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贵阳网 > 甲秀评论 > 黔言速递 > 有理贵阳

【有理贵阳】贵阳“路边音乐会”何以持续升温

2023年,继黔东南台江“村BA”、榕江“村超”之后,贵阳“路边音乐会”火热出圈,成为又一个家喻户晓的黔味文化热点。以文昌阁“路边音乐会”为例,2023下半年全网曝光量15亿次,网络直播观看人数近4000万人次,相关网络转赞评互动指数逾千万;先后29次登上抖音同城热搜榜,其中22次登上榜首,每周话题播放热度均达450万+;先后14次登上微博同城热搜榜,其中5次登上榜首;各类短视频单平台播放量累计破千万。在2023年“十一”假期,连续3天演出,吸引了约7000人现场观看、近2200万人通过网络直播观看,央视新闻《24小时》栏目用4分多钟的新闻特写进行报道。

2024年1月10日,文昌阁“路边音乐会”新年首秀激情上演,在各大网络平台依旧持续高热度。“路边音乐会”IP大热,印证了一方山水的宜居宜乐,生动呈现出爽爽贵阳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贵阳“路边音乐会”何以持续升温?

贵阳有悠久的地方文化、民族文化和群众文化根基。

源于五代十国时期的苗族节日“四月八”迄今已逾千载,是贵阳历史上最为盛大的群众性文化载体之一。每年的这一天,贵阳及其毗连的黔南州、安顺市各区(市、县)各民族群众均会聚集今云岩区喷水池等地,载歌载舞,开展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1942年,寓居贵阳的文学家、教育家叶圣陶身临节日现场并有记叙。

文昌阁“路边音乐会”所处的文昌阁,兴于明中期至清前期,是中国历史文化的标志性建筑。在崇尚文教的古代,“文昌”意味着对地方文脉悠久、文运昌盛的祈愿,它是文士学者读书人向往和常聚之所,也是地方文化圣地和传统文化精神中心。至今已耸立400余春秋的文昌阁,见证了贵阳历史文化的辉煌。如今,文昌阁依旧古香古色,与车水马龙相谐,见证着生生不息的祥和烟火。

以文昌阁为坐标原点的历史文化街区曾是贵阳戏剧文化、都市流行音乐文化的发源地与集散地。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这片充满时代热情的区域曾成立贵阳首个群众业余话剧团体沙驼话剧社,成群的有志青年曾建立筑光音乐研究会,并与其时的黄钟音乐会、贵阳医学院歌咏队、达德中学歌咏队、贵阳联合口琴队、儿童联合歌咏队等音乐团体时常举办研究、展演活动,开展以爱国及抗日救亡为主的音乐活动。期间,亦与西迁西南途经贵阳的上海音乐专科学校、杭州艺专部分师生及其专业团体合力,举办大型演出活动,以声明志,弘扬抗战精神,激发群众爱国情怀。

由是观之,文昌阁“路边音乐会”其来有自,实乃“音缘”,可谓地方文化、民族文化传统的转化传承、城市文化创新发扬的跨时空再现。文昌阁及其附属的古楼、城墙、石板街等组合,本身承载着贵阳的城建、文教、先贤、市井生活与习俗传统等多个维度的乡愁记忆。它们在“路边音乐会”里不单单是一个临时现场,而是有着独特象征意义的“背景墙”。

文昌阁“路边音乐会”融汇古今的同时,也是对城市文化及日常生活审美的多元重构。贵阳各区(市、县)“路边音乐会”的举办场所,多选择了区域内有特色和文化辨识度的地标,如南明河畔的甲秀楼、王阳明悟道习经山下的修文阳明文化园等。“路边音乐会”与这些“背景墙”相互辉映、相得益彰,较好体现了历史文化传统和现代人文生活的活态链接。

贵阳人对音乐有纯粹的爱,这是属于“爱乐之城”的独有浪漫。

2022年末,贵阳市云岩区便拟定“乐队+街道演艺培育计划”,按“文化地标+潮流音乐”思路,做好协调,做足服务,推进城市文化及省会形象建设,为群众休闲娱乐营造环境。名为“路边音乐会”,是因为路像连接山水、楼宇和万家灯火的纽带,无论是行色匆匆的过客、健身漫步的居民、还是初来乍到的游人,都可以在路上、在行进与休憩之际通过音乐感受到城市热情的体温与心声;音乐会则指为群众提供可随意而聚而乐的持续性文化时空,而非一次性、临时性节庆式活动。

