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近年来,清镇市全面构建和完善多元化立体式生态环境保护体系,突出精准、科学、依法治污,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进一步提高城乡生态环境质量,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获得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绿色产业示范基地、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区等称号,让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
深入践行“两山”理论,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清镇市的天蓝了、地绿了、水清了,生态好了、人气旺了、产业强了,高质量发展更加行稳致远。
清镇市红枫湖镇兴隆半岛。代胜强 摄
护好一湖清水
净化全市人民“大水缸”
湖城清镇市境内最大的湖是红枫湖。红枫湖既是哺育贵阳人民的“大水缸”,也是清镇市的一张生态名片,“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是它的真实写照。
可是曾经的红枫湖,却是另一番景象。“湖面叠着一层又一层的蓝藻,散发令人作呕的腥臭味。”十多年前,红枫湖大范围暴发蓝藻,当地群众对此记忆犹新。在本世纪初期,因为经济发展的需要,红枫湖周边发展起多家规模较大的企业,包括水晶集团、清镇发电厂、贵州化肥厂以及数家大型铁合金厂等。这些企业每年总产值约100亿元,为当地经济发展贡献了“半壁江山”,但由于多是“傻大黑粗”的生产方式,排放了大量的污水和其他污染物,给红枫湖生态造成极大压力。
与此同时,红枫湖上只要有湖湾的地方,几乎都被拦起来养鱼了,光是大冲村就有60多户群众参与了拦湖养鱼,在后午等地更是掀起了网箱养鱼的热潮,红枫湖变成了一个“大鱼塘”,高密度的养鱼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利器,但也加剧了红枫湖生态环境的恶化。
再加上红枫湖优美的自然风光,使红枫湖的旅游发展十分火热,沿湖群众慢慢富了起来,但经营旅游产生的垃圾和污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向了湖中。
多重压力下,红枫湖遭遇“生态危机”:经专家检测鉴定,红枫湖水质降至地表水Ⅴ类和劣Ⅴ类。彼时,由于贵阳城市发展的需要,红枫湖成为贵阳市的饮用水源地,主要功能定位从发电、灌溉、旅游转变为饮用供水。饮用水的水质要求是地表水Ⅲ类及以上,Ⅲ类及以下的水甚至是“人体不可直接接触”,更别说红枫湖的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红枫湖水环境亟待治理。在贵阳市“两湖一库”管理局和贵阳市、清镇市其他有关单位的推动下,在企业、群众的支持下,一场轰轰烈烈的“保湖大战”开始了。
为保护好红枫湖生态,清镇市实施“退湖进城”工程,投入8.65亿元开展红枫湖一级保护区生态移民搬迁,退出7个村民组558户村民,让一级保护区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无人区”;实施“退湖进园”工程,关停15家年产总值约100亿元的企业;依法取缔176户畜禽养殖场,拆除700余口固定式网箱和两家投饵养鱼场,拆除违章建筑约12.2万平方米;在沿湖农村新建134套污水处理系统及配套污水收集管网,确保农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处理。此外,清镇市还成立了全国第一个环保法庭,受理涉及环境保护的刑事、民事、行政案件以及相关执行案件。
清镇市又利用新兴科技打造了“生态之眼”——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监管平台。通过该平台,每季度获取3次红枫湖流域的卫星遥感数据,每年获取12次无人机航拍数据。同时,在红枫湖沿线的7条入湖河流和3条出境河流建设了10套微型水质自动监测站,在红枫湖畔建设1套空气质量连续自动监测系统,在红枫湖沿岸建设了56个视频监控点,实时监控湖岸,实现溯源式监管,全面实时掌握红枫湖流域的自然生态环境变化。
经过多年“退湖”治理,清镇市交出了“大水缸”治理的优异成绩单:红枫湖水质长期稳定在Ⅲ类、取水口达到地表水Ⅱ类水的水质标准。
红枫湖畔的生态茶园。鲍凯 摄
重塑城市形象
从“生态洼地”到“生态高地”
天蓝水清地绿,如今的清镇市是贵阳市的生态保护高地,空气质量综合指数经常位列全贵阳14个区(市、县)第一。在大多数清镇市民看来,今天的优良城市环境,在过去是完全不敢想象的。
为治理好城市生活污水,清镇市新建了污水处理厂,全面加强配套管网建设,加快实施雨污分流改造,清镇市配套市政道路建设污水管网50.25公里,建成投用污水处理厂5座,日处理能力由原来的5万立方米提升为11.5万立方米,新建成共计13.58平方公里的海绵城市项目,污水处理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东门河“由浑转清”。
