朦虎拜苗寨从远古走来——探访乌当大桥苗寨民族文化历史及习俗(二)

发布时间:2021-05-24 12:59   来源:微乌当  

  大桥苗寨正月十三跳场

  古时候,乌当地区交通闭塞,人们往来和交流很不方便。为了能让贵阳周边的苗族人有一个交流的机会,也为了凝聚贵阳周边的苗族,朦虎拜①的罗氏兄弟罗国栋、罗国银出钱、出粮,以给女儿选婿之名举办跳场活动。那时,少数民族的婚姻是在同一个民族之间的各部落之间通婚,不与汉族、布依族等其他民族往来。同时,也借助跳场这个活动,为所有的苗族男女青年搭建一个认识、恋爱的平台,并沿袭至今。

  大桥苗寨跳苗场日期选在正月十三②。跳场的第一天是踩场,第二天是正场,第三天是下场。踩场要举行隆重的踩场仪式。首先在寨中安放一张八仙桌,上面供奉丰盛的祭品,苗王(世袭的苗王传承人)燃烛点香、烧钱化纸,祭奠列祖列宗,敬奉天地神明。之后,由苗王在场中央插旗杆,旗杆上端挂着一面红旗子,上书“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八个大字。开场时,鸣铁炮三响,随之是鞭炮、唢呐、芦笙等齐鸣,众多苗家人随乐曲绕着旗杆翩翩起舞。跳舞的人越来越多,芦笙也越来越嘹亮,节奏很强的唢呐、芦笙的和声与小伙子小姑娘们欢快潇洒的舞步,跳出苗族人特有的神韵。

  1959年至1961年的三年困难时期,国家经济非常紧张,人们吃饭都成问题,大桥苗寨的跳场活动就暂停了。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社会得到飞速发展,大桥苗寨也发生了天翻地覆地的变化,苗族人也过上了丰衣足食的日子。2012年春节,大桥苗寨停办已久的正月十三跳场活动,在省市区领导和相关部门的重视和关心下重新发起,并以“金芦笙迎春节”的仪式来纪念祖先,用苗家传统文化方式来歌颂祖国歌颂党,宣传新时代党的方针政策,促进民族团结和大桥经济发展。几年来,前来参加活动的苗族群众不断增加,跳场也逐渐成了少数民族增进团结和进行文化交流的平台。

  2016年,大桥苗寨的跳场活动,被列入乌当区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品名录;2018年被列入贵阳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注:

  ①朦虎拜:苗语mou’fu’bai,汉译:大桥苗寨。

  ②正月十三跳场:大桥苗寨的主要民族文化活动,共举办三天。古时候,交通不方便,人们从四面八方走来需要时间;同时,按苗寨习俗,正月初一至初三苗族人闭门不出,正月初四开始走亲访友,青年男女开始游方(游玩、谈恋爱)。正月十三至十五是春耕之前,筹办活动的时间比较充裕,举办跳苗场活动最合理。

  编辑:梅婕

  统筹:张强

  编审:魏成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