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嘱托担使命 感恩奋进谱新篇 ——南明区围绕“四新”主攻“四化”走好“强省会”赶考路
发布时间:2023-03-20 09:45 来源:南明频道
贵阳网·甲秀新闻讯 春风送暖,翻开了南明区高质量发展的崭新一页。新岁新起点,不变的是该区围绕“四新”主攻“四化”的坚定决心与扎实行动。
牢记殷切嘱托,奋进赶考之路。近年来,南明区抢抓国发〔2022〕2号文件重大机遇,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决策部署,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带头实施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主战略、实现“四区一高地”主定位,奋力谱写“强省会”南明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南明智能制造产业园内的标准厂房
A强力推进新型工业化 让发展支撑更加坚实
近日,在南明智能制造产业园,南明新动能产业园配套基础设施及营业性用房项目现场,施工设备的轰鸣声此起彼伏、运输渣土的车辆往来穿梭。
据了解,该项目是南明区2023年新型工业化的重点项目之一,总用地面积约100亩,将建设5栋标准厂房和1栋配套用房。其中,2022年已建成2栋标准厂房,剩余的3栋标准厂房和1栋配套用房计划今年年底完工。
近年来,南明区强化以园兴工,坚持高标准规划、高效率建设、高品质配套,构建了总占地5070亩的“一园三区”(南明智能制造产业园和红岩、麻堤河、八公里工业集聚区),计划建设标准厂房500万平方米,全力拓展工业发展空间。2022年,该区建成标准厂房20.8万平方米,超额完成目标任务。
同时,南明区强化以产立园,紧盯“一主一特”(电子信息制造、生物科技/食药同源)产业招大引强,2022年签约入驻爱思益普、联积电子等优质项目12个。其中,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35%,呈现出快速突破的良好发展态势。

从2020年签约,到2021年8月正式投产首月便完成2000余万元的产值,再到2022年实现产值13亿元,南明智能制造产业园入驻企业贵阳臻芯科技有限公司的成长历程,正是南明区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生动写照。作为一家南明区从深圳市招商引资落地的企业,臻芯科技看重的正是与该区契合的产业定位、便捷的区位交通和齐全的要素保障。
在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中,南明区还强化以企促产,狠抓资金、服务、人才等方面保障,全力以赴助力工业企业、工业项目做大做强。2022年,该区先后组建四支总规模35亿元的区级产业引导基金,帮助臻芯科技、酱酒集团获得省级基金支持7亿余元;在园区设置“智慧微厅”和帮办代办服务窗口,实现“园区事园区办”。
2023年,南明区将加快突破“一主一特”,持续建链补链强链延链,推动产业积聚成势,力争“一主一特”工业产值实现翻番;全力培育工业企业,加大支柱企业、重点企业、潜力企业的服务培育力度,确保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户以上,培育工业市场主体100户以上;全力做强工业园区,聚焦园区建设、园区配套、园区服务、园区运营,不断提升园区承载力和服务功能,确保标准厂房开工50万平方米、建成不少于30万平方米。

提升改造后的法院街,大型彩绘墙面格外醒目
B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 让城市品质持续提升
日前,南明区2023年第一季度15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其中新型城镇化项目占三分之一,总投资66.92亿元,是总投资金额最多的领域。
作为老城区,南明区在发展过程中面临基础设施配套不全、老旧小区面广量大、城市风貌亟待提升等问题。推进新型城镇化,正是南明区直面问题、迎难而上,着力拓展发展空间、提升城市品质、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抓手。
抓好城市规划。2022年贵阳贵安“一核三中心多组团”规划布局落地,南明区科学划定“三区三线”,打造“南云老城核心”全面启动。
抓好“一圈两场三改”。新建“15分钟生活圈”18个,完成项目建设456个,兰草坝生活圈、青云路步行街等成为全市典范;提质改造农超市场21个,城区农贸市场全面完成了升级改造;新增停车位4800余个,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完成棚户区改造23761户、老旧小区改造11804户、背街小巷改造110条、地下管网改造260余公里。
