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贵阳网 > 黔中书

《我是技校生》:为职业教育正名

《我是技校生》系国内首部职业技术教育题材的长篇小说。作品立足于职校师生的真实生活,以一个职校学生的成长经历为线索,再现了技校生活的真实生态。书中十五岁的小主人公成良怀着抗拒和厌恶的心态踏入东技的大门,却发现真实的技校生活跟他想象中的并不相同。

图片

上了技校就意味着“摆烂”吗?能改变命运的只有中考一条出路吗?在被中考“分流”后,技校的年轻人是提前学习谋生之技进入社会赛道,还是进入“大龄管托所”提前“被淘汰”?对每一个接受职业技术教育的青春生命,这些问题无疑是绕不过去的“必答题”。

要回答这些问题,首先得为职业教育正名。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迅速,职业院校数量众多,在大力提倡职业教育的当今,国家发展迫切需要专业技术性人才,致力于统筹解决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问题。职业教育板块利好频出:政策支持职业教育、机构看好行业发展前景。可仍有大量家长激愤发言“宁可让孩子打工也别去读技校”。根本原因在于,职业教育被长期污名化,被认为是“失败者的教育”,尤其是中考以后的“普职分流”,被认为是按照层级所进行的“普职分层”……在社会评价与教育评价的双重扭曲叠加下,大众对职业教育严重不信任,继而引发的焦虑加剧了应试竞争。

事实上,职业技术学校建立的初衷是实现类型教育,而不是层次教育。技术教育更侧重培养具有专业知识技能的应用型人才,普通教育侧重培养研究型人才,这是并行的两条轨道,具有同等的地位。当然要治理污名化顽疾,仅仅是讲道理是不够的,小说有意识的从三个维度进行了探索:宏观上加强职业教育顶层设计,理顺底层实施逻辑;中观上多元主体协同治理,促进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微观上精准探析利益相关者需求。

《我是技校生》着重于“微观”的探求,即与其参与内卷,不如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赛道。正如小说中写道的:“每个技校生都是一颗钻石,你看不到他发光,可能是角度不对。”小说传达出的教育理念,也让人信服:“让跌倒过失望过甚至绝望过的孩子重新站起来,触摸全新的自己,才是一个老师,一座学校应有的本分。”“怎样才能因材施教,就是不要拿同一把尺子丈量每一个人。”

小说通过对典型人物的塑造,真实反映出我国当下普通技校年轻人在时代变迁下的困惑与矛盾,焦虑与希冀,精神世界与生存境况,也从另一个角度思索了时代环境与青年发展之间的关联,对当下的职校人才培养具有很高的借鉴意义。作者杨袭的写作,从“弱势者”的生命和生活出发,折射有着庞大的体量、包容着繁复而广阔的社会生活,从中我们能感知社会的整体生活背影。

编辑:舒锐

统筹:董容语

编审:肖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