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遵义会议精神

伟大转折 胜利之光

■ 李 锦 解放军报记者 朱宏博 通讯员 易恢荣

遵义会议的鲜明特点是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确立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创造性地制定和实施符合中国革命特点的战略策略。这在今天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习近平

中央红军长征路线,蜿蜒曲折,在黔北打结,又在黔北解扣。贵州省遵义地区就在结扣的中间。

深秋,遵义老城,枫叶正红。在红花岗区子尹路96号,一幢灰白相间、中西合璧的二层砖木小楼临街而立,东侧耸立着一棵老刺槐,苍劲挺拔。86年前,党中央在这里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成为我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在最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红色圣地,恒存史诗长歌。陈列馆中发黄的史料、会议房间内古朴的桌椅,还有红花冈、老鸦山上的战壕遗迹,无不诉说着当年的形势之危、鏖战之急和突围之喜。让我们走进“转折之城”,探寻砥砺奋进的力量。

“拨开了重雾,看见了阳光”

遵义会议陈列馆,《中央红军四渡赤水战役前敌我态势图》前,一个7岁小女孩驻足观望。

“17!18!19……妈妈,为什么蓝色的圈圈那么多,而红色的圈圈只有三四个?”

“因为当时敌人有40多万,红军只有3万。”

对于当时兵力的悬殊和形势的紧迫,小女孩或许难以理解,但“蓝多红少”的视觉冲击已令她深受触动。

86年前,中国革命命悬一线。经过5天5夜的湘江血战,中央红军从出发时的8.6万多人锐减到3万多人。队伍疲惫不堪,敌人穷追不舍。毛泽东、王稼祥、张闻天等人忧心如焚:“中国革命的道路不能再这样走下去了,这样下去是不行的。”

“天欲堕,赖以拄其间。人们在胜利时认识了毛泽东,在失败时更怀念毛泽东。”遵义市长征学学会专家曹旭告诉记者,战场接连失利,过了湘江,又濒于绝境,红军广大干部、战士不满情绪明显增多,这与前四次反“围剿”的胜利形势形成鲜明对比。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经过激烈争论,作出选举毛泽东同志为政治局常委等重大决定,解决了党内最迫切的组织问题和军事问题,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

“当时,疲惫的红军将士极度需要一场胜利来振奋士气。新的中央领导集体没有辜负期盼。”遵义会议纪念馆副馆长王志力介绍,短短数天的遵义战役,红军官兵歼灭和击溃国民党军2个师又8个团,毙伤敌2400多人、俘虏3000多人,取得了中央红军自长征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朱德曾快意作诗:“群龙得首自腾翔,路线精通走一行。左右偏差能纠正,天空无限任飞扬。”

“舵手一易齐桨橹,革命从此上新途。”有了舵手,就有了凝聚力和向心力。多年之后,周恩来谈到遵义会议时表示,在万分困难的时刻是毛泽东“扭转了这个船舵,拨正了航向”。邓小平也曾指出:“任何一个领导集体都要有一个核心,没有核心的领导是靠不住的。”

“遵义会议的精神传达到部队中,全军振奋,好像拨开了重雾,看见了阳光,一切疑虑不满的情绪一扫而光。”刘伯承曾这样回忆。

知所从来,方明所去。陆军第83集团军某旅“红一连”曾参加了攻打娄山关的战斗,在遵义会议期间担任会议的警卫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连队全面建设取得许多新发展。在挂满锦旗的荣誉室内,官兵们面向“军旗跟着党旗走”的红色标语坚定表示:“维护核心、绝对忠诚,是我军与生俱来的红色基因、一往无前的胜利之本。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我们坚决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努力在强国强军新征程上作出新贡献。”

“真正懂得独立自主”

一场秋雨过后,记者来到乌江上的江界河大桥。惊涛拍岸,峡谷轰鸣,两岸壁立千仞,江面水雾弥漫。

1934年的最后一天,中央红军来到乌江渡口。面对怒吼的江水,“洋顾问”李德再次彷徨起来,他想改变黎平会议决议,提出红军不要过江,而是在这里建立临时根据地,再寻找时机东进,与红二、六军团会合。他给出的理由是:“这是向(共产)国际报过,同意的。”

片纸千钧重。一份写在活页纸上、4600余字的《(乙)遵义政治局扩大会议》手稿,是遵义会议陈列馆的“网红”文物。这是1935年陈云同志传达遵义会议情况提纲的手稿,形成于遵义会议后不久从威信到鸭溪的行军途中。

