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花溪区主动顺应强国强军时代要求,持续促进军地共学共建,不断深化国防教育,构建政府、军队、社会、学校、家庭“五位一体”的全民国防教育新格局,推动双拥工作持续迈上新台阶。到目前为止已连续八届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这块金字招牌见证着高原明珠的双拥工作,承载着秀美花溪的鱼水深情。
在顶层设计上,花溪区每年组织召开议军会,听取驻区部队建设、设施改善以及军地融合式发展意见,征求对地方经济建设发展方面的建议,在全区形成一把手负总责,党政军齐抓共管,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基层单位重点落实的工作机制。
同时,花溪区以“平时服务保障、战时拥军支前”平战结合为出发点,先后制定《花溪区双拥军地合署办公制度》《花溪区双拥专题会商制度》《花溪区双拥工作领导小组议事规则》《花溪区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细则》等长效机制,有效保障了双拥工作的连续性和保障性。
正是在这样的发展格局中,“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让退役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人”“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一家亲”……成为花溪儿女共有的爱国情怀,全区社会化拥军崇军氛围逐渐浓厚,拥军优属“朋友圈”逐渐扩大。
为充分发挥退役军人人力资源优势,花溪区会同贵州省人才市场及人力资源相关企业,以“线上直播+线下直聘”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邀请专家在多维云聘小程序开设“就业指导线上直播”,从认识职业、职业与就业、职业与发展等方面对退役军人职业规划及如何选岗等内容进行互动指导;另一方面,招聘会现场同步开设线上“直播带岗”,方便用人单位和求职者随时登记招聘求职信息。
为进一步给退役军人提供“多元化”优质岗位,花溪区还特别注重企业岗位甄选,在招聘会中提供大量技能技术岗位,包括储备干部、人事经理、新媒体运营、风力发电工程师、会计注册、电装技术员等,让退役军人职业技能培训成果得到更好运用。
在此过程中,花溪区坚持以退役军人为中心,优化再造军人退役报到接收工作流程,将不同部门业务场景聚合,提供集成服务,让军人退役报到由“多地、多窗、多次”向“一地、一窗、一次”转变。
此外,自2023年3月起,花溪区推出退役士兵返乡报到“345”工作法,即注重一块欢迎牌、一条红绶带、一封英雄帖3个细节,落实“一次告知、一次办结、一站服务、一窗通办”4项措施,明确以服务大厅为主,局属优待抚恤、就业创业、移交安置、权益维护、服务管理“5室联动”。同时,花溪区退役军人事务局还在报到前期提前筹措优质岗位,为退役军人“量身定制”就业岗位“英雄帖”。以8小时不间断服务为原则,设置“潮汐窗口”、填表区、家属等候区以及“退役报到士兵及家属免费取餐点”等,全方位优化服务。
“办理速度很快,一进门就看见欢迎回家的标牌,准备的爱心餐品种丰富,真的有回家的感觉。”退役士兵陈昌芸为“345”报到工作法点赞。
作为全国电子优待证试点区(县),花溪区依托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定位,持续拓展优待证使用场景,着眼退役军人荣誉、生活、养老、医疗、住房、教育、旅游、交通等需求,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将325家商户及社会组织纳入拥军优待“朋友圈”,迈出由“政策性优待”向“社会多元优待”的步子,大大提升优待证的“含金量”。
除此之外,花溪区还深入挖掘全区健在抗美援朝老兵事迹,在全区范围内开展“致敬英雄——抗美援朝老兵信息抢救性采集活动”,以“视频+图片+文字”方式记录健在老战士图文及影像资料,寻访足迹涉及全区16个村居,累计采集到35名抗美援朝老战士资料,通过专题系列报道的形式,宣传抗美援朝老兵英勇斗争的革命精神,弘扬和传承抗美援朝精神,赓续红色血脉。
近年来,花溪区致力于当好练兵备战的“保障部”,充分考虑部队急需和地方所能,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参与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把做好拥军优属工作、落实优抚安置政策,纳入到党委政府工作的“大盘子”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格局”,用心用情解决好官兵的“后路、后院、后代”问题,“军转民”“民参军”在更宽领域、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实现融合发展。
数据显示,2020年以来,花溪区双拥工作取得十个100%的好成绩——转业干部100%安置到意向的行政、事业单位;符合政府安排工作条件退役士兵100%安置上岗;城乡自主就业退役士兵经济补助、义务兵家庭优待金100%兑现到位;随军、随调、随迁家属100%对口安置;现役军人、烈士子女100%保障入学入托;100%完成军队离休干部、无军籍职工、伤病残军人接收安置任务;优抚对象医疗参保率达100%;对重点优抚对象实施二次医疗救助率达100%;区部队春节、“八一”走访慰问覆盖率100%;区内烈士纪念设施协调管护工作100%按时高质完成。
下一步,花溪区将秉承“双拥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的要求,一如既往关心支持军队现代化建设,全面落实各项拥军政策,广泛开展科技拥军、智力拥军、文化拥军活动,全力维护军人军属权益,尽最大努力为部队官兵解除后顾之忧。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李春明
编辑:程晨
统筹:胡家欢
编审:王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