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光成炬践善行

今年9月,花溪区萤光公益志愿者中心(以下简称“萤光公益”)从贵州城市职业学院搬至花溪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此次走出校园、面向社会,意味着该中心将进一步推动萤光公益志愿微光成炬、彰显青春担当。

“萤光公益是在校园孵化的公益组织,如今走出校园,文明实践主题更加多样,志愿者类型更加丰富,学雷锋特色实践品牌也更加规范化、系统化。”萤光公益发起人、秘书长李伟介绍。

萤光公益筹备初建于2015年,是贵州省高校里第一个以“公益”为名的大学生社团。从小受到雷锋精神熏陶的李伟立志学雷锋做好事,他进入贵州城市职业学院之后,在学校的支持下成立萤光公益志愿团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志愿服务。

“那时我才上大一,对于公益和慈善的理解不深,就是想多做一点正能量的事情。”李伟说,每一位志愿者都像是一只萤火虫,单独的光亮微弱,但一群萤火虫汇聚的光亮却可以照亮前行的路,为需要帮助的人带来希望和力量。

大学毕业后,李伟成为贵州城市职业学院的一名老师,萤光公益志愿团队的办公地点也落脚于此,不断发展志愿者,为更多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时间来到2022年,在花溪区文明办、花溪区民政局的大力支持下,萤光公益志愿团队注册登记成为民办非社会公益组织,更名为贵阳市花溪区萤光公益志愿者中心,这是贵州省第一个由高校社团孵化成功的公益组织。2023年,萤光公益荣获中宣部命名的全国第八批学雷锋示范点。

从团队初建到获得殊荣,9年间,萤光公益在坚守奉献中践行新时代雷锋精神,成立15支志愿服务队,聚拢志愿者2876人,服务时长298921小时。在此过程中,萤光志愿者坚持扎根乡村,积极协调衔接社会资源融入社区治理、“一老一小、一残一救助”等公益项目,据初步估算,萤光公益已服务全省36个县区、43所小学、39个敬老院,累计27392人次受益。

今年,萤光公益从校园搬出,迁至花溪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这里是花溪区面向广大群众开展理论宣讲、主题教育、文化宣传等活动的有形新阵地,是提升群众思路觉悟、道德水平、文明素养的宣传教育平台,更是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重要途径。

搬到新家后,萤光公益每天有两名工作人员驻守花溪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展咨询、策划、服务等事项,一有时间,萤光公益志愿者、贵州城市职业学院大三学生陈美杰都会过来帮忙。“每次来都有人咨询如何成为志愿者。以前萤光公益志愿者的招收范围大多局限在校园里,现在有更多社会爱心人士参与,萤光的力量会越来越强大,光也会越来越温暖。”陈美杰说。

自9月份起,萤光公益每个周末都连续两天开展文明实践和志愿服务。“每次的活动主题都不同,参加的人员类型也更丰富,既有高校学生,也有社会爱心人士。”李伟介绍,搬新家后,萤光公益已经开展“我和国旗合个影”、志愿巡河清螺、道德模范进校园宣讲、敬老爱老文明实践等多项活动,均取得不错的效果。

自2020年建成启用以来,花溪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构建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联动网络,打造“中心、所、站”三级服务阵地,搭建理论宣讲、教育、文化、科技与科普、健身体育等“5+N”平台,成立了1支志愿总队、8支专业志愿服务队、17支志愿服务分队、190支志愿服务小队,现有萤光公益志愿者中心、菊林书院、阳光妈妈志愿者协会等社会志愿服务组织,打造出“我为花溪添朵花”“小小‘院’望”“百年党史·一路高歌”“花溪·少年说”等多个特色项目,以项目活动为基本形式,常态化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花溪区精神文明指导服务中心主任张海军说,花溪区将持续搭建公益组织与政府、社会、高校的交流桥梁,通过与文化驿站、文明实践特色项目的合作,把文明实践带到基层一线,送到群众身边,用文明实践行动倡导新时代文明风尚,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李春明


编辑:胡家欢

统筹:程晨

编审:王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