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以来,开阳县检察院选派的7名检察官持续实化法治副校长职责,多形式、多层次开展“沉浸式”法治教育,以法治化手段推动校园平安建设,实现司法保护与学校保护深度融合,做好未成年人成长道路上的“筑梦人”“守护人”“同行人”。
聚焦普法实质化,做好法治“筑梦人”
组建专业队伍,夯实普法力量。主动配合县委政法委统筹政法、教育等部门开展法治校园共建工作,从法院、检察官、民警、司法行政人员、律师中选聘58名法治副校长,实现中小学校法治副校长全覆盖,共同携手护航学生保护、预防犯罪、学校平安建设。注重法治教育,创新普法形式。法治副校长精心定制特色普法课程,采用“案例警示+德法共育”的形式,开展特色普法警示教育,结合受教群体特点,通过以案释法、法治小游戏等多样化内容,提供“菜单式”点课服务,开展法治进校园宣传300余次。开展“学生—检察官”暑期职业体验活动,将未成年学生法治教育模式由灌输式向实践式、沉浸式转变,切实增强学生法治意识和实践能力。拓宽普法渠道,深化宣传力度。线上线下普法齐发力,探索“互联网+法治宣讲”模式,打造“开检说法”法治宣传栏目,由法治副校长现身说法,围绕校园欺凌、沉迷手机、留守遗弃等案例,推出《手机之祸》《一念之差》《我的家在哪》等未成年人保护系列节目8期;法治副校长走进屏幕前,聚焦未成年人保护,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为主题,通过门户网站、微信、微博、抖音等平台,把宣传触角延伸到“村头、地头、街头”,把法律服务送到“乡村、学校、企业”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打通检察宣传“最后一公里”。
立足监督多元化,做好法治“守护人”
延伸监督触角,落实强制报告制度。以个案办理推动社会治理,联合法院、公安、教育等部门开展师德师风专项整治,对全县6000余名教职员工开展入职查询、背景审查,开展以落实入职查询、从业禁止、强制报告“三项”制度为主题的专题培训会,并定期通过座谈、走访、检查台账、试题测试等方式对重点学校进行检查,提高强制报告主体责任意识,推动强制报告制度落实走深走实。推动家庭教育,督促履行监护职责。联合学校、妇联、团委、社区、社会组织等对罪错未成年人及家庭开展社会调查、家庭教育,纠正未成年人父母或监护人在教育子女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制定和改变教育方式,改善亲子关系,优化家庭环境,有针对性地开展家庭教育指导,进一步探索家庭回访、社区走访等方式,定期对监护人进行跟踪评估,强化监督干预,持续跟踪监督,探索督促监护令落实与监督机制。2023年以来,共向涉案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发出督促监护令232份。依法能动履职,助力校园环境治理。采取“未检+公益诉讼”检察模式,联合公安、城管、文旅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等部门组成联合工作小组,对校园周边的小卖店、文具店、超市等开展执法检查,督促经营者要自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严格落实主体责任。2023年以来,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开展校园周边环境专项治理10余次,向相关职能部门制发检察建议5份,督促整改落实,净化校园周边环境。
创新履职多样化,做好法治“同行人”
创新工作模式,打造未检品牌。在学校建立“守护未来”工作室,破解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难题,以“政法+教育+N”模式,采取“六位一体”工作法,即:法治教育、权益保护、临界敢于、罪错帮教、亲职教育、关爱救助一体。凝聚多方力量,关爱妇女儿童。开通妇女儿童“绿色通道”,对涉妇女儿童案件实行优先受理、快速办理、及时帮扶,建立司法救助主动告知+线索移送+集体会商机制,联合教育、民政、妇联等9个部门出台《关于建立国家司法救助与社会救助衔接工作机制的实施办法(试行)》,探索“司法救助+N”的多元救助模式,以多元化救助共同筑牢社会底线安全网。2023年以来,共办理涉及未成年人司法救助案件40件40人,发放救助金40.6万元,联合妇联、民政、教育、司法等部门开展法律援助、心理疏导、政策帮扶、就业就学援助等多形式救助26人。借助“数字慧眼”,消除监督盲区。通过立案监督、支持起诉、公益诉讼等方式,消除监督盲区,治理行业突出问题。通过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发现有关医疗机构、学校未依法履行强制报告义务线索13条,挖掘出未成年人保护领域行政公益诉讼线索12条、民事支持起诉案件线索4条,通过线索推送,监督刑事立案3件,制发诉前检察建议3份,监督相关部门解聘5名违反从业禁止规定人员。
编辑:刘慕轩
统筹:苏舟
编审:汪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