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评:防溺亡,既要“记性”也要“水性”

发布时间:2021-07-20 15:46   来源:新华网  

  入夏以来,多地发生溺亡事件,其中尤以学生为多,令人悲叹不已。防溺亡,为何“年年溺亡年年防,年年防后仍溺亡”,屡次陷入效果不佳的“怪圈”?

  乱麻必有头,事出必有因。梳理近年来的溺亡案例发现,真正失足落水者并不多,反倒多是主动近水酿成悲剧。面对这些“主动近水”型的孩子,无论是为池塘安上“围栏”,还是给孩子配备“看护”,都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治标不治本,难以确保万无一失。

  “淹死的都是会水的”,这句直白的谚语诠释了一个道理:无论你的能耐有多大,保障有多完备,但如果安全警示的思想之弦不牢固,必然会将自己置于危险之中。因此,防溺水,首先要牢固思想之“围栏”,提高孩子们的安全意识,使得他们懂水也敬畏水,摒弃侥幸心理,更加热爱和珍惜生命。

  当前,不少地方已开始做安全警示教育,但往往“浅尝辄止”,多停留在口头上、课堂上。须知,喜欢玩水是孩子们的天性,一句“玩水危险”,很难阻止孩子们下水的脚步,真正能够让他们长“记性”的,还是针对性地开展情境教育。一方面,运用多媒体手段,让孩子们在溺水事件中汲取教训;另一方面,走进泳池等现场,让孩子们在“身临其境”中了解水的特性。

  与此同时,“水性”作为一项求生技能,危急时刻也能发挥关键作用。不久前,一名独自在家的孩子面对火情,淡定地用水打湿拖把成功灭火,在朋友圈“刷了屏”,这件事很好地说明了掌握正确避险方法的重要性。

  前期的安全警示教育至关重要,后期必要的防护措施也不可或缺。前者可以让孩子对水有更科学的认知,从而不盲目下水;后者可以让孩子对危险有效规避,从而减少被动落水危害。因此各地要在重点水域配备必要的救生设备、提醒设施、救生人员,既必要也必须。

  总之,防溺亡是个系统工程,全流程、全环节一个都不能少。既要有“记性”,又要有“水性”,还要有必要的举措,只有构建全流程防控体系,才能让溺亡悲剧少些再少些。

  海报设计制作:王莹

  编辑:陈晨

  统筹:汪东伟

  编审:干江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