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乌当大桥苗寨民族文化历史及习俗
发布时间:2021-07-29 18:56 来源:乌当区融媒体中心
大桥苗寨的主要乐器及其作用
大桥苗寨的民族乐器主要有芦笙、唢喇、姊妹箫、木叶等。

大桥苗寨的芦笙吹奏主要是在喜庆的场合,吹奏的曲子也以喜庆为主。芦笙曲调很多,最主要的传统曲调是《沙门踩》①。沙门踩本来是苗族制作芦笙的始祖,他做的芦笙特别精致、漂亮,吹奏出来的曲调响亮优美。他去世后,苗族人为了纪念他,就把最好的芦笙曲调名字叫做《沙门踩》。每年跳苗场时吹奏的第一首芦笙就是《沙门踩》,在纪念沙门踩师傅的同时,也感谢组织举办活动的人。
远古时候,大桥交通不便、经济落后,苗族人从四面八方来大桥玩场(跳场),人们就吹奏芦笙曲调《给错嘎》②,感谢大桥苗族人的盛情款待。在玩场(跳场)时,《给巴倒》③是最富有情感、内涵最深的芦笙曲调。未婚男女青年初次见面、一见钟情,或再次见面时,男孩就会给喜欢的女孩吹奏《给巴倒》,表达对女孩的爱慕之情。男孩吹着《给巴倒》走得很慢,欢喜地、激动地用芦笙调传情。

在大桥苗寨里,芦笙吹奏技艺很特别。有一人分别用嘴巴和鼻子同时吹奏两把芦笙;还有四个人互相配合、高度统一联合吹奏一把芦笙。芦笙吹奏和舞蹈表演,曾经在乌当区文化艺术节上获得二等奖。
唢喇是大桥苗族人的一种传统的乐器,主要适用于丧葬场合,护送逝者一程,同时为逝者家属驱除恐惧和寂寞。如果在同一场葬礼上有两拨唢喇手,唢喇手们就会互相比试吹奏的曲调和技艺(又叫斗唢喇),唢喇手可以用吹唢喇的方式把心里想说的话表达出来。
木叶和姊妹箫是平时娱乐时吹奏的,主要用以联络兄弟姐妹和普通朋友之间的感情。
在民族文化的传承上,大桥苗寨走科学传承之路。苗族人在传承民族文化的同时,更重视子女的教育,培养苗家现代先进文化科技人才。如今,大桥苗寨里走出了大学生、研究生,有教师、医生、科技人员,也有大学毕业后自主创业者。这让罗德贵和全苗寨的人们感到非常自豪和欣慰。

大桥苗寨旁亘古的南明河生生不息向前奔流,伴随着苗寨从远古走来,走进今天新时代的幸福生活,并将带着大桥苗族同胞继续奔向美好的明天。
注:
①《沙门踩》:苗语,人名。古时候做芦笙手艺和质量最好的师傅,因做的芦笙吹奏出来的声音非常优美,大桥苗族人就把他的名字当作芦笙调名。
②《给错嘎》:苗语。汉译为:我们来自很远的地方,来到这里没有亲戚也没有朋友,希望当地的老妈妈给我们饭吃,让我们有地方睡觉。
③《给巴倒》:苗语。最深情的芦笙调,常常是苗族男青年在跳场相亲时吹奏。
编辑:何璇
统筹:汪东伟
编审:干江沄
-
中国绿茶新金三角:贵州!凭什么?
-
陈晏赴京拜会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靳诺
-
贵阳去年空气质量创历史最佳 全年357天优良好空
-
展示艺术精品 提供美育服务
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主题美术作品展在贵州美术馆展出...
-
阳光云海相约来
在送走2018年最后一场雪后,1月5日清晨,兴义市敬南镇...
-
贵州玉屏:茶花盛开引客来
正值茶花盛开季节,位于贵州省铜仁市玉屏侗族自治县的...
-
人尽其才 筑梦黔行!贵州奋力推进“人才大汇聚
-
摘帽出列后的三百六十五天!贵州全力巩固拓展脱
清晨第一缕阳光,铺洒在初冬的贵州大地,映照着欣欣向...
-
贵州运用大数据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一张网
“十四五”时期,贵州基本民生保障将更加完善,社会救...
-
创新一子落 发展满盘活!贵州各地开发区向改革
-
中超:北京国安平成都蓉城
6月30日,主裁判刘威(左二)与成都蓉城队球员阿不都海...
-
女子双人10米台:陈芋汐/全红婵夺冠
当日,在匈牙利布达佩斯举行的2022年世界游泳锦标赛跳...
-
世界女排联赛:中国胜波兰
当日,在保加利亚索非亚举行的2022年世界女排联赛分站...
-
温网综合:纳达尔、斯维亚特克挺进第三轮
今年法网的男、女单打冠军纳达尔和斯维亚特克从红土转...
-
中国篮球名人堂首届入堂规模确定:25人 1个集体
中国篮协名人堂委员会30日召开首次会议,确定了中国...
-
《农村教育发展报告》:教师队伍建设成效明显
东北师范大学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院13日在京发布《中...
-
司考改革:想拿双学位当“敲门”砖?没那么简单
几乎所有非法学专业的司考考生都拼了命地想在司考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