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网·甲秀新闻讯 8月12日,贵阳市农业农村局组织贵州大学、贵州省植保植检站、贵州省水稻研究所相关专家组成专家组,对贵安新区高峰镇龙宝村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效果进行现场评估。评估结果显示,综合防效达90.35%,示范区较农户自防区减少化学农药施用量10%以上。这表明,水稻药剂拌种减药增效及绿色防控关键技术推广在龙宝村取得显著成效。
据了解,高峰镇是水稻主产镇,民间素有“一亩稻花十里香、一家煮饭百家闻”的说法。在该镇龙宝村,有1056亩稻田是贵阳市党政领导领办示范责任田。
今年,省农业厅发布《贵州省2023年激励农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行动方案》,贵阳市乡村振兴服务中心张斌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示范团队(以下称“团队”)揭下该方案中的“龙宝村水稻药剂拌种减药增效及绿色防控关键技术推广示范”榜单,并在龙宝村推广该防控技术。
在推广防控技术过程中,团队全程指导应用水稻药剂拌种减药增效及绿色防控关键技术,即在病虫测报基础上,以优化生态环境为重心,综合运用药剂拌种、生态调控、理化诱控、生物防控和统防统治等防控技术。
“在播种时,我们指导示范田区域使用的1200公斤水稻种子全部进行药剂拌种,有效预防了秧田期及大田前期的病虫害发生。”团队有关人士说,秧苗移栽至大田后,团队强化病虫害监测工作,设置了7个固定监测点,每2天或3天开展1次系统监测,及时掌握病虫害的发生情况。
生态调控和生物防控也是预防稻田病虫害的关键措施。为此,团队在田埂上种植格桑花等显花植物,营造天敌及传粉昆虫栖息场所,达到减少虫害发生的目的;在大田秧苗返青后,示范应用“稻+鸭”调控方案,在稻田放养鸭子,达到以鸭控螺、以鸭控虫、以鸭控草的目的。同时,抓住关键时期,应用短稳杆菌等生物农药控害。
责任田里,还新增了不少“灯具”。团队技术人员介绍,这是团队采取的理化诱控措施。龙宝村共设置了风吸式害虫诱捕器18盏,以诱控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等害虫成虫。同时,使用性诱剂诱杀害虫成虫。在开展统防统治方面,通过开展预警监测,分别精准掌握了第3代“两迁”害虫(白背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和水稻纹枯病关键防控时期,指导专业合作社开展集中统防统治,实现“虫口夺粮”,并在水稻破口前期开展穗颈稻瘟病、稻曲病的预防工作。
据悉,为加强对农户的培训指导,揭榜以来,团队累计下沉指导61天(次),指导解决生产实际问题20余项,开展集中培训5期,培训合作社、种粮大户和技术骨干200余人次,有力地保证了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应用。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黄宝华)
编辑:胡家欢
统筹:李华莹
编审:刘文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