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食品安全线 撑起群众健康伞——贵阳市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工作纪实

发布时间:2023-03-13 18:39   来源:贵阳日报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既是老百姓幸福生活最基本的共同诉求,也是贵阳市重点建设的政治工程、民生工程、发展工程、良心工程。

  从田间地头到市民餐桌、从街边小吃摊到食品生产流通企业都发生着喜人的变化。2016年,贵阳市被国务院食安办确定为第三批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试点,6年来,贵阳市以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为抓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定不移落实“四个最严”要求,全面推进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以下简称:“两个责任”)落实,强化源头治理、过程监管、风险预警,不断提升食品安全现代化治理能力水平,以实绩实效回应群众对美好生活期待,群众对食品安全的满意度、获得感不断提升。

  近三年来,全市食品安全形势持续平稳向好,未发生重大或较大食品安全事故,2019年贵阳市被评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城市”,2020年贵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被评为“全国食品安全先进集体”,省食药安委对各市(州)食品安全年度考核综合排名贵阳市连续多年位列第一或A级。

  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宣传片在市中心户外大屏播放。

  坚持党政同责 落实“两个责任”

  构建食安治理新格局

  一粒米一桌餐,“舌尖”上的寻常小事都是事关百姓健康的民生大事。如何答好这张民生答卷,实现食品安全长治久安,长效的食品安全工作机制是基础。

  贵阳市全面落实党政同责,出台党政领导干部责任清单,将食品安全作为“一把手”工程,第一时间成立由市长任组长、分管市领导任副组长、市食药安委成员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创城工作领导小组”。出台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系列工作方案,厘清食品药品安全的党委政府领导责任、地方属地责任、行业部门主管责任、监管部门监管责任,推动各部门切实把食品安全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把落实食品安全重大部署纳入督查内容和考核体系,狠抓执行落实,让食品安全工作过程有抓手、目标能落实。

  贵阳市把落实“两个责任”工作机制作为提升食品安全工作水平,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的重要抓手,紧盯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明确“瞄准三个工作目标、落实四级包保全覆盖、实行三张清单管理、两个维度抓好承诺书制度”工作思路,将食品安全责任分解细化,分层分级落实到具体人,明确职责和任务,通过抓住地方党委、政府和食品企业中的“关键少数”,督促包保干部靠前办公、做好风险隐患防控和应对处置,推动形成末端发力、终端见效的食品安全责任落实机制,实现对风险的精准防控。

  建立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确保监管全覆盖。纵向上,贵阳市10个区(市、县)分别组建市场监管局,设立83个市场监管分局,1500多个村(居)配备食品安全监管员、协管员和信息员,把食品安全监管“触角”延伸到百姓家门口,形成市、县、乡、村四级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横向上,市食药安委统筹市场监管局、农业农村局、卫生健康局、粮食储备局等30多个部门,定期召开工作推进协调会,协调解决跨部门、跨领域、跨区域的食品安全问题,扎实推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食品安全战略,让人民吃得放心,党的二十大进一步明确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贵阳市委书记胡忠雄立足实际,对全市食品安全工作提出“补短板、强治理、严监管、抓重点”的要求。党中央高度重视、科学谋划,贵阳市委市政府高效统筹、纲举目张,成为保障全市食品安全稳如泰山的“压舱石”。市食药安办主任、市市场监管局主要负责人杨波说,“食品安全是一项长期重大政治任务,我们将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食品安全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对标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要求,不断完善食品安全工作长效机制,提升食品安全保障能力,以扎扎实实的工作,筑牢食品安全防线,撑起群众健康伞。”

  贵阳市在开阳县龙岗镇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教育“进农村”活动。

  防范化解风险 强化全程管控

  筑牢食安治理新防线

  管得到位,才能吃得放心。贵阳市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强化风险意识,让监管跑在风险前面,聚焦事前防范和主动预防,深入开展各领域食品安全风险隐患排查,加强从农产品质量、生产流通到终端消费的全过程监管,变事后被动监管为事前主动预防,有效化解风险隐患,确保防范阵地不失守。

