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贵阳网 > 贵阳网·黔视频 > 原创

【读懂贵阳③】一夕之间官职连升三级,清代贵州“学霸”怎么做到的?

■开栏语

今年夏天,贵阳“爆火出圈”,众多国内外游客来到贵阳,感受贵阳的独特魅力。那么,贵阳究竟是座什么样的城市呢?避暑之都、美食圣地、中国数谷……每个人心里都有属于自己的“贵阳城”,都有自己对于贵阳这座城市的独特理解。

9月4日起,贵阳市融媒体中心、贵阳日报传媒集团、贵阳网联合推出《读懂贵阳》栏目,尝试带你穿越贵阳历史,倾听贵阳历史名人,领略黔山秀水,讲述“我们的贵阳城”,复原贵阳市民的集体记忆。

在这里,贵阳会是一座“故事多多”的城市,有着深深的历史沉淀;会是一座“美景多多”的城市,“一步一景”不再是传说;会是一座“多彩多姿”的城市,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

让我们一起转动历史齿轮,走进爽爽贵阳,细品城市故事,读懂城市文化,缔造自己的贵阳城!

第三期:

一夕之间官职连升三级

清代贵州“学霸”怎么做到的?

走进贵阳,读懂贵阳。

放眼当代,想要升官,哪个不是扎扎实实地从基层干起。而在古代,真就有这么一个人,一夕之间,官阶从五品越级晋升到二品,一下连升三级。

一夕之间官阶连升三级,这位清代贵州“学霸”是如何做到的?

赵以炯,二十二岁中举人,二十九岁进士及第,殿试获一甲第一名,成为云贵两省的第一位文状元而大魁天下。这是自中国开科取士以来破天荒的,不仅传遍京城,还震动家乡,可谓是风光无限。

赵以炯在中状元后还发生了一个小故事。

当时赵以炯任职于翰林院,正巧碰到光绪皇帝大婚,普天同庆。婚礼的前一天,要送金册到皇后家去,正式册封皇后。按惯例,奉送金册和喜堂点蜡烛的官员必须要新科状元,这一年的新科状元是赵以炯,奉送金册和喜堂点蜡烛的自然非他莫属了。

清代状元郎戴的是水晶顶子,白色的。普通百姓结婚尚且忌讳白色,何况是帝王家,于是,慈禧太后传旨将赵以炯的白顶子换成了红顶子。

按清朝顶戴制度,一品、二品官员戴的是红顶,五品官员戴的是白顶,水晶顶即白顶。这样一来,赵状元由五品一下升到二品,连升三级,他也成了清朝唯一戴红顶子的状元郎。

赵以炯的一生做过许多官职,其中最大的一个就是当时的广西提督学政,相当于现在的教育局局长。后来因为母亲去世回乡守孝,三年期满后再回北京,没多久便告老还乡,一直在贵阳青岩古镇讲学。

策划/文字:杨阿敏

主播:马铮

摄像:杨晓伟

设计/剪辑:林虎 曾玉璇

编辑:李奕璇

统筹:汪东伟

编审:干江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