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清镇市特别报道|清镇市用心用情用力:办好民生实事 增进民生福祉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近年来,清镇市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诉求,加快补齐基本公共服务短板,顺应人民群众在教育、医疗、就业、养老、基层治理等方面的新关切、新期盼,让更多公共资源投入民生领域,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基层社会治理,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清镇城区一景。代胜强 摄

提升质量促进公平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在清镇市机关幼儿园,堆积木、打篮球、踢足球、爬绳索,寓教于乐的环境让孩子在欢声笑语中茁壮成长。

在清镇市第一实验小学,老师精心备课、上课,向“40分钟”要质量。课堂之外,无人机、智能机器人、健美操、篮球、足球、乒乓球、棋艺、书法、舞龙等社团,瓜灯节、读书节、科技节、体育节、音乐节、文化节等活动,让学生全面发展。“双减”政策在这里得到很好落实。

在清镇市犁倭小学,政府累计投入2000余万元新建了教学楼、篮球场、足球场,学校面貌大为改观,教学水平也得到大幅提升。

在清镇市新店小学,该校乡村“复兴少年宫”建设过程中,增设了开展活动所需的各类功能室,新开了健美操、书法、绘画、音乐、农耕、棋艺、红星等社团,师生创造力和活力不断激发:农耕社团用手工制作的锄头、镰刀等道具进行艺术展演,展现传统农耕生活;健美操社团在各级赛事中大放异彩、多次获奖。

教育是培养年轻一代、创造美好生活的根本途径。清镇市认真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致力于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普通高中教育全面提质,改善办学条件、推进“双减”落地、建好用好乡村少年宫,构建人民满意的高质量教育体系,加速推动县域教育现代化。


2023年10月起,清镇市在全市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施“5+1+2”供餐标准。图为王庄小学的学生吃营养午餐 王磊 摄

补齐短板弱项

让人民更有“医靠”

清镇市第一人民医院完成搬迁、从老城地势狭小的老院区搬到百马大道旁宽敞的新院区,更好地为全市60余万群众提供急救、医疗、预防和保健服务。

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基层医疗机构,与清镇市第一人民医院、清镇市中医医院等综合实力强大的县级医院建立紧密型医疗卫生共同体关系,获得医院管理、人才培养、技术支持、硬件支持等方面的全方位帮扶,实现区域内医疗资源共建共享。按照“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创新实施“清医强基”计划,依托大数据平台、远程医疗系统,打破空间距离,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上级专家的诊疗服务。

在“15分钟生活圈”内,既有三级综合医院,又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有社区卫生服务站,三者互为补充,基本公共卫生和预防保健功能进一步完善,实现群众“小病在社区、大病去医院、康复回社区”的目标。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清镇市从全面干预健康影响因素、维护全生命周期健康、防控重大疾病等方面着手,实施健康知识普及、合理膳食、全民健身、妇幼健康促进、职业健康保护、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癌症防治等行动,基本建立健康优先的制度和政策体系。

如今,清镇市全民健康素养稳步提高、绿色安全的健康环境基本形成,居民主要健康指标明显提升。


4月24日,在清镇市第一人民医院,引导员正在向患者家属讲解就医程序。郭露 摄


促进就业创业

改善“最大民生”

就业,是发展的基础,是财富创造的源头活水,是最大的民生。促进就业创业,就是改善“最大民生”。

“促就业工作内容大同小异,难以推陈出新,这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清镇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说,为吸引更多青年人才在清镇市就业,让更多“千里马”和“伯乐”相遇,清镇市在促就业工作上大胆闯、勇敢试。

培育专业化人才市场。清镇市瞄准贵州(清镇)职教城学生群体,以“政府主导、企业运营、市场化运作”的模式,建立贵州(清镇)职教城技术技能人才市场,紧扣清镇市及周边地区产业发展需求,搭建集“教学、培训、交流、服务、实践、创业指导、就业、招聘”为一体的专业化人才服务平台,每年帮助数千名学子找到工作。

组团省外招聘实现零的突破。2023年,清镇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联合7家企事业单位,奔赴南京开展招聘活动,向南京10所高校的贵州籍学子抛出橄榄枝,邀请学子回乡发展。这次招聘是清镇市首次联合企业组团赴省外招聘,是一次十分有益的尝试。

在常规促就业工作中,清镇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经常到职教城各院校开展就业指导,开办公益性就业训练营,邀请专家为职教学子授课。同时,按计划有序开展各种形式的校招活动,让企业和学子面对面谈薪资待遇、谈发展空间。

清镇市还推行了“青鸟贷”政策,由清镇市小额贷款担保中心、政策性担保机构、银行等三方共同为青年毕业生贷款分担风险,为他们解决“缺乏启动资金”的创业难题。同时,还在住房、医疗、教育等方面提供充分保障,让青年放心大胆地在清镇干事创业。

让城市更友好!让青年更有为!清镇市良好的就业创业环境,也为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流长苗族乡农户种植马铃薯喜获丰收。陈勇 摄