  严把农产品源头关。强化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治理,精准实施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和严格管控,严格农药兽药生产管理,规范水产养殖投入品使用,实施食用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机制,推广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严把粮食收购、储存、销售出库质量安全关,开展粮食质量检查。2022年,检查农药经营单位1579 家次,开具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165496张,带证上市产品 25.71 万吨。

  严把食品生产关。对全市食品生产企业主体分布、规模、业态等情况开展全覆盖摸底,对658家食品生产主体进行评级,实行风险分级管理。开展小作坊规范提升建设,引导规范食品生产加工行为,适时开展监督检查“回头看”,督促企业严格落实产品出厂检验责任,让每一批产品都“带证上市”。

  严把食品流通关。严格落实市场准入制度,督促经营者建立健全进货查验、索证索票制度,及时清理变质商品、超期食品。提高食品安全监督抽检量,严厉查处无照经营、超范围经营和经销假冒伪劣食品等违法行为。同时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将更多产品纳入“食用农产品进销货电子信息化平台”,在农批市场、大型商超、生鲜超市等推广使用,确保售前可查验、售后可追溯。

  严把餐饮服务关。推进餐饮单位和学校食堂标准化管理,加强“互联网+明厨亮灶”建设,开展餐饮从业人员线上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和考核,探索加强网络餐饮食品监管,开展“食安封签”活动。围绕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长江流域禁捕、反食品浪费、整治农村假冒伪劣食品等专项行动,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餐饮环节监管力度,督促落实“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制度,着力优化餐饮服务市场环境。

  严把执法打击关。为进一步打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织密法治防护网络,贵阳市建立行刑衔接、行纪衔接工作机制,设立“贵阳市公安局驻贵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警务联络办公室”,深化市场监管、公安、检察院、法院、纪委监委等部门协作配合,形成监管部门与司法部门打击违法犯罪的无缝衔接,始终保持严打食品安全犯罪的高压态势, 对不法分子形成有力震慑。

  2022年,市县两级完成食品安全监督抽检32465批次,检查食品相关企业13万余家次,查办食品行政处罚案件1176件。

  贵阳市充分发挥大数据优势,实施食品安全智慧监管。

  抢抓先发优势 搭建“数智市监”平台

  打造食安治理新模式

  贵阳市借着大数据蓬勃发展的东风,探索“大数据+食品安全”监管新模式,积极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监管执法方式,推进监管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找准创新与监管的最佳结合点,建成“数智市监”“智慧农贸市场”“贵阳市学校食品安全监管平台”等信息化系统,加快推动种植养殖、食品生产、加工、流通等各环节的智慧监管,推进“传统监管”向“智慧监管”的转型升级。

  打破数据壁垒建成“食安库”。依托贵州省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横向实现市场监管、公安、农业农村等多部门数据归集共享,纵向打通国家部委、省、县、乡镇市场监管部门数据,建成互通共享的食品安全数据库,实现登记许可、抽检监测、监督检查、行政处罚、司法裁决等数据及互联网涉企数据的“大归集”。

  构建业务闭环建成“食安监”。建成集食品生产经营许可、监督检查、稽查执法等食品安全全过程闭环监管系统,极大提高了监督检查质效。监管人员使用“数智市监”APP开展检查,发现的违法线索自动流向执法系统,执法办案的行政处罚结果自动归档到对应企业名下,作为进一步监管的线索信息,为精准、高效监管提供了依据。

  打通多方通道建成“食安治”。在学校、配餐企业、餐饮单位推进“数智市监”阳光餐饮系统建设,家长、食客可通过手机或监控大屏查看后厨生产加工过程。目前已有1600余家校园食堂、21家学校配餐企业、4家餐饮保障企业接入系统。食品生产经营者定期通过“数智市监”上传证照、自查信息等,系统将自动生成自查报告,方便企业进行分析总结,进一步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

  探索重点监管建成“食安溯”。建成猪肉制品生产企业质量追溯监管平台,企业录入进货、生产、销售信息,向上可追溯猪肉来源,向下可追踪产品流向,同时能帮助企业加强生产过程管理。目前已接入贵州五福坊食品等56家肉制品重点企业,覆盖猪肉制品146种,可对615吨成品进行原材料追溯。

