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贵阳网 > 修文频道

有机垃圾变饲料 “烦心事”成“好生意”——修文县小坝村推进有机垃圾协同处置项目走笔

  15分钟,村民不要的瓜藤、苞谷核、苞谷秆经过粉碎、搅拌、制粒、烘干等工序,变成了小拇指粗细的饲料,可用于家畜家禽的喂养。在修文县小箐镇小坝村,通过引进设备,农村有机垃圾“变废为宝”,实现再利用。

  今年,在修文县农村“治垃圾”工作中,小箐镇小坝村以科学分类推进垃圾减量,谋划如何科学回收、处置、转变尾菜(秸秆)等农村有机垃圾,实施了有机垃圾协同处置试点项目。

  小坝村党支部书记李仕祥表示,该村是一个传统农业村,是贵阳市蔬菜保供基地之一,不仅每年9至11月会陆续产生尾菜,村民采收后的水稻、烤烟、苞谷也都会产生秸秆。11月末,尾菜最多时约有1000吨,处理起来一直是件“烦心事”。

  为此,小箐镇镇政府和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共同谋划,在村里引进一套采用尾菜(秸秆)粉碎、精细料粉碎、搅拌加工为混合料的设备,每小时能处理1500斤左右的有机垃圾,项目投产后,预计每年能有效处理1000亩有机垃圾,还可加工混合料,日产3000斤饲料颗粒,处理过程中不会产生废水、废渣,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今年4月,小坝村召开了村民代表大会,村民们对此都表示支持;5月,村里开始了管理站房的相关建设;8月25日,有机垃圾协同处置试点项目开始试运营。

  为了让更多村民了解项目的建设情况并扩大宣传,村里组织村民现场参观并试用。“非常实用,打出来的饲料干燥好存放,尾菜进去多少斤,成为饲料后出来就是多少斤。”66岁的村民刘朝刚使用后表示效果很好,又从家里运来140斤左右的秸秆和瓜藤打成饲料。

  现场,李仕祥和刘朝刚还为大家演示了苞谷核转变为饲料的全过程:将苞谷核放进机器粉碎,粉碎后的颗粒在管道里完成搅拌,之后顺着管道进入制粒环节,制粒结束后进入烘干环节,制成长约3厘米左右的饲料,最后计量装袋。

  虽然还处于试运营阶段,但预约使用的村民络绎不绝。“以前尾菜等有机垃圾多数扔掉,但现在可以将其作为粗饲料进行利用,不仅降低了养殖成本,家里没有养殖畜禽的,还可以将尾菜卖给村里。”李仕祥说。

  目前,该村有机垃圾协同处置试点项目采用两种模式运营。一是村民可以一定的价格将尾菜等有机垃圾卖给村里;二是村里按0.3元/斤的价格收取加工费,为村民进行饲料代加工。对于这样的价格,不少村民表示很划算。

  小坝村村委会还积极与周边的养殖大户和相关公司对接。目前,该村已收到200吨尾菜(秸秆)预定加工量,并为一公司提供肉牛饲料加工,意向性年提供颗粒饲料500吨。未来,小坝村还考虑采取多种方式扩大合作,助力当地乡村振兴。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汤利

编辑:李华莹

统筹:胡家欢

编审:刘文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