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贵阳网 > 黔中书

年声响起

  乡间的年,在吆喝声中,徐徐拉开了帷幕。

  麦芽糖首先登场。一根扁担,两个小铁桶,在强健有力的臂膀上,划破了乡间宁静的空气。一声“麦芽糖”,首音嘹亮,尾音悠长。不管身在何处,一听到这声音,孩子们便立刻扔下手头的事儿,一溜烟冲了出来。

图片

  孩子们迎接卖糖人的阵容,颇为壮观。三五成群地跟在后头,保持一段距离,却又舍不得让麦芽糖离得太远。有心急的,一边跟着,一边喊着家里头的大人,还带着点急促的哭腔,生怕大人们动作一慢,卖糖人就消失无踪。

  一年中,这样的机会也没几次。大人们不忍心让孩子失望,有的掏点零钱,有的干脆拿点粮食,和卖糖人交换。卖糖人的吆喝,把宁静的乡村搅动起来。直至走远,那欢闹而热烈的气息,仍飘荡在乡间的空气中。

  紧随其后的,各类吆喝声渐次在村里响起,捏糖人的、卖年货的——各种各样的商品,在担子里,颤悠悠地在村里亮相。那个年头,村子偏僻,交通不便,很多过年必需的物资,都是在这样的吆喝声中,渐渐采购齐全。

  村里人家,大多简朴度日。平日里,多是自给自足,吃用无不是从家里那点田地中抠出。偶有挑着担子的货郎,从村里走过。吆喝声声,回响在村里,却如小石子入海,除了那一点点转瞬即逝的涟漪,什么回应都没有。

图片

  平日里的静,过年时的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就是小时候,在乡间度过的一个又一个的年。如今,交通便利,乡间之年也再难有吆喝声响起。此起彼伏的吆喝声,也就此成了记忆里乡村过年的旧时风光。

  (《年声响起》文字来源于贵阳日报,图片来源于视觉中国。)

编辑:舒锐

统筹:董容语

编审:肖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