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贵阳网 > 清镇频道 > 湖城清镇

红枫湖葡萄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探因


 红枫湖镇芦荻哨村村民在修剪葡萄。

  9月11日,在清镇市红枫湖镇芦荻哨村的集中连片葡萄基地,农民剪下一串串阳光玫瑰葡萄,整齐摆放进果筐、称重装车,准备将今年最后一批葡萄发往贵阳、上海等地。在前不久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公布的2023年第二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中,以该基地为核心产地的红枫湖葡萄榜上有名。

  名不见经传的红枫湖葡萄为何能成功入选?记者来到红枫湖镇寻找答案。

  清镇市参评和送检的是由贵州智联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种植的阳光玫瑰葡萄,核心产地位于红枫湖镇芦荻哨村和骆家桥村等村寨,自2017年开始种植后规模逐步扩大,目前种植总面积约2500亩,今年已挂果230亩,产量100余吨,产值200余万元,均由芦荻哨基地出产。记者来到基地,与当地农业技术专家、种植企业负责人、农民深入交流,揭开红枫湖葡萄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的三个关键——

  借助优良生态。红枫湖是贵阳人民的“大水缸”,经过早年的农民“退湖进城”和工厂“退湖进园”,以及连续多年的治理和保护,逐步成为黔中地区的“生态高地”。坐拥大半个红枫湖的红枫湖镇,村寨几乎都沿湖岸分布,既深度参与了生态保护工作,又切实享受到优良生态带来的红利,有干干净净的土壤、空气、水源,致力于发展生态农业,还借此种起万亩茶园。因为看中一方好水土,智联农业公司落地清镇并在红枫湖镇成功试种高端葡萄阳光玫瑰。由于生态优良,加上独特的海拔和气候等环境因素影响,与国内阳光玫瑰葡萄主产区云南、江苏、宁夏、新疆等地相比,红枫湖葡萄的玫瑰味道更加浓郁,入口回味无穷。

  规范生产标准。“贵州的阳光玫瑰葡萄种植规模较小,因此我们瞄准高端市场,规范生产过程的每一个环节,用‘标准化’构建错位优势,打造更强的市场竞争力。”智联农业公司生产负责人莫晓东说。借鉴国外高端阳光玫瑰品牌“小串型、中果粒”的经验,智联农业公司给种植基地精准“定产”:精细化疏花疏果,每棵树结葡萄30串、重45斤,每亩地出产3000斤。摘果时再细分为一、二、三级和无级别果,一级果每串55颗果实、重1.3至1.5斤。这样做的人力投入是常规种法的好几倍,但是效果非常好,优果率达80%以上,而且颗粒非常均匀。

  追求上乘品质。为进一步提升出产品质,智联农业公司在芦荻哨村建设葡萄基地过程中,给所有葡萄树装上棚顶,有效防止酸雨侵袭和雨水直淋导致的霜霉病。同时,一律施用有机肥,让葡萄充分吸收营养。科学使用农药,仅在葡萄的萌芽、展叶和套袋前等关键时期适量用药。疏果后给每一串葡萄套袋,防止日灼,减少病虫害,提高葡萄的甜度,改善果面光泽度。一系列举措,让红枫湖镇种出的葡萄品相、品质上佳。

  在生态化、标准化、品质化的加持下,贵山贵水加上招商引资来的“贵人”,共同成就了红枫湖畔的“贵果”。“果皮黄绿色,有光泽,果粒大小适中,皮薄,果肉质地脆,汁液丰富,口感香甜。”“可溶性固形物(主要指糖类物质)、可滴定酸、矿物元素钾和钠等含量均优于参考值。”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营养品质评价鉴定报告充分肯定了红枫湖葡萄的品质。

  目前,红枫湖葡萄有一半出售到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市场售价和紧俏度都处于国内阳光玫瑰品牌的第一梯队,智联农业公司借此机会与上海嘉果贸易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起稳定的供销关系。“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为我们的发展锦上添花。我们争取明年的产量翻一番,达到200吨以上,开拓更广阔的市场,闯出更大的名堂。”莫晓东说。

  除智联农业公司的种植基地外,红枫湖镇的右七、大冲等其他沿湖村寨也种有葡萄,总体面积超过1万亩,主要品种为水晶葡萄。“为提升亩均产值,我们将总结阳光玫瑰葡萄的种植经验,向全镇更大范围推广,形成红枫湖葡萄的整体品牌效应,带动更多农民种植‘贵果’增收。”红枫湖镇高级农艺师涂勇说。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许发顺 文/图

  ■名词解释

  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是指在特定区域内生产,具备一定生产规模和商品量,具有显著地域特征和独特营养品质特色,有稳定供应量和消费市场,公众认知度和美誉度高的农产品,需经地市级、省级农业农村部门农产品质量安全与优质化业务技术工作机构审核,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组织专家技术评审确认,才能被纳入名录。

编辑:程晨

统筹:李华莹

编审:刘文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