由于当时情况危急,遵义会议未能留下原始档案文献。这份上世纪50年代从苏共中央接收的手稿,成为研究遵义会议的珍贵历史文献。

遵义会议后,年轻的中国共产党扔掉“洋拐杖”,提出“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实事求是、独立自主地确定长征路线。中央红军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一路斩关夺隘,彻底粉碎了国民党数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胜利到达陕北。中国革命尝到了独立自主带来的胜利滋味。

遵义会议后不久,陈云同志奉命离开长征部队,几经辗转到达上海。之后,他前往莫斯科向共产国际汇报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情况。他介绍道,遵义会议纠正了第五次反“围剿”最后阶段与西征第一阶段中军事领导人的错误,“建立了坚强的领导班子来取代过去的领导人。党对军队的领导加强了。我们撤换了‘靠铅笔指挥的战略家’,推选毛泽东同志担任领导”。

1963年9月,毛泽东在会见外宾时说,从那之后,我们就懂得要自己想问题。我们认识中国,花了几十年的时间。中国人不懂中国情况,这怎么行!真正懂得独立自主是从遵义会议开始的。

“遵义会议作为我们党历史上一次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重要会议,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走独立自主道路、坚定正确的政治路线和政策策略、建设坚强成熟的中央领导集体等方面,留下宝贵经验和重要启示。”2015年6月,习主席在遵义考察调研时的话语意味深长。

走近历史,感悟真理。火箭军某旅发射六营营长杨京现地探访遵义会议会址,通过视频向官兵分享心得。他深有感触地说:“开辟伟大道路,创造伟大事业。遵义会议精神启示我们,实现强国梦强军梦,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

“而今迈步从头越”

香稻三秋末,平田百顷间。秋日暖阳下,距苟坝不远的花茂村,几个孩童在田间欢乐嬉戏。86年前,红军在此留下遵义会议精神的星火。

望着纷至沓来的游客,花茂村党支部书记彭龙芬笑逐颜开。她告诉记者,村里发挥苟坝会议红色资源优势,结合乡村文化,发展特色旅游,开发古法造纸、陶艺制作等体验项目,仅2020年就接待游客131万人次,村集体资产大幅增加。“遵义会议红色资源是我们身边的一座‘富矿’,遵义会议精神不仅具有重大的历史价值,更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是我们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的动力源泉。”彭龙芬说。

2015年,习主席在遵义考察调研时指出,“我们要运用好遵义会议历史经验,让遵义会议精神永放光芒。”党的十八大以来,遵义军地聚焦精准扶贫,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党员尽锐出战,8个贫困县、871个贫困村全部如期摘帽,92.22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告别了延续千年的绝对贫困,告慰了长眠在这片土地上的英灵。如今,乡村振兴已启新程,新美画卷在山乡铺展。

近年来,贵州省军区继承发扬遵义会议精神,大胆创新国防动员工作。他们充分发挥贵州大数据产业优势,探索推动智慧动员建设,把“互联网+”运用到兵员征集、民兵整组、潜力调查等工作领域,并加快推动国防重点项目,积极探索生产力向战斗力转化的新渠道。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毛泽东的《忆秦娥·娄山关》写作于遵义会议召开后月余。遵义籍“排雷英雄战士”杜富国身上就有“而今迈步从头越”的豪气。他说:“从受伤到康复,我愈加地认识到没有信仰的人生是没有力量的。我决心在未来的征程上书写新的人生篇章,不辜负党的关怀和培养。”

日月经天,江河行地。乌江渡、娄山关、赤水河……一个个闪耀着遵义会议精神光辉的历史地标,已融入党和人民军队的光辉历史。遵义会议精神必将永放光芒,也必将推动党的事业不断取得新的胜利!

相隔千里的约定

■胡瑞智 解放军报记者 钱晓虎

这是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一头是遵义会议纪念馆红色义务宣讲员孔霞,另一头是陆军第83集团军某旅“红一连”指导员郑纪文。把他们连在一起的,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遵义会议。

“孔大姐您好,我是‘红一连’指导员郑纪文。我代表全连官兵向您和您的爷爷致敬!”视频中,一句亲切的问候,一个标准的军礼,令千里之外的孔霞眼含热泪。

1934年12月湘江战役后,中央红军从长征出发时的8.6万多人锐减至3万多人。危急关头,遵义会议召开,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红一连”是跟随毛泽东参加秋收起义的红军连队,毛泽东亲自在该连发展6名党员,并建立全军第一个连队党支部,开创了“支部建在连上”的先河。遵义会议期间,该连担负警卫会议的重要任务。

