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贵阳网 > 贵安新区频道 > 基层动态

以学促干激发“活”力 做强水稻产业“龙”头 ——高峰镇活龙村壮大村集体经济见闻

  每斤不到2元的稻谷,如果进行深加工、走品牌化之路,不仅其价值得到大幅提升,农民也会增加更多收益。自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贵安新区高峰镇活龙村“两委”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不断激发村“两委”发展活力,不断理清发展思路,不断夯实水稻产业龙头,朝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的目标迈进。

  位于高峰镇西南部的活龙村,有420户1426人,以种植水稻、折耳根为主。自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活龙村党支部经过深入盘点和分析后认识到,活龙村的工作和周边村相比,存在一定差距。在主题教育中,活龙村积极发挥党支部书记带头学、村“两委”集中学、村干部结对学的方式,不断增强基层战斗堡垒的凝聚力。

  “目前我们已经组织开展了5次集中学习。以前,我们召开一次党员大会,只能来一半的人,但现在大家积极性都提高了,不仅绝大多数党员能参加学习,而且在研讨发言环节也都很积极,对村里面的工作提出了许多意见建议,帮村里理清了发展思路。”活龙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周小华说,学习中,对在浙江务工的两名流动党员,周小华也和副支书进行结对包保联系,为他们发送电子版学习资料和邮寄书籍。为保证学习全覆盖,对于年老体弱不能参加集中学习的3名老党员,村党支部采取“一对一”送学的方式,将集中学习的内容传达给他们。

  通过一段时间的深入学习,活龙村“两委”认识到,找到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产业路子,是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关键。

  “活龙大米远近闻名,但活龙的产业却没有做起来。”周小华说,在高峰有一种说法:贵州大米看高峰,高峰大米看活龙。为了提升活龙大米品牌价值,活龙村还成立了贵安新区活龙皇贡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推动活龙大米走向市场。

  村委会办公室里,一个个印有“高峰大米”的米袋子摆放整齐。周小华介绍,活龙大米在贵阳贵安、安顺均有一定知名度和美誉度,但还缺乏更深层次的包装推广。而不少村民为了省事,每年秋季水稻收割后,以1.6元/斤的价格出售稻谷,导致其附加值不高,村民收入也无法提升。

  活龙村水稻种植面积达1200亩,年产水稻在120万斤左右。这对于活龙村而言,是一座“富矿”,为让这座富矿产生应有的价值,活龙村正在积极筹划活龙大米“提档升级”事宜。在加工端,村里拟在短期内找工厂代加工、形成市场效应后逐步建设自己的大米加工厂的方式,降低本村加工大米的成本并方便邻近村民;在品牌端,村里积极通过新区市场监管局注册商标,并通过省农科院专家对大米品质进行鉴定,逐步提升活龙大米的“含金量”;在市场端,村“两委”干部将积极利用自身资源优势,通过电商、节会活动等平台,不断拓展销路,走向市场。

  村委会旁,新修建的粮食产业路是村集体公司承建的项目。这条总长671米、投资26万余元的产业路,让170余户村民受益。今年以来,活龙村集体公司通过承包麻郎幼儿园装修工程、实施活龙村粮食产业路项目、组织劳动力到就近的蓝莓基地务工等,目前已实现村集体经营性收入72.83万元。此外,活龙村村民几乎家家种植折耳根,这800亩折耳根的亩均产量达2000斤,每斤售价2.5元至5元不等,有力促进村民增收。

  周小华说,接下来,活龙村将通过工程建设、劳务输出等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通过立足特色、找准优势,推动活龙大米走品牌化之路,不断夯实活龙村主导产业,实现“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黄宝华)

编辑:程晨

统筹:李华莹

编审:刘文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