉”和“人民城市”这两个维度来考虑,通过挖掘历史文化和解决城市管理痛点来助力城市更新。

  他说,街区文脉的历史文献研究是城市更新的重要依据和基础,太平路片区城市更新设计在文化上的价值赋能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明清时期贵阳贡院和贯城河的历史文化,与当时科举制度带来的街区人文生活背景;二是近现代贵阳市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与喷水池商圈相结合的城市商业中心变迁。

  越剑说,太平路改造提升的规划结构可概括为“一河两地五桥五街,太平之源起承转合”。

  “一河”,即按照市委、市政府“应揭尽揭”要求,以“生态优先”为原则,让贵阳母亲河支流——贯城河在揭盖之后呈现出城市水脉景观。“两地”即太平商业洼地、贡院文化高地;“五桥”即北门桥、玉带桥、龙井桥、月亮桥、太平桥;“五街”即大同街、沙井街、龙井路、太平路、贡院。

  据《贵阳府志》太平河碑记记载:“贯城河,明代杨鹤题为‘玉带河’。”越剑介绍,太平路片区为贯城河最大水湾处,在改造提升方案中,此处河道从北向南,被分为“起”“承”“转”“合”四个部分,营造出滨河与街巷不同的空间场景。

  根据历史图片恢复修建的北门桥为“起”,该部分反映贵阳老城“九门四阁”中“北门”的空间格局,沿河放置白绵石新建筑形成北门水街场景。

  龙井桥为“承”,该部分接引龙井巷,在九街商业前形成街区广场,将过去人民大道边上的垃圾回收站改为艺术中心,成为人群集散和活动发布的商业场所。

  船街商业为“转”,让太平路交通转向南面贡院巷,因河道转弯处被人民大道覆盖,所以船街建筑面向人民大道展开,仿佛船舫停泊在贯城河边上。

  “开心麻花”剧场为“合”,剧场在贡院巷尽端,与省府西路老桥形成入口广场,成为文化活动的聚集地。

  此外,规划建设的两处商业、文化场所——“太平之星”和“贡院广场”也颇具特点。其中,“太平之星”的三角五彩玻璃顶棚,将原片区较为杂乱的建筑化零为整,改善和提升了三角区的商业环境,并形成多元商业组合的、开放的商业中心。“贡院广场”以原翠屏山上的杂技团练功房、老石墙、防空洞历史建筑遗存为载体,在人民广场入口处形成科举文化与抗战文化交织的公共文化空间,突出“重文养学”的城市文化精神。

  太平路片区的整体建筑旧改风貌,以“折叠挤压”老城“历史、当代、未来”进行多维空间创意的设计手法,让街道呈现立体的空间效果;以白、橙、灰、赭石为主调控制建筑色彩,形成丰富多彩的适合年轻人消费的“时尚社区”主题。

  记者 董容语 实习生 江艺玮

编辑:李红丽

统筹:李华莹

编审:王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