为治好城南一片被汞污染的土地,清镇市在没有治理经验可供借鉴的情况下,多方寻求汞污染治理技术,寻找一条安全可靠、生态治理与经济发展相统一的治理方案,创新形成了“覆土+防渗膜+植物修复+围墙+排水沟”的工艺路线,并同步规划建设生态公园,投入资金上亿元启动实施清镇市汞污染历史遗留问题综合治理工程示范项目。经过长期的土壤治理和植被覆盖,汞污染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如今,污染场地变生态公园,这里也成为全国第一个重金属污染治理生态公园——红枫生态体育公园,“清镇样本”为全国其他类似地区开展大规模汞污染修复治理提供了生动实践。
为实现城市建成区“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目标,清镇市先后建成贵阳市体育文化公园、青龙山山体公园、梯青塔湿地公园等51个公园,距离中心城区1公里范围内500亩以上的公园达到4个,构建“湿地公园、城市公园、山体公园、社区公园”于一体的城市公园体系,建成区公园绿化活动场地服务半径覆盖率81%。同时,清镇市通过城区节点绿化提升改造,配套建设休闲娱乐、健身设施,建成了一批微小型街头公园,丰富了城市公园类型,初步形成“园在城中、城在园中”的公园城市格局。
2023年底,清镇市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摘得生态文明建设的“金名片”,为长期坚持的生态保护工作作出最好的注脚。
位于红枫湖镇的空气监测站 。 代胜强 摄
发展绿色经济
既护生态也鼓“钱袋”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过去,在生态保护实践中,清镇市的工业发展曾遭遇“壮士断腕”,几乎损失了“半壁江山”。现在,清镇市坚决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更加注重绿色经济的发展。
铝及铝加工产业,是清镇市工业发展的主导产业,也是当地经济增长的“主引擎”。在该产业的各个环节,都突显了绿色、生态、环保、循环、可持续等理念。
在铝土矿选配矿阶段,清镇市铝土矿循环利用项目已启动建设,该项目可将含硫较高且无法进入氧化铝冶炼工艺的铝土矿通过脱硫选矿,选出可用于氧化铝生产的铝精矿原料,以及用于生产制备硫酸的原料硫精矿,建成后年产铝精矿44万吨、硫精矿6万吨。在初级产品氧化铝的生产阶段,企业生产氧化铝后剩余的赤泥中含有镓,过去这些镓往往随着赤泥一起被填埋浪费;贵州广铝氧化铝有限公司研究出了一项新技术,能在氧化铝生产过程中有效提取镓,并已投入实际生产。在铝精深加工阶段,贵州贵铝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年产3万吨超薄及动力电池铝箔项目正在紧锣密鼓试产,该项目主要产品是超薄及动力电池铝箔,厚度为微米级,比头发丝的直径还小,是铝箔制造行业的“皇冠明珠”,每吨产品的加工价格高达几千元甚至上万元,且十分走俏。
矿山修复治理。鲍凯 摄
同时,在铝制品回收利用阶段,贵州贵铝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已投产的年产15万吨再生铝项目,将废旧的汽车轮毂、门窗、易拉罐经过破碎、高温烧制、铸造等工艺处理后,变成全新的铝棒、铝锭、铝液,供应下游企业重新生产成相应的铝制工业品,打通了铝及铝加工产业的“生态循环”。该再生铝项目于去年投产,产品在市场上供不应求,后续或将根据产销实际适时将总产能扩大至30万吨。再生铝产业对缓解资源紧张、减轻环境压力、发展绿色循环经济都具有重要意义,为清镇市铝及铝加工补上了关键一环。
除产业布局突显绿色外,作为清镇市工业发展“主战场”的清镇经开区,还将绿色理念落实到高质量发展的方方面面。此前,清镇经开区在被国家发改委列入绿色产业示范基地的基础上,又入选国家“十四五”重点支持的县城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园区。
矿山修复治理。鲍凯 摄
当下,清镇经开区正在推动广铝、华锦铝业等开展赤泥综合利用探索,加大对企业开展低品位或高硫矿利用、工业固废处理、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等绿色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支持龙头企业与高职院校开展合作,强化绿色核心技术攻关、促进技术成果转化推广。此外,严格实行产业准入管理,对不符合产业发展规划和环境影响评价的项目一律不准落地。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向新向绿发展,推动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清镇市既保护了好宜居宜业的良好生态,也鼓起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钱袋”。
编辑:程晨
统筹:李红丽
编审:王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