“路边音乐会”立于基层、贴近群众、没有“门槛”,鲜活开放在“路边”。音乐类型与风格不限,民谣、民族风、流行歌曲、摇滚乐、说唱或电音,都可以尽情呈现。贵阳本土乐队、票友、音乐爱好者从各社区、地下通道及车站、街角夜市等零星举办的小型路演纷纷汇合,不同行业职业、不同年龄、不同地方的市民群众群力合奏。没有广告植入、资本介入,舞台的纯粹让“路边音乐会”在跨界破圈的同时保持自然自在和本真。

从教师客串担任主持人,到民警现场发挥以说唱方式宣传文明观演;从来自几百公里外的六盘水海嘎小学生乐队,到81岁“摇滚奶奶”梅德媛、76岁老兵秦贤志,以及贵阳特殊教育学校的孩子们先后献声,张英席、乌兰图雅等知名艺术家远道而来、倾情献演,“路边音乐会”用最直接、质朴的方式,生动呈现了“自由开麦”的精彩。这正是“路边音乐会”魅力之所在、生命力之所在。

演出无报酬,志愿服务等各种保障不求回报,只要到场,人人都是参与者,舞台上是梦想律动,舞台下是真诚纯粹,舞台后是热忱无私。一场场“路边音乐会”将城市社区空间与市民文化娱乐相连,将历史传统与当代人文情怀融汇,市民群众成为城市文化的担当与传播者,传统又时尚的“路边音乐会”作为一种“贵阳声音”,也意味着一种精神层面的新型“贵阳生活方式”。

贵阳始终让文化自信带动文化事业繁荣,凝聚高质量发展的力量。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是城市的情感、记忆和软实力的综合呈现,贵阳“路边音乐会”作为群众文化IP、省会形象的又一张名片,体现了文化自信与自觉,其展露出的良好文化生态与人文新风得到了广泛肯定和认同。

“‘路边音乐会’装点了贵州特色的‘诗和远方’,城市大街小巷充盈着人头攒动的热闹景象。”“路边音乐会是一种新的文旅业态,给贵阳文化建设和旅游事业的推进带来了很好的发展机会。”“路边音乐会是贵阳贵安群众文化的品牌,必须坚持群众性、开放性、公益性的定位,坚守零门票、零门槛、零商业的特点,坚定文化味、烟火味、人情味的特色,全力实现城市有温度、生活有温馨、市民有温暖的目标。”……“知行合一,协力争先”的贵阳贵安,自信满满、阔步向前。

自文昌阁发声,“路边音乐会”扩展到贵阳贵安多个层面。在中心城区,云岩文昌阁与南明甲秀楼以“北阁南楼”之势交相响应、错时互和;在观山湖、花溪、乌当、白云,在清镇、修文、开阳和息烽,周末及双休日的“路边音乐会”亦成为群众同乐合唱的热闹时光。每场演出,仿佛是自带热量与流量的多声部乐器,尽情展现着贵阳这座“爱乐之城”的审美追求与时代风貌。

当群众性自发性的“路边音乐会”溢出文昌阁,就铺展成一种联合式IP、航母式地方文化品牌。这需要方方面面的合力,聚焦“谁组织、在哪演、演什么、谁来演、怎么演”等各个环节,需要充分调动群众的主体性与参与性。

贵阳是贵州及西南文旅的中心码头与交通枢纽,当“路边音乐会”与旅游有机链接,便成为旅游内容或一种人心所向的“新玩法”、一种非物质公益文化“产品”,形成“居民愿去,游客打卡”的趣味时空。近年来,取向多元多样的城市休闲生活开始产生CityWalk(城市漫步)生活方式,类似在城中沿路无固定目的地随意行走、随意休憩大受欢迎。“路边音乐会”亦可促成这类随机休闲游走方式与音乐文化娱乐方式的“邂逅”,成为这一动态人群的文化驿站。当贵阳贵安各地“路边音乐会”共通合作,其文化内涵、规模化效应和传播影响力都将大为提升,成为可持续的城市文化景观,成为本土音乐文化的承载体、孵化器,有力推动贵州原创音乐实现新发展。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文艺让城市更精彩。可以期待,新的一年里,贵阳“路边音乐会”将会创新出发,和“村BA”“村超”一起继续成为当代贵州群众文化的“三套车”,扛起文旅发展的“流量担当”。

赵卫峰(作者单位:贵阳市云岩区委宣传部)

编辑:何婕

统筹:汪东伟

编审:干江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