  保障民生重点建成“食安智”。针对传统农贸市场缺斤少两、进货来源不明、质量难保证等问题,探索建立智慧农贸一体化解决方案,从菜品入场抽检数据化、称重智能化、单据关联化、仓储物联化、厨余垃圾处理可视化等实现全链条数据化、智能化管理。目前该新型智慧农贸市场管理平台已推广至6家农贸市场。

  大数据与食品安全的碰撞,让食品安全监管装上了“智慧大脑”。远程可视化监督、智能化分析、目标性排查,每一个智慧监管系统的建成投用都将进一步提升经营者的食品安全管理水平,提高食品安全监管的靶向性和灵活度。利用科技手段筑牢食品安全防线,更加有效地保障了食品安全,“买得安心、用得放心、吃得舒心”已成为贵阳市民的直观感受。

  市食品药品检测中心工作人员在对送检的食品进行检测。

  聚焦痛点难点 抓好示范引领

  探索食安治理新实践

  食品安全是一项系统工程,一个“点”上的漏洞可能引发“面”上的风险,工作的短板往往决定了整体水平,所以食品安全治理要警惕“木桶效应”,加快补齐短板弱项。

  提升专业素质,破解能力建设不足难题。为加强从业人员食品安全意识和提高监管人员发现问题的能力,贵阳市开展食品安全管理人员专项能力提升试点工作,推进食品安全管理岗位专业化职业化。观山湖区率先实行食品安全管理师持证上岗准入和积分考核退出机制,对获证人采取继续教育登记制、日常履职不足扣分制,切实提高食品安全从业人员、监管人员的专业能力和履职能力。截至目前,已开展9期食品安全管理师培训,共有364人获得食品安全管理师资格,其中监管人员66人,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298人。

  打造共享信息平台,破解小商小贩监管难题。小商小贩一直是食品安全监管的难点,贵阳市在食品摊区的规范化管理上也进行了积极探索。南明区打造“社会共治·社会共享”平台成为破解这一难题的良方。市场监管部门、街道办、小吃街管理方和摊贩各司其职,把日常监管、食材快检、经营证照、学习培训等信息录入系统,摊贩就拥有一张唯一身份的“二维码”,消费者可扫码对摊贩进行评价评分,平台综合多方信息进行打分排名,分数低于警戒线经营者就有被淘汰的风险。“淘汰制”管理有效提升了小摊贩管理水平和服务意识。

  引导行业协会监管,破解流通领域监管难题。针对食品流通领域涉及面广、经营者众多、管理水平参差不齐难题,贵阳市通过引导行业协会商会强化对商户的监督和管理,加强诚信建设和行业自律。开阳县以食品批发商作为试点,成立食品安全诚信互律组织,每月经营户间进行交叉检查,相互学习食品相关知识,使行业经营更加规范。目前,已建立不同层级诚信互律组织6个,设立检查小组66个,覆盖批发商56个、零售经营户152户、学校食堂74户。

  探索特色监管创新,突出示范引领作用。云岩区打造“五心”厨房示范点,不断提升餐饮服务环境;花溪区创新发展农业品牌“花小莓”,抓实草莓种植质量管理,为草莓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观山湖区充分发挥保险的他律作用和风险分担机制,引入银行为企业购买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实现了零保费、广受益的多方共赢局面;清镇市创新方法手段,联合市场监管、教育、住建等部门推进校外午托机构精细化、规范化管理……

  市场监管人员在农贸市场进行检查。

  食品安全维系万家,关乎全局。在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过程中,全市食品生产者责任意识明显增强,监管质效显著提升,共治共享理念深入人心。下一步,贵阳市将坚持“四个最严”要求,持续推动“两个责任”落实落细,进一步完善末端发力、终端见效的食品安全责任落实机制,对标广大人民群众需求,推进智慧监管体系建设,提升食品安全综合治理能力和水平,全力防范化解食品安全风险隐患,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为实施“强省会”行动夯实食品安全基础,为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杨静/文 龙银圆 杨静/图)

  编辑:杨秀攀

  统筹:张强

  编审:魏成华