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贵阳网 > 白云频道 > 白云要闻

白云区:昔日“荒地”变花海 “美丽经济”助振兴

专家(左)在指导石龙村驻村工作组进行粉黛花管护。

  “现在陆续开花了,效果还不错,预计赏花期能持续到11月,之后要注意分株,确保明年的长势……”9月8日,在白云区牛场布依族乡石龙村石板田现代农业园粉黛花田观赏暨育苗育种基地,省农科院园艺研究所专家、贵阳市科技特派员许红娟正在指导村民们进行种植管护。

  蓝天白云下,这片占地20亩的粉黛乱子草已陆续开花,粉色“花海”吸引不少游客前来打卡游玩拍照。很难想象,两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贫瘠裸露的矿山污染治理复垦地。

  石龙村驻村第一书记邓召斌介绍,石龙村位于云雾山脉,地处贵阳市北郊,下辖石坎、白岩、火烧寨、大木厂4个村民组,全村180余户,布依族、苗族等少数民族群众占全村人口的约87%,民族民俗文化丰富。全村土地总面积7.89平方千米,森林面积8109亩,森林覆盖率达68.6%,生态资源非常丰富。近年来,石龙村大力发展农文旅产业,依托生态资源、民族民俗文化资源、采摘果林项目等,开发了多个文旅体验项目,吸引不少市民游客前往游玩。

  然而,这个生态优美的乡村却有一块占地几十亩的矿山开采遗留污染地,犹如一块伤疤,与周围的美丽风景格格不入。“这里是以前一个厂开采硅矿后留下来的,停止开采后进行了覆土生态修复。但由于前期污染遗留,这片矿渣地上重金属超标,不再适合种植入口食用的粮食作物。”邓召斌说,如何盘活这片土地,让这块“伤疤”消除甚至变美,成为驻村工作组的心头大事之一。

  去年初,经过前期调研,石龙村结合实际资源和产业基础,启动石板田现代农业园项目,拟盘活辖区200亩撂荒土地,种植脆柿、黄金奈李、金银花、粉黛草等果木花卉品种,打造集蔬果采摘、农业观光、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并将“伤疤”地块纳入项目,种植粉黛乱子草,不仅能观赏景观还能育苗育种进行销售。

  “我们自己买粉黛种子,但种下去以后没有什么动静。”邓召斌说,驻村工作组发挥白云区科技局等派出单位的作用,在其协助下,对接省农科院的专家团队,多次实地查看、调研,并派出科技特派员多次到村里进行指导帮扶,从粉黛的选种、栽种、管护等进行“一条龙”“手把手”教学。

  “老师直接到地里示范,从云南买来花种,包括两株之间的种植间距要多少合适等知识,都教得非常细致。我们还专门组织村里的年轻人、骨干来学习,培养农村新型产业工人。”邓召斌说。

  在专家指导下,这片占地20亩的矿山污染复垦地作为粉黛花田观赏及矿山污染治理生态修复板块,于去年5月中旬种植了适合生长的粉黛乱子草种苗。“沿路还种植有赤胫散,在打造粉黛观赏景观的同时,还能对矿山污染地持续进行生态修复,吸附金属污染,改良土壤土质。”许红娟说。

  “我们这片粉黛花田的鲜花赏花期从9月开始,预计可以持续到11月,专家还建议我们进行干花制作、压花制作、育苗种苗销售,延伸‘美丽经济’产业链,粉色花海把这块污染地盘活了。”邓召斌介绍,如今,石龙村石板田现代农业园项目中的脆柿、黄金奈李、金银花等均已全部种植完成。项目建成见效后,预计可年亩产脆柿1200斤、黄金奈李2100斤,年产值400余万元,有效带动全村65户150人增收。“春闻花香、夏采金李、秋看粉黛、冬赏雾凇,打造三季有花、四季有景的旅游地,为村里带来更多人气,带动农家乐、土特产销售等业态,让农民增收致富,推动乡村振兴。”邓召斌说。

  这只是白云区坚持生态优先推进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白云区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以生态修复和污染防治推动环保,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攻坚,着力维护好乡村的优良生态底色,全面提升绿色发展水平。

  白云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该区将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着力构建优良的生态底色,在抓好生态保护的基础上,发挥资源禀赋优势促进生态产业化,培育壮大绿色生态农业,大力发展林下种植养殖、林下采摘、森林景观利用等林下经济,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全力助推乡村振兴。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梁婧 文/图

编辑:胡家欢

统筹:李华莹

编审:刘文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