抓好城市治理。聚焦重点时间、重点区域强力开展交通治堵;建成生活垃圾干湿分类“五个环节”体系,垃圾分类年度考核排名全市第二;依法有序控违拆违,持续有力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巩固提升。
抓好生态建设。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率、交办信访件办结率均达100%;地表水断面水质达标率、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空气质量优良率均达100%;能源消费总量、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降低率、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率和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率均保持在省、市控制范围内。
今年,南明区将突出精深化开发,宏观上全面融入“一群三带”城镇空间格局、“一核三中心多组团”城市空间格局,微观上精雕细琢,与云岩区携手构建“一河一道两片区”城市文脉体系,让城市建设与文化文脉传承相得益彰;突出精准化改造,持续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统筹抓好“老城核心”打造、“一圈两场三改”建设,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高品质生活空间;突出精细化管理,聚焦城市治理痛点难点堵点,强化基层社会治理,全面提升城市承载力、辐射力、引领力。

南明区永乐乡干井村村民在犁地松土
C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让富美画卷加快绘就
回顾2022年,让南明区永乐乡永乐村村民最开心的事,就是500亩桃园提质增效项目喜获丰收,亩均收益增幅达90%。
桃产业是永乐乡的优势产业,也是带动当地农民增收、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过去,受种植年限长、劳动力外出、果园粗放式管理等因素影响,永乐乡桃果质量不高、竞争力下降,制约了农业的高质量发展。
2022年,南明区积极争取到贵阳市果园提质增效项目500亩、财政补助资金25万元,选取永乐村相对集中连片的500亩成熟桃园作为项目实施点,在关键时间节点实施增施有机肥、疏花疏果、病虫害绿色防控、桃套袋等主要技术,通过现代农业科技推动桃产业提质增效,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在大力推动农业发展的同时,南明区紧抓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以桃为媒介,以文化为引领,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农文旅融合等相关产业,鼓励支持企业或个人利用农民闲置房屋、土地经营权发展精品民宿、乡村客栈、创意农业等新业态,全力打造“乡村旅居+生态康养”的生态田园综合体和乡村旅居目的地。
据了解,2022年,南明区农业生产总值实现2.18亿元、同比增长4%,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62%。
南明区还持续抓好抓细抓实农村“五治”工作,不断回应民生关切,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农村产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2022年,南明区实施农房风貌整治247户,农村黑臭水体保持动态清零,永乐乡新(改)建户厕工作得到农业农村部专家组的高度认可,乡村垃圾收运实现全覆盖,干井村成为全市农村“五治”试点村寨,农村“五治”工作年度综合考核排名全市第四。
2023年,南明区将坚定不移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标杆。推动农业更优方面,全力抓好“五个关键”(稳粮、保供、优种、活市、联工)、“五个环节”(种植、养殖、加工、流通、农文旅融合)、“五个一工程”(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一产一企、一家一特、一人一技);推动农村更“美”方面,纵深推进农村“五治”,全力高质量完成市级任务和区级谋划项目;推动农民更“富”方面,培育壮大“四大经营主体”(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农业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有序推进“四块地”(耕地、林地、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改革、稳步提高“四项收入”(农民工资性、经营性、转移性、财产性收入)。

