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贵阳网 > 黔中书

冉正万小说新作《白毫光》《乌人传》:现实“陌生化”与寓言式表达

  以“现实与寓言”为主题的冉正万新书分享会于2月3日在贵阳钟书阁书店举行。

图片

  贵州省文联副主席、贵阳市作家协会主席、鲁迅文学奖获得者肖江虹,贵州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院长、贵州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杨波,复旦大学文学博士、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贵州省美学学会副秘书长索良柱等嘉宾读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贵州作家冉正万独特的文学世界。

  肖江虹评价冉正万——“通过文学技巧呈现自己相信的真实世界”,高度概括了冉正万小说创作的基本形态。

图片

  贵州与世界:冉正万的文学地域与创作视野

  莫言的高密东北乡,阿来的嘉绒藏区,马尔克斯的马孔多小镇,福克纳的约克纳帕塔法县……都是文学版图里的著名精神地标。黔地,正是冉正万苦心耕耘的精神血地。

  从《纸房》《天眼》《银鱼来》,到最近两部新作《白毫光》《乌人传》,如同其作品中地地道道的黔北小乡村“冉姓坝”、“半边坡”,字里行间尽是黔北气息。近年来,冉正万也以贵阳街巷为题,创作了好评如潮的小说作品《鲤鱼巷》《指月街》《图云关》《洪边门》等。

  “冉正万是具有世界性视野的贵州作家。”肖江虹高度评价了冉正万小说对贵州文化的宣传,称其笔下的贵州山、贵州水、贵州人、贵州事,都在向世界展现贵州文化,传递贵州声音,真挚讲述所热爱的故土。

  杨波认为,《白毫光》讲述的是精神返乡以及与命运和解的故事,故事中的人物在把母亲灵牌送回贵州老家的路途上,不断解码母亲身世,同时也不断获得自我精神对位和重建心灵世界。

  “精神返乡”,是世界性的文学话题,本质上是另一个层面的自我流放。如《白毫光》的文化之根是在贵州龙泉县楚米镇。“哪怕出走千里,魂一定回归这里。”索良柱认为,冉正万的作品,在小切口、小人物、小细节以及小地方展现“大世界”。

  回归与放逐,冲突与和解,开放与封闭,都是相互交汇的河流,日夜不停地在我们体内流淌。很多时候,总在故乡望他乡,也在他乡思故乡。冉正万通过努力讲述这些贵州人内心世界的奔腾交织,展现出人类社会普遍的精神现象——一半是拼命逃离,一半是努力回归。

  现实世界“陌生化”与寓言式表达

图片

  “故事不能生造,灵感来自于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深度体验。”冉正万称自己的小说作品有现实原型。

  索良柱认为冉正万热爱生活,能非常投入地拥抱生活,聆听各种声音,留存自己观察到的所有细节。

  “冉正万的小说,对地域文化的还原,准确而又细腻。”肖江虹说,细腻的人物刻画、细致的情节体现都是冉正万的写作优势,这源于冉正万认真求准的写作态度。

  冉正万小说的传奇性和“魔幻色彩”令读者为之着迷。

  不管是《纸房》《银鱼来》,还是新作《乌人传》《白毫光》,无边无际的荒诞与令人啼笑皆非的现实,在文字间缓缓流淌。

  “真实,是小说的内在要求,但外在表现越有趣越好。”冉正万直言:写作技巧很重要,所以创作《白毫光》的过程,是‘写了改,改了写’,前后修改了很多年,才让作品“长大”了。

  俄国形式主义评论家什克洛夫斯基的文学“陌生化”理论指出,为了创造令读者耳目一新的艺术形态,作者往往会从通过视角转变、人物变形等手法,来构建不一样的艺术世界。冉正万的创作,正如同老话“出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是寓言式书写。最难能可贵的是,作为坚定的本土文化自信者,冉正万通过世界性视野的观照和“陌生化”处理,让充满勃勃生机的黔北乡野文化散发出迷人的独特魅力。

  优质高产:养育题材与自我成长

  孜孜不倦、以字织绵,冉正万是贵州最勤奋、最高产的作家之一,近几年他几乎年年有长篇新作推出,令人敬佩。

  肖江虹评价,冉正万推出的高品质新作,对其他作家而言,有鞭策作用。他坦言自己每次看到冉正万的新作,都会下决心去创作新的长篇小说。

  冉正万透露:自己的小说新作,并不是近期才动笔的,有可能二十多年前就开始写了,只是现在正巧可以拿出来了。他说自己对这些小说题材,就像是养小孩子一样,可能“养”了很多,等它们陆陆续续地长大成熟后才会在某一天“突然”跑出来和大家见面。

  关于《白毫光》这部小说的诞生,冉正万透露自己大概是二十多年前就隐约产生了创作的念头,2015年正式动笔,创作过程中因电脑被偷而弄丢已写好的13万字作品,重新写到17万字,又因为自己不满意而删减到只剩下3万字。在此基础上接着重写,一直到2022年才搁笔。因此,《白毫光》题材前后“养”了差不多二十年。

  索良柱认为,“养题材”的过程,实际上是作家自我不断成长的过程。很多作家都有这样的经历:有一个很好的题材,但不知道从哪儿下笔。经过后来长时间的不断观察、学习和积累,随着个人阅历、写作技巧等不断提升,突然有一天就豁然开朗了。题材的“长大”,以作家个人的成长为前提。所以,冉正万的小说,一半是过去持之以恒的热爱、付出和积累,一半是现在的笔耕不掇、厚积薄发之后的精彩呈现。

  插图与文本:汇聚合力 相互辉映

图片

  冉正万作品《乌人传》中六张精美插图,均出自贵州青年画家胡世鹏之手,是难得的佳品。

  胡世鹏在分享会上透露,自己作画时,并没有去冉正万的家乡,而是凭对作品的理解和想象进行创作。当他画完插图来到冉正万的家乡,才发现这里和自己想象的完全一样。

  肖江虹认为,插图有独立的生命价值,与文本相互辉映,能达到相互促进、相互增辉的传播效果。贵州的文艺创作,需要更多这样的合作。

  贵州的文艺创作一向较为“低调”,贵州的优秀作品,被再度创作的机会不多。而优秀的小说需要通过不同视角和不同形式的再度创作,来全面释放魅力。比如中国传统四大名著,也是通过续写、改写,以及影视拍摄等,持续释放跨越时空的活力。

  关于读者关注的冉正万小说内容寓言化,冉正万说自己“没想到那么多,只是想把这些人写活,把故事写好。”

图片

  冉正万,贵州余庆人。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银鱼来》《天眼》《纸房》《白毫光》等九部。出版有小说集《跑着生活》《树洞里国王》《苍老的指甲和宵遁的猫》《唤醒》等八部。曾获第二届贵州省政府文艺奖二等奖、第六届贵州省政府文艺奖一等奖、第六届花城文学奖新锐奖、长江文艺短篇小说双年奖,第七届西部文学奖,第六届林斤澜文学奖。

编辑:舒锐

统筹:董容语

编审:肖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