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贵阳网 > 清镇频道 > 湖城清镇

用好五字诀 描绘乡村振兴美丽画卷——红枫湖镇民乐村刘家寨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

  民乐村刘家寨组位于清镇市红枫湖镇,总面积1.89平方公里,是贵州省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也是省级文明村。目前,刘家寨组共344户1413人,2022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600元。

  过去,刘家寨存在产业质效不高、人居环境不优、设施配套不足等问题。在试点建设启动以来,清镇市积极整合各类项目资金5000余万元,持续深入推进刘家寨人居环境整治、产业融合发展和乡村基层治理,扎实推进农村“五治”工作,村庄面貌修葺一新,文明乡风焕然一新。

  用好“高”字诀,在产业振兴上做示范

  高水平制定发展规划。刘家寨依托簸箩农贸市场赶集场地地理优势,进一步整合集镇公共服务功能,定位“原乡集市·乐活刘家”发展规划,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和乡村服务业。

  高质量优化产业结构。围绕绿色蔬菜、有机茶场、精品花卉苗木种植等农业产业引进农业龙头农业企业,充分发挥农业企业生产科学优势,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带动周边农户发展,农作物耕种综合机械化率和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大幅提升。现入驻农业企业6家,龙头企业1家。同时,以贵阳市高标准蔬菜保供基地为代表的农业产业采取产前集中育苗、产中科学管理、产后直销超市的模式逐步实现全产业链有效衔接,推动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提升至65%,农产品加工转化率提升至58%。

  高效率带动群众增收。建成贵阳市高标准蔬菜保供基地425亩,采用“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采用本地农民务工5000余人次、人均务工收入增加14000元以上,农业产业总产值480万元;建成茶叶种植基地700亩,除土地流转金外,采茶期带动周边200余名群众务工采茶,年人均增收近1万元;建设民乐园苗木基地项目,流转土地230余亩,采取“公司+村集体+农户”的模式带动周边农户增收,自项目启动以来累计支付流转金100余万元,基地年用工量3000余人次,累计支付当地农户务工工资近200余万元。 

  用好“美”字诀,在生态振兴上做示范

  以农村“五治”工作为抓手,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道路。一是聚焦村庄美,持续优化人居环境。立足“清建管用”抓治房,提升改造农房风貌,目前完成庭院整治58户、农房立面改造515户,房风貌整治完成率达100%,同时实施乡村亮化工程,建有规模适度的生态休闲广场同公共停车场兼顾实用的综合性场地2个。二是聚焦环境美,持续抓好污染防治。结合“三类同治”抓治厕,对刘家寨试点对前期摸排旱厕户、无厕户进行精准改厕。

  截至目前,试点新(改)建农村户厕已完工96户,完工率100%。聚焦“三水同治”抓治水,实现户户通自来水,建成生活污水处理设施2套,生活污水日处理量达70吨。三是聚焦生态美,持续做好生态保护。聚焦“三端共建”抓治垃圾,配齐保洁员3名、转运垃圾斗8个、干湿垃圾分类桶344个,逐步实现农村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此外,依托产业提质升级,强化农村面源污染治理,转变农民传统种植习惯,实现化肥、农药减量20%以上,实现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率达80%以上,持续降低秸秆焚烧发生率。

  用好“培”字诀,在人才振兴上做示范

  一是培育一支能力强的村干部队伍。2021年12月,民乐村顺利完成“两委”班子换届,实现支书、主任“一肩挑”。换届后,两委班子实现学历年龄“一升一降”;完善村干部培育体系、优化村干部考核体系,使一批政治坚定、年富力强、想干事、会干事的村干部成为乡村振兴的“领头羊”。

  二是培育一支素质高的党员队伍。在民乐村创新性提出“治村顾问”,选派“贵阳市优秀共产党员”方永康同志到村指导工作。利用方永康同志多年的基层工作经验和良好的群众基础,为民乐村之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从2022年2月以来,方永康同志累计到村指导党支部建设45次、参与化解群众纠纷11起。

  三是培育一批本领全的后备人才。强化乡贤能人利用,持续深化“新乡贤”“金候鸟”品牌建设,建立乡贤能人库,同时发挥职教优势,整合省、市各级职能部门和企业农业人才资源,制定农民整体素质提升计划,搭建四季学堂平台,用好职教城师资队伍和“土专家”“田秀才”资源,探索人才订单式培养路径,提升农民素质。试点创建以来,对村干部、后备力量和新型农民等组织专题学习10次,涵盖村民近5000余人次。

  用好“强”字诀,在组织振兴上做示范

  一是强化党建引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通过“和美民乐”党建品牌建设,党支部政治功能进一步强化,支部组织力和战斗力全面提升。坚持将“两个作用”的发挥贯穿在乡村振兴一线,在试点建设中民乐村党总支部组成保障协调组,在项目建设中积极协调解决大型机械、施工设备短缺等问题23个,真正让党组织成为服务重点项目建设实施的堡垒。

  二是强化社会治理,不断提升治理效能。依托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完善“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体系,探索村民代表、“五老”队伍、村民志愿服务队、红白理事会、红黑榜等村民自治的乡村治理体系完善方式,自试点建设申报以来,民乐村在全村累计召开“民乐故事汇”50余期,其中刘家寨9期,实现村民知晓全覆盖,村民参与度和认可度达95%以上。

  三是强化为民服务,不断密切干群关系。围绕民乐村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建立红枫湖镇民乐村村级事务“小微权力”清单,不断规范为民办事流程,不断完善“全程代办”“一次性告知”等为民服务制度体系,持续提升为民办事效率。加强业务人员工作培训。

  用好“好”字诀,在文化振兴上做示范

  一是把文明乡风培育好。强化党员干部带头、法治宣传教育、村规民约执行,“三管齐下”抓好治风工作,严格按照清镇市“12345”工作机制清“民俗”、淳“民风”、减“民负”。以开展“治风”为契机,以“两书一约一会”为抓手,实施“星级文明户”评选工作,今年民乐村“村规民约”获省级优秀村规民约内容。截至目前,民乐刘家寨完成星级文明户评选230户,评出“五星级文明户”26户,有力推动移风易俗,乡风文明程度明显提高。

  二是把特色文化宣传好。依托现有村庄布局,梳理村庄机理,结合屯堡文化开展外立面改造和庭院整治等工作,确保该组范围内的农房风貌具有文化特色、协调一致、规范统一,并充分融入周边自然环境;同时,充分调研本地区的历史沿革和文化特色,对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建筑和物品加以保护或利用,着力塑造当地文化乡土文化气息。

  三是把文化优势发挥好。深度挖掘地戏文化元素,利用“一村一月一台戏”等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为载体,大力宣传民乐地戏、花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传承和利用,目前民乐地戏已成功进入贵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通讯员:李晓依

编辑:程晨

统筹:李华莹

编审:王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