游客在青云市集游玩
D扎实推进旅游产业化 让都市旅游更具活力
2022年1月20日,改造提升后的南明区青云路步行街正式开街,“摇身一变”成为集文化体验、艺术休闲、商业购物等功能于一体,传统与现代相交融的潮流文化街区,吸引众多市民游客“打卡”。
青云路是贵阳市有名的夜市小吃街,曾经的业态以餐饮为主,消费环境较差、业态单一。2020年9月,南明区开始实施青云路夜市“退街入室”,并在完成“退街入室”后启动青云路步行街改造提升工作,在留住青云路城市烟火、城市文脉、城市风貌的基础上,科学划定“留、改、拆”区域,既保留乡愁记忆,也融入潮流业态,让青云路步行街升级成为贵阳旅游消费新地标。
深入推进业态升级、业态融合,只是南明区扎实推进旅游产业化的重要举措之一。
近年来,南明区从持续引进优强旅游企业、推动重大项目建设、扶持壮大旅游市场主体等方面着力,大力实施旅游经营主体培育行动;从大力推动融合发展,发展避暑度假、特色康养、特色文化、体育、会展、智慧旅游,提升文化旅游消费水平等方面着力,大力实施旅游业态升级行动;从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加快布局中高端住宿业,提升餐饮品质、人才素质,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服务质量等方面着力,大力实施旅游服务质量提升行动,全力推进都市旅游高质量发展。
据了解,2022年,南明区旅游接待总收入达273亿元,游客人均花费排名全市第一;南明区在全国旅游综合实力考评中排名百强区第八位;青云路步行街入选第二批贵州省级旅游休闲街区、2022年贵州省级夜间消费聚集区,青云市集入选2022年贵州省级夜间美食街区。
今年,南明区将深挖城市文化内涵,有效活化利用历史文化场所,做足南明旅游特色;加大“爽爽贵阳·甲秀南明”品牌宣传力度,围绕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等重点市场,推进线路共推、游客互送;提质升级“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丰富美食休闲、文创体验、非遗展示等一系列各具特色的旅游产品。聚焦打造旅游集散地,立足“日游全省、夜归南明”,提升南明旅游集散功能,完善游客接待、租车、住宿、餐饮、消费等综合性服务配套;加大力度引育一批文旅企业,支持中青旅等龙头企业做强做优;设计发布一批定制游、精品游线路,用好“一码游贵州”平台,推动景区景点与旅游产品数字化,升级“一站式”旅游体验;进一步开展服务质量提升行动,不断提升游客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冉婷林/文 通讯员 赵松/图
编辑:李红丽
统筹:李华莹
编审:刘文强
-
中国绿茶新金三角:贵州!凭什么?
-
陈晏赴京拜会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靳诺
-
贵阳去年空气质量创历史最佳 全年357天优良好空
-
展示艺术精品 提供美育服务
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主题美术作品展在贵州美术馆展出...
-
阳光云海相约来
在送走2018年最后一场雪后,1月5日清晨,兴义市敬南镇...
-
贵州玉屏:茶花盛开引客来
正值茶花盛开季节,位于贵州省铜仁市玉屏侗族自治县的...
-
人尽其才 筑梦黔行!贵州奋力推进“人才大汇聚
-
摘帽出列后的三百六十五天!贵州全力巩固拓展脱
清晨第一缕阳光,铺洒在初冬的贵州大地,映照着欣欣向...
-
贵州运用大数据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一张网
“十四五”时期,贵州基本民生保障将更加完善,社会救...
-
创新一子落 发展满盘活!贵州各地开发区向改革
-
中超:北京国安平成都蓉城
6月30日,主裁判刘威(左二)与成都蓉城队球员阿不都海...
-
女子双人10米台:陈芋汐/全红婵夺冠
当日,在匈牙利布达佩斯举行的2022年世界游泳锦标赛跳...
-
世界女排联赛:中国胜波兰
当日,在保加利亚索非亚举行的2022年世界女排联赛分站...
-
温网综合:纳达尔、斯维亚特克挺进第三轮
今年法网的男、女单打冠军纳达尔和斯维亚特克从红土转...
-
中国篮球名人堂首届入堂规模确定:25人 1个集体
中国篮协名人堂委员会30日召开首次会议,确定了中国...
-
《农村教育发展报告》:教师队伍建设成效明显
东北师范大学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院13日在京发布《中...
-
司考改革:想拿双学位当“敲门”砖?没那么简单
几乎所有非法学专业的司考考生都拼了命地想在司考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