完善服务体系

让“养老”变“享老”

“我们社区养老服务站环境好、服务好、态度好、饭菜香,非常感谢他们对我们老年人的关怀,我要给他们点赞。”湖城社区老人陈光元说,自从社区养老服务站开设以后,他几乎每天来这里就餐,餐厅每天都有20多种菜品供选择,光是主食就有包谷饭、荞麦饭、大米饭等品种。若老年人手脚不利索或残疾人不方便到食堂就餐的,养老服务站还提供送餐服务,很人性化。

湖城社区养老服务站(社区食堂)是清镇市民生实事项目之一。项目建成后,不仅成为老年人家门口的食堂,还是老人们茶余饭后的娱乐场所,跳跳舞、下下棋、聊聊家常,让老年人幸福感倍增。

“一圈两场三改”工作开展以来,清镇市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合理布局设施,多措并举推进“15分钟养老服务圈”项目建设。采取“1+N”(1次集中征集+N种活动收集)的方式,通过发放需求调查问卷、坝坝会、入户走访等形式,广泛收集养老服务需求,并围绕辖区老年人口规模、服务半径等,结合老年人实际情况,加快补齐养老设施。以“第三方社会资本运营管理为主,平台公司及街道社区运营管理为辅”的运营模式,引进专业力量管理运营,构建“项目运营方+社区居委会+爱心企业+社工志愿者”的服务形式。

在清镇市的街道养老服务中心、社区养老服务站均设置了多功能活动大厅、休息室、心理疏导室、棋牌室、健身室等功能活动室,部分社区还配备了助浴室、助餐室等功能用房,为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洁、助浴、助急、助医、助行等多样化服务,满足不同老年群体的多层次需求。

接下来,清镇市计划推进社区“机构+养老中心+养老站”联动,整合综合文化站、老年大学、卫生服务中心、社区食堂等服务资源共建共享共用,在常态化开展日间照料、文化娱乐、公益服务等的基础上,融入社区托养、健康促进、家庭指导、康复护理等服务,着力打造一批标准化、示范化的社区养老服务站品牌。


清镇市广大城小区。代胜强 摄

坚持多元共治

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应对新时期集团诉讼、套案诉讼突出、新收案件逐年大幅上升的现实挑战,清镇市人民法院始终坚持“抓前端、治未病”的理念,加强诉源治理,坚持多元共治,多措并举推动矛盾纠纷在基层化解,全面提升诉源治理效能。

构建诉源共治体系。印发《清镇市关于加强诉源治理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的实施方案》及包含司法、民政、住建等10个行业主管部门的子方案,建立覆盖婚姻家庭、物业和商品房销售、医疗、金融、道路交通事故等领域的矛盾纠纷综合治理体系,形成全市各职能部门充分参与的多元解纷格局,将诉源治理由法院“一家管”变为多方参与“一盘棋”。

夯实诉源共治基础。建强市级层面“一会四中心”(清镇市民商事案件人民调解委员会、清镇市诉源治理中心、清镇市行政争议协调化解中心、清镇市民商事案件调解中心、清镇市人民法院诉调对接中心)。统揽全市诉源治理和矛盾纠纷化解全局,实行集中办公,实现常效运行。与相关单位、重点行业领域形成预防化解链条,推动一站式多元解纷向基层延伸、向社会延伸、向网上延伸,向重点行业延伸。定期清理和登记辖区内人民调解组织及人民调解员名单,便于各业务庭法官与基层调解组织对接。从依法成立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商事调解、行业调解及其他具有调解职能的组织中邀请专业人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陪审员、律师、退休法律工作者等符合条件的个人加入特邀调解员名册,不断建立健全调解组织和调解员队伍。

打造诉源共治品牌。市诉源治理工作专班定期召集相关政府部门召开诉源治理联席会,对涉众案件、行业普遍性案件、有重大影响的案件进行会商。积极开展指导调解和联动调解,主动融入“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构建与村(居)、乡(镇、街道)等单位及基层解纷人员的常态化对接机制,通过推送典型案例、进行法条解释、提供法律咨询、“调解员现场调解+法官远程联动参与调解”、实地参与化解等方式提供法律指导。以司法权威助推矛盾实质化解,实现矛盾纠纷“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对于调解成功的案件,鼓励当事人自动履行,并开通诉前调解司法确认快捷通道,通过司法确认,为有需要的调解协议当事人赋予诉前调解协议的法律效力,为当事人提供兜底保障,防止调解案件转化为诉讼案件,减轻当事人诉累。

数据显示,2021年以来,清镇市人民法院推送纠纷多元调解28648件,调解成功10103件,调解成功标的共15.24亿元,取得非常好的诉源治理和多元解纷效果。

清镇市人民法院诉源治理效能的提升,只是清镇市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一个缩影。下一步,清镇市将通过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核心作用,坚持党建引领、汇聚力量、团结群众,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让基层治理质效得到更大提升。

编辑:程晨

统筹:李红丽

编审:王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