“‘红一连’是军魂发源的地方,现在就让我带着你,通过镜头看看你们老连队曾经警卫过的地方。”孔霞一边说话,一边拿着手机走进遵义会议纪念馆。

沿着二层小楼的木质楼梯拾级而上,穿过回廊便看到当年的会场:一个不大的房间里,有两扇嵌着彩色花玻璃的窗户,天花板中央吊着一盏煤油灯,房间正中放着一张长条桌子,四周围着一些藤椅,桌下还有一个炭火盆……

会场里的这些文物凝结着孔霞的爷爷孔宪权的心血。1935年,24岁的红军战士孔宪权在娄山关战斗中身负重伤,留在了遵义。新中国成立后,他成为遵义会议纪念馆首任馆长。那些年,他拖着一条伤腿,带领同事跋山涉水,沿着红军长征的路线收集整理相关文物和资料。孔霞受爷爷的影响,长大后成为一名红色义务宣讲员。

孔宪权、孔霞爷孙两人的故事让郑纪文和战友们为之动容:“你们传承红色基因、传播红色文化,我们践行强军目标始终对党忠诚。相隔千里,初心一致。遵义会议精神早已融入连队官兵的学习、生活和训练中。”

“孔大姐,我也带您参观一下咱们的连史馆。”郑纪文把镜头移向一块块展板,上面详细记录着该连从革命战争年代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光荣历史沿革。

“这个红色搪瓷盘是遵义会议后不久,毛主席同连队官兵一起就餐用过的红菜盘。”在一个红菜盘前,郑纪文停住脚步说,“如今红菜盘已成为连队的传家宝。”

结束通话前,郑纪文请孔霞给官兵讲几句话。孔霞郑重地说:“今天通过视频看到大家,我特别高兴。你们历经调整整编19次、移防换防21次,争做红色传人的热情依旧、劲头不减,希望你们攻坚克难,一往无前,争做强军先锋。”

“谢谢孔大姐,我们一定立足本职岗位,扎实练兵备战,提高打赢能力,在推进新时代强军事业中再立新功。我们非常希望您能来连队看一看,再给我们讲一讲遵义会议的故事。”

“好的,我一定去看望你们!”视频那头,孔霞愉快地答应了。

一位红色文化传人与一群红军传人,有了一个美好的约定。

“行进中的纪念馆”

■ 游勇 李锦 谭田

红色是历史文化名城遵义的基因,从1935年到2021年,时光流逝,遵义会议精神永放光芒。

“我们一直在思考和探索,新时代,我们应该如何讲好遵义会议精神?”遵义会议纪念馆馆长陈松说。

遵义会议会址游客量大,但覆盖面毕竟有限。为了让遵义会议精神走进千家万户,遵义市创新方式与载体,变“等人来”为“走出去”,充分利用遵义会议纪念馆主体陈列《遵义会议 伟大转折》,比照遵义会议陈列馆的设计和陈列,开展《长征与遵义会议》全国巡展活动。

巡展中,他们运用大量历史文物、文献、图片资料、雕塑、绘画、场景模拟等,以及声、光、电等多媒体、数字化、信息化手段,为观众呈现一个“复制”的遵义会议纪念馆,让观众深入了解遵义会议的伟大历史意义。

2016年7月以来,“行进中的遵义会议纪念馆”走进北京、上海、浙江、福建、江苏、宁夏、陕西等地,各地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民间团体、学校纷纷组织前往参观,自发前往的市民也络绎不绝,参观人数达400余万。巡展活动被观众誉为传承红色基因的“流动讲堂”。

遵义会议纪念馆解说员莫歉说:“观众中有八九十岁的老年人,也有七八岁的小学生,他们对这段历史都非常感兴趣,对我们的展览非常欢迎!”

巡展每到一处,都见证了当地干部群众追寻“红色足迹”的感人故事。在上海,当地一位老人连续多日来观展,每天最早来、最晚走,带着笔记本把展板上的内容一个字一个字抄写了下来。

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展览现场,一群大学生在此举行入党宣誓仪式。在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展览现场,大学生王伟佳在留言簿上写道:“两万五千里征途,一路荒原,一路沼泽,一路雪山,一路长河,难以想象这一路经历了多少艰难困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长征精神和遵义会议精神永远鼓舞着我勇往直前!”

“我们准备用10年的时间,在全国大城市都展览一遍。”陈松说。


编辑:汪东伟

统筹:吴亚鹏

编审:干江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