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贵阳网 > 花溪频道 > 花溪要闻

全省文明村花溪区黔陶乡黔陶村:文明花开沁人心 乡村振兴增动能

  干净整洁的村道小巷、随处可见的文明标语、功能齐备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热情好客的村民……走进花溪区黔陶乡黔陶村,一幅文明、美丽、幸福的画卷映入眼帘。

  “自获评全省文明村以来,黔陶村全村上下高度重视这一来之不易的荣誉,创先争优、勇争一流,大力推进全村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乡村振兴。”黔陶村村委委员罗家说。

  近年来,黔陶村紧紧围绕班子建设、经济社会建设、村风文明文化建设等方面,结合农村“五治”中的“治风”工作,持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如今的黔陶村村容村貌整洁、村民素质不断提高,精神文明建设成效硕果累累。

  “我们通过入户走访、坝坝会广泛宣传精神文明工作,还利用微信群等方式大力推进移风易俗,提倡‘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他不办’,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罗家说,该村把村规民约、文明乡风等内容绘上墙、种于心,美化人居环境,培树文明新风。

  眼下,这股新时代的文明新风已深深吹入黔陶村村民的心里。“过去一年光人情往来就要三五万元,隔三差五就有满月酒、搬家酒、升学酒,现在除了红白事,已经没有其他酒席了。”黔陶村村民罗德明说,他的经济压力因此减轻了不少。

  不仅如此,黔陶村还设立“红黑榜”,每月对不文明行为进行通报,对优秀文明家庭进行表彰,通过树立先进典型,引导广大村民见贤思齐,争当先进典型。

  在黔陶村,大部分村民都是布依族,为了大力挖掘、发扬特色民俗文化,黔陶村积极举办民俗活动,春节写对联、端午包粽子,“六月六”村民一起载歌载舞,既丰富了村民精神文化生活,又传承了民俗文化。

  开展文化活动,离不开阵地建设。在黔陶村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里,科普室、电子阅览室、图书室等俱全。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黔陶村积极开展志愿服务,向村民积极宣讲理论政策,进一步提高村民德育水平。

  良好的乡风文明是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的重要内生力,乡村振兴,有“里子”才能撑住“面子”。

  在黔陶村有一条河,叫做老榜河,它贯穿整个村寨。村寨在山水之间,树木葱郁,翠绿如画,生态宜人。黔陶村顺势而为,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提出打造集乡土文化、自然风光为一体的乡村旅游发展思路,大力挖掘布依族民族文化、民俗风情资源,将布依族村寨老榜河作为乡村旅游示范点,拓宽村民增收渠道。

  2021年,黔陶村对老榜河组进行房屋立面整治、道路修整,并新建排污池、垃圾池、水车、花池、文化墙、停车场等设施;还在路边墙体上以手绘宣传画的形式描绘布依族生活习惯、民族风情。人居环境大变样的老榜河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度假。

  如今,黔陶村20余户村民将自家闲置房屋利用起来,开起农家乐,“我们家已经开了十几年,特色菜是农村独有的土鸡土鹅、野生菌,到了周末和节假日几乎能满座。”老榜河山水福人家农家乐老板罗孝坤说,现在一家人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也吸引不少人前来黔陶村投资兴业,李富的九溪葡萄园便是其中之一。“我们今年4月正式营业,葡萄要明年才能采摘,现在以自助烧烤为主,人流量很不错,‘五一’假期每天营业额都是1万多元。”李富笑着说,该葡萄园大约有20亩,为当地10余名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

  百尺竿头扶摇上,千帆竞发勇者胜。黔陶村将继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厚植优势,让产业更强、环境更美、农民更富的乡村振兴梦想,在脚踏实地的探索与实践中一步步成为现实。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顾林晗

编辑:李华莹

统筹:胡家欢